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政治军事

XLS改革开放三十军事变化

更新日期:2020-04-16 14:23:40 | 文件大小:7 KB | Tags标签: 暂无  | 点击数:0

文档简介:改革开放三十论文[精选]改革开放三十论文[范文]改革开放三十论文大全就在极速文库网改革开放三十年调研报告——从我家乡的变化谈起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班级:化学类1班编辑小组:张福庆、邱成伟、何政、王静、蒋安南、朱凯帅一、改革开放的背景二、改革开放期间的措施三、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四、改革开放的意义及未来之路目录一、改革开放的背景一、国内背景中国从1956年选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党的八大对于如何以苏联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很好的思路。但是,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从1957年

改革开放三十军事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军事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论文[精选]改革开放三十论文[范文]改革开放三十论文大全就在极速文库网改革开放三十年调研报告——从我家乡的变化谈起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班级:化学类1班编辑小组:张福庆、邱成伟、何政、王静、蒋安南、朱凯帅一、改革开放的背景二、改革开放期间的措施三、改革开放带来的变化四、改革开放的意义及未来之路目录一、改革开放的背景一、国内背景中国从1956年选择走上社会主义道路,1956年党的八大对于如何以苏联为鉴,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出了很好的思路。但是,由于“左”倾错误的影响,从1957年开始,我们用小平同志的话来说,就是开始了‘长达二十年左的错误’。到1976年后,我们来看一下文革结束后的中国是一个什么图景。(一)“文革”结束时的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图景“文革”结束时的中国,是一副怎样的图景呢?1.政治上,“文化大革命”严重混淆敌我,严重践踏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造成冤假错案堆积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走过30年历程。30年风雨激荡,30年铸就辉煌。跨越两个世纪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无限生机,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篇章。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人民军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30年来,人民解放军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全面推进政治、军事、后勤和装备建设,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统一,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成长为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

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解放军的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为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1981年,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总目标,为人民解放军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邓小平指出,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肩负着保卫社会主义中国、保卫四化建设的光荣使命。因此,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军队建设的总目标重新确立后,为适应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在邓小平和中央军委领导下,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了战略性转变。邓小平基于对国际形势的长期观察,冷静地剖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40年国际战略形势发展和世界范围内战争与和平两种力量变化的趋势,以及由此反映出来的时代特征的重大改变,作出了"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科学论断。1985年5月至6月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根据邓小平对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分析和判断,作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即从长期以来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准备状态,转变到和平时期建设轨道上来。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对于促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总体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和综合国防能力,推进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深远的历史意义。实行这一战略性转变,标志着国防和军队建设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步入一个新的发展轨道。实行这一战略性转变,为改革开放赢得了宝贵的和平发展时间,为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

为贯彻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中央军委作出了减少军队员额100万的决策。按照精兵合成的原则,中央军委将单一兵种的野战军统编为集地面突击、火力打击、作战保障和后勤保障等多兵种合成的集团军,将装甲兵部队全部,炮兵和野战工兵部队的大部编入集团军的序列。整编后的陆军集团军加大了特种兵的比重,增强了现代条件下的作战能力。高技术军兵种成为主战力量。人民解放军经过精简,军队总员额由400万减少至300万。中国人民解放军走上了精兵合成、质量建军之路。

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邓小平和中央军委强调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领导全军在教育训练指导思想上实现重大转变,在组织上加强对全军教育训练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全军教育训练委员会,使教育训练工作得以恢复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部队训练进行了改革:在训练体制方面,进行了"先训后补"的改革;在训练手段方面,大力发展电子、激光等先进的训练模拟器材,建立以合同战术训练为重点的、成龙配套的训练场地;在训练内容方面,针对现代战争的特点和要求,围绕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这个中心问题,有步骤地进行了分层次的改革。

为了加强诸军兵种协同演练,1988年,各军区、军兵种举行了协同演练或战役演习。阅兵是部队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1981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恢复军队内部的阅兵,各部队开展阅兵活动。1984年10月1日,举行了国庆35周年阅兵,展示了人民武装力量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水平和精神风貌。中央军委还把军队院校恢复、增建提高到战略地位,强调院校要起到集体干部部的作用,只有经过院校培训才能提拔为干部,才能晋升相应职务。1980年和1983 年两次召开全军院校会议,着重研究了院校训练任务、编制体制调整等问题,进一步明确军队院校建设要为人民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战略目标服务。 1985年,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培训陆、海、空军军以上的军事、政治、后勤指挥军官,大军区以上机关高级参谋人员和军队高级理论研究人员。为贯彻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和1985年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精神,1986年召开了第13次全军院校会议。会后,中央军委作出了关于军队院校改革的决定,对全军院校的体制、规模、培训层次、教学比例、院校等级都作了较大调整,撤销、合并和改建了部分院校,进一步完善了指挥院校初、中、高三级培训体制和中等、高等两类专业技术院校系科结构。人民解放军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各军兵种指挥院校和技术院校相配套的从中专到博士研究生教育五个培训层次的院校体系。

加强军队干部队伍建设,是实现人民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重要保证1978年,中央军委对干部队伍进行了大规模调整,主要着眼于纯洁领导班子和解决干部队伍臃肿问题。1979年至1982年,中央军委对团以上领导班子作了调整,重点解决年龄“老化”和超编问题。1983年和1985年,结合部队精简整编,又对领导班子进行了大规模调整,重点解决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问题。经过几次调整,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年龄明显下降,文化程度和专业知识水平大为提高,逐步实现了“四化”要求。在国家和军队全面改革的大背景下,实行新的军衔制度,是加强军队正规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制度。1988年7月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央军委提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和《关于授予军队离休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荣誉章的规定》。9月14日,中央军委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授予上将军官军衔仪式。 10月1日,人民解放军正式实施新的军衔制度。1988年7月30日,中央军委在北京隆重举行授勋仪式,授予军队离休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1988年4月27日,中央军委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暂行条例》。文职干部制度,把部分专业技术干部和为机关、院校服务的行政事务、生活保障干部,同担负指挥职能的现役军官区分开来,实行现役军官与文职干部相结合的制度。这是人民解放军干部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同年7月31日,中央军委在京召开文职干部大会。1988年8月1日起,文职干部制度在全军正式施行。实行军衔制和文职干部制度,是人民解放军向正规化建设迈出新步伐的显著标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为全党工作的重心。邓小平指出,坚持经济建设,推动改革开放,是我们国家的建设大局。军队必须服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照顾这个大局,在这个大局下面行动。全军坚决贯彻邓小平的指示,服从大局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开放部分军用机场、港口、码头、铁路专用线、军用通信线、营房、仓库、场地等设施,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军工企业转民用生产,直接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全军抽调兵力参加公路、铁路、机场、码头、能源、水利等大型工程建设。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要求,开展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活动,为国家建设输送人才。人民解放军还积极参加抢险救灾,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先后参加了内蒙古抗雪灾、四川抗洪救灾、黑龙江扑火救灾等,并帮助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向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转变向质量效能型、科技密集型转变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战略格局和我国安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战略格局走向多极化。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新军事变革悄然兴起。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实现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总目标,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战略问题。江泽民就任中央军委主席后,根据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新实践,提出“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军队建设“五句话”总要求。"五句话"总要求将部队各方面工作纳入了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轨道,是军队建设总目标在新时期的具体化规范化。

根据世界战略格局走向多极化和世界军事领域发生新军事变革的形势,江泽民多次主持召开中央军委会议,研究军事战略方针问题。1993年1月,中央军委依据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审时度势地确立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要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确立,不仅适应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的迫切需要,而且适应了现代战争提出的客观要求。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和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央军委将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逐步明确界定为打赢信息化战争,进而将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确定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目标,为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为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1995年12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了《"九五"期间军队建设计划纲要》,明确提出科技强军战略。中央军委领导对《纲要》作说明时,把军事斗争准备上的转变和军队建设上的转变联系起来,提出了"两个根本性转变"战略思想,即在军事斗争准备上,由准备应付一般条件下局部战争向准备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转变;在军队建设上,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制定和"两个根本性转变"战略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开始。为了使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家在21世纪分三阶段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相一致、相适应,1997年12月7日,江泽民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提出,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中叶,国防和军队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中央军委进一步提出"三步走"战略构想所确定的目标,就是在21世纪前50年逐步实现国防和军队的信息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一个与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相适应、相配套的战略构想。江泽民和中央军委在确定国防和军队建设分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同时,提出了军队要解决好"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强调跨世纪军队建设的全部实践和根本任务,都必须以解决这两个历史性课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为了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军队现代化建设目标,解决好两个历史性课题,必须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形势,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调整体制编制,加强部队质量建设,是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20世纪90年代后,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部署,全军贯彻科技强军、质量建军的方针,对军队的体制编制进行了一系列调整。1992年4月,中央军委下发《 "八五"期间军队体制编制调整精简总体方案》,决定从1992年下半年开始,对军队体制编制进行调整精简,主要调整全军高级领导机关、院校、守备部队,撤、并、降、改部分单位。至1994年底,全军各大单位较好地完成了中央军委提出的体制编制调整精简任务和收缩摊子、优化结构、精简人员、理顺关系的改革任务。 1996年1月,中央军委下发《 "九五"期间军队组织编制建设计划》,提出继续压缩规模,精简机构。1997年9月,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宣布中国在80年代裁减军队员额100万的基础上,将在此后三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使中国军队规模降至250万水平。此次体制编制调整精简,一是精简了高级领率机关,使军队领导指挥体制趋向精干、灵敏、高效。二是优化了部队的编成结构,提高了军兵种技术含量较高部队的比例。三是建立了总装备部,实现全军主要武器装备统一领导和管理,提高了武器装备建设的整体效益。四是调整了后勤保障体制,全军统一实行"三军一体、平战结合、军民兼容"的联勤保障。五是调整了院校体制。此次体制编制调整,共裁减编制员额50万,为进一步实现"精兵、合成、高效"创造了条件。1999年10 月1日,国庆50周年举行了盛大的阅兵活动,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兵种合成、军种联合的特征和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崭新风貌。

为贯彻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中央军委作出了减少军队员额100万的决策。按照精兵合成的原则,中央军委将单一兵种的野战军统编为集地面突击、火力打击、作战保障和后勤保障等多兵种合成的集团军,将装甲兵部队全部,炮兵和野战工兵部队的大部编入集团军的序列。整编后的陆军集团军加大了特种兵的比重,增强了现代条件下的作战能力。高技术军兵种成为主战力量。人民解放军经过精简,军队总员额由400万减少至300万。中国人民解放军走上了精兵合成、质量建军之路。

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邓小平和中央军委强调要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领导全军在教育训练指导思想上实现重大转变,在组织上加强对全军教育训练工作的领导,成立了全军教育训练委员会,使教育训练工作得以恢复和发展。20世纪80年代,部队训练进行了改革:在训练体制方面,进行了"先训后补"的改革;在训练手段方面,大力发展电子、激光等先进的训练模拟器材,建立以合同战术训练为重点的、成龙配套的训练场地;在训练内容方面,针对现代战争的特点和要求,围绕提高部队整体作战能力这个中心问题,有步骤地进行了分层次的改革。

为了加强诸军兵种协同演练,1988年,各军区、军兵种举行了协同演练或战役演习。阅兵是部队训练的一项重要内容。1981年3月,中央军委决定恢复军队内部的阅兵,各部队开展阅兵活动。1984年10月1日,举行了国庆35周年阅兵,展示了人民武装力量的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水平和精神风貌。中央军委还把军队院校恢复、增建提高到战略地位,强调院校要起到集体干部部的作用,只有经过院校培训才能提拔为干部,才能晋升相应职务。1980年和1983 年两次召开全军院校会议,着重研究了院校训练任务、编制体制调整等问题,进一步明确军队院校建设要为人民解放军现代化、正规化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战略目标服务。 1985年,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培训陆、海、空军军以上的军事、政治、后勤指挥军官,大军区以上机关高级参谋人员和军队高级理论研究人员。为贯彻邓小平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和1985年中央军委扩大会议精神,1986年召开了第13次全军院校会议。会后,中央军委作出了关于军队院校改革的决定,对全军院校的体制、规模、培训层次、教学比例、院校等级都作了较大调整,撤销、合并和改建了部分院校,进一步完善了指挥院校初、中、高三级培训体制和中等、高等两类专业技术院校系科结构。人民解放军初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各军兵种指挥院校和技术院校相配套的从中专到博士研究生教育五个培训层次的院校体系。

加强军队干部队伍建设,是实现人民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重要保证1978年,中央军委对干部队伍进行了大规模调整,主要着眼于纯洁领导班子和解决干部队伍臃肿问题。1979年至1982年,中央军委对团以上领导班子作了调整,重点解决年龄“老化”和超编问题。1983年和1985年,结合部队精简整编,又对领导班子进行了大规模调整,重点解决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问题。经过几次调整,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年龄明显下降,文化程度和专业知识水平大为提高,逐步实现了“四化”要求。在国家和军队全面改革的大背景下,实行新的军衔制度,是加强军队正规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制度。1988年7月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央军委提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和《关于授予军队离休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荣誉章的规定》。9月14日,中央军委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授予上将军官军衔仪式。 10月1日,人民解放军正式实施新的军衔制度。1988年7月30日,中央军委在北京隆重举行授勋仪式,授予军队离休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1988年4月27日,中央军委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暂行条例》。文职干部制度,把部分专业技术干部和为机关、院校服务的行政事务、生活保障干部,同担负指挥职能的现役军官区分开来,实行现役军官与文职干部相结合的制度。这是人民解放军干部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同年7月31日,中央军委在京召开文职干部大会。1988年8月1日起,文职干部制度在全军正式施行。实行军衔制和文职干部制度,是人民解放军向正规化建设迈出新步伐的显著标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为全党工作的重心。邓小平指出,坚持经济建设,推动改革开放,是我们国家的建设大局。军队必须服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照顾这个大局,在这个大局下面行动。全军坚决贯彻邓小平的指示,服从大局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开放部分军用机场、港口、码头、铁路专用线、军用通信线、营房、仓库、场地等设施,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军工企业转民用生产,直接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全军抽调兵力参加公路、铁路、机场、码头、能源、水利等大型工程建设。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要求,开展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活动,为国家建设输送人才。人民解放军还积极参加抢险救灾,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先后参加了内蒙古抗雪灾、四川抗洪救灾、黑龙江扑火救灾等,并帮助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向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转变向质量效能型、科技密集型转变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战略格局和我国安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战略格局走向多极化。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新军事变革悄然兴起。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实现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总目标,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战略问题。江泽民就任中央军委主席后,根据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新实践,提出“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军队建设“五句话”总要求。"五句话"总要求将部队各方面工作纳入了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轨道,是军队建设总目标在新时期的具体化规范化。

根据世界战略格局走向多极化和世界军事领域发生新军事变革的形势,江泽民多次主持召开中央军委会议,研究军事战略方针问题。1993年1月,中央军委依据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审时度势地确立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要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确立,不仅适应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的迫切需要,而且适应了现代战争提出的客观要求。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和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央军委将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逐步明确界定为打赢信息化战争,进而将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确定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目标,为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为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1995年12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了《"九五"期间军队建设计划纲要》,明确提出科技强军战略。中央军委领导对《纲要》作说明时,把军事斗争准备上的转变和军队建设上的转变联系起来,提出了"两个根本性转变"战略思想,即在军事斗争准备上,由准备应付一般条件下局部战争向准备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转变;在军队建设上,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制定和"两个根本性转变"战略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开始。为了使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家在21世纪分三阶段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相一致、相适应,1997年12月7日,江泽民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提出,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中叶,国防和军队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中央军委进一步提出"三步走"战略构想所确定的目标,就是在21世纪前50年逐步实现国防和军队的信息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一个与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相适应、相配套的战略构想。江泽民和中央军委在确定国防和军队建设分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同时,提出了军队要解决好"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强调跨世纪军队建设的全部实践和根本任务,都必须以解决这两个历史性课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为了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军队现代化建设目标,解决好两个历史性课题,必须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形势,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调整体制编制,加强部队质量建设,是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20世纪90年代后,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部署,全军贯彻科技强军、质量建军的方针,对军队的体制编制进行了一系列调整。1992年4月,中央军委下发《 "八五"期间军队体制编制调整精简总体方案》,决定从1992年下半年开始,对军队体制编制进行调整精简,主要调整全军高级领导机关、院校、守备部队,撤、并、降、改部分单位。至1994年底,全军各大单位较好地完成了中央军委提出的体制编制调整精简任务和收缩摊子、优化结构、精简人员、理顺关系的改革任务。 1996年1月,中央军委下发《 "九五"期间军队组织编制建设计划》,提出继续压缩规模,精简机构。1997年9月,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宣布中国在80年代裁减军队员额100万的基础上,将在此后三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使中国军队规模降至250万水平。此次体制编制调整精简,一是精简了高级领率机关,使军队领导指挥体制趋向精干、灵敏、高效。二是优化了部队的编成结构,提高了军兵种技术含量较高部队的比例。三是建立了总装备部,实现全军主要武器装备统一领导和管理,提高了武器装备建设的整体效益。四是调整了后勤保障体制,全军统一实行"三军一体、平战结合、军民兼容"的联勤保障。五是调整了院校体制。此次体制编制调整,共裁减编制员额50万,为进一步实现"精兵、合成、高效"创造了条件。1999年10 月1日,国庆50周年举行了盛大的阅兵活动,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兵种合成、军种联合的特征和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崭新风貌。

全军认真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和科技强军战略,围绕打赢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积极开展军事训练和改革。加大训练改革力度,加强战法训法研究。总参谋部先后在广州、济南、兰州军区组织集训,总结训练改革成果,探索新的战法、训法。各军区、军兵种组织相应的演习,推动了战法研究的深入开展。1995 年7月至1996年3月,总参谋部在东南沿海地区组织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演习,重点演练了导弹火力突击、空中进攻、海上作战、渡海登岛、岛上山地进攻等课题。1999年,南京战区在东海某海区进行高技术条件下渡海登陆作战演习,广州战区在南海某海区进行登陆联合作战演习。这些演习,探讨了高技术条件下联合作战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锻炼和检验了在近似实战条件下部队的联合作战能力,对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全军掀起了科技练兵的热潮,叫响了"科技大练兵、一切为打赢"的口号,科技练兵成为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的主旋律。科技练兵为军事训练注入新活力,把战斗力增长点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使全军将士练就了过硬的军事素质,整体作战能力进一步提高。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1999年,四总部联合召开第14次院校会议,颁布了全军院校编制体制调整改革方案。这次全军院校编制体制调整改革,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逐步建立起适应世界军事发展和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具有人民解放军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军队院校教育体系。经过调整改革,建立了新型院校结构;完善了干部培训体制;构建了与军事、科技、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实行军地并举、开放办学,拓宽了培养高素质军队建设人才的途径。

深化后勤改革,全面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实行联勤保障,是军队后勤保障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1998年,中央军委作出先实行军区联勤体制,再逐步向大联勤过渡的决策。1999年,中央军委批准全军联勤实施方案,召开全军后勤保障体制调整改革工作会议,研究部署落实全军联勤实施方案。2000年1月起,开始试行三军联勤体制。它打破了三军后勤自成体系的历史格局,实行统一组织、集约使用三军后勤力量,充分发挥联合保障的整体威力。为了改变军队后勤保障"大而全"、"小而全",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生产环境不适应的情况,中央军委决定军队的后勤保障实行社会化。1999年,全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召开,研究部署了全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任务。经过几年的努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在餐饮保障、商业服务、营房保障和职工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现在,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已拓展到后勤各个领域、专业、层次,有效地增强了后勤保障功能。

加强军队干部队伍建设,是实现人民解放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重要保证1978年,中央军委对干部队伍进行了大规模调整,主要着眼于纯洁领导班子和解决干部队伍臃肿问题。1979年至1982年,中央军委对团以上领导班子作了调整,重点解决年龄“老化”和超编问题。1983年和1985年,结合部队精简整编,又对领导班子进行了大规模调整,重点解决干部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问题。经过几次调整,各级领导班子成员年龄明显下降,文化程度和专业知识水平大为提高,逐步实现了“四化”要求。在国家和军队全面改革的大背景下,实行新的军衔制度,是加强军队正规化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制度。1988年7月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央军委提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和《关于授予军队离休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功勋荣誉章的规定》。9月14日,中央军委在中南海怀仁堂隆重举行授予上将军官军衔仪式。 10月1日,人民解放军正式实施新的军衔制度。1988年7月30日,中央军委在北京隆重举行授勋仪式,授予军队离休干部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和独立功勋荣誉章、胜利功勋荣誉章。1988年4月27日,中央军委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暂行条例》。文职干部制度,把部分专业技术干部和为机关、院校服务的行政事务、生活保障干部,同担负指挥职能的现役军官区分开来,实行现役军官与文职干部相结合的制度。这是人民解放军干部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同年7月31日,中央军委在京召开文职干部大会。1988年8月1日起,文职干部制度在全军正式施行。实行军衔制和文职干部制度,是人民解放军向正规化建设迈出新步伐的显著标志。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为全党工作的重心。邓小平指出,坚持经济建设,推动改革开放,是我们国家的建设大局。军队必须服从国家建设这个大局,照顾这个大局,在这个大局下面行动。全军坚决贯彻邓小平的指示,服从大局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开放部分军用机场、港口、码头、铁路专用线、军用通信线、营房、仓库、场地等设施,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军工企业转民用生产,直接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全军抽调兵力参加公路、铁路、机场、码头、能源、水利等大型工程建设。为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要求,开展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活动,为国家建设输送人才。人民解放军还积极参加抢险救灾,20世纪70年代后期和80年代先后参加了内蒙古抗雪灾、四川抗洪救灾、黑龙江扑火救灾等,并帮助灾区人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向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转变向质量效能型、科技密集型转变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战略格局和我国安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战略格局走向多极化。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新军事变革悄然兴起。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实现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总目标,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战略问题。江泽民就任中央军委主席后,根据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新实践,提出“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军队建设“五句话”总要求。"五句话"总要求将部队各方面工作纳入了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轨道,是军队建设总目标在新时期的具体化规范化。

根据世界战略格局走向多极化和世界军事领域发生新军事变革的形势,江泽民多次主持召开中央军委会议,研究军事战略方针问题。1993年1月,中央军委依据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审时度势地确立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要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确立,不仅适应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的迫切需要,而且适应了现代战争提出的客观要求。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和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央军委将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逐步明确界定为打赢信息化战争,进而将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确定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目标,为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为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1995年12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了《"九五"期间军队建设计划纲要》,明确提出科技强军战略。中央军委领导对《纲要》作说明时,把军事斗争准备上的转变和军队建设上的转变联系起来,提出了"两个根本性转变"战略思想,即在军事斗争准备上,由准备应付一般条件下局部战争向准备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转变;在军队建设上,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制定和"两个根本性转变"战略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开始。为了使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家在21世纪分三阶段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相一致、相适应,1997年12月7日,江泽民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提出,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中叶,国防和军队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中央军委进一步提出"三步走"战略构想所确定的目标,就是在21世纪前50年逐步实现国防和军队的信息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一个与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相适应、相配套的战略构想。江泽民和中央军委在确定国防和军队建设分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同时,提出了军队要解决好"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强调跨世纪军队建设的全部实践和根本任务,都必须以解决这两个历史性课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为了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军队现代化建设目标,解决好两个历史性课题,必须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形势,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调整体制编制,加强部队质量建设,是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20世纪90年代后,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部署,全军贯彻科技强军、质量建军的方针,对军队的体制编制进行了一系列调整。1992年4月,中央军委下发《 "八五"期间军队体制编制调整精简总体方案》,决定从1992年下半年开始,对军队体制编制进行调整精简,主要调整全军高级领导机关、院校、守备部队,撤、并、降、改部分单位。至1994年底,全军各大单位较好地完成了中央军委提出的体制编制调整精简任务和收缩摊子、优化结构、精简人员、理顺关系的改革任务。 1996年1月,中央军委下发《 "九五"期间军队组织编制建设计划》,提出继续压缩规模,精简机构。1997年9月,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宣布中国在80年代裁减军队员额100万的基础上,将在此后三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使中国军队规模降至250万水平。此次体制编制调整精简,一是精简了高级领率机关,使军队领导指挥体制趋向精干、灵敏、高效。二是优化了部队的编成结构,提高了军兵种技术含量较高部队的比例。三是建立了总装备部,实现全军主要武器装备统一领导和管理,提高了武器装备建设的整体效益。四是调整了后勤保障体制,全军统一实行"三军一体、平战结合、军民兼容"的联勤保障。五是调整了院校体制。此次体制编制调整,共裁减编制员额50万,为进一步实现"精兵、合成、高效"创造了条件。1999年10 月1日,国庆50周年举行了盛大的阅兵活动,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兵种合成、军种联合的特征和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崭新风貌。

全军认真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和科技强军战略,围绕打赢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积极开展军事训练和改革。加大训练改革力度,加强战法训法研究。总参谋部先后在广州、济南、兰州军区组织集训,总结训练改革成果,探索新的战法、训法。各军区、军兵种组织相应的演习,推动了战法研究的深入开展。1995 年7月至1996年3月,总参谋部在东南沿海地区组织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演习,重点演练了导弹火力突击、空中进攻、海上作战、渡海登岛、岛上山地进攻等课题。1999年,南京战区在东海某海区进行高技术条件下渡海登陆作战演习,广州战区在南海某海区进行登陆联合作战演习。这些演习,探讨了高技术条件下联合作战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锻炼和检验了在近似实战条件下部队的联合作战能力,对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全军掀起了科技练兵的热潮,叫响了"科技大练兵、一切为打赢"的口号,科技练兵成为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的主旋律。科技练兵为军事训练注入新活力,把战斗力增长点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使全军将士练就了过硬的军事素质,整体作战能力进一步提高。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1999年,四总部联合召开第14次院校会议,颁布了全军院校编制体制调整改革方案。这次全军院校编制体制调整改革,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逐步建立起适应世界军事发展和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具有人民解放军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军队院校教育体系。经过调整改革,建立了新型院校结构;完善了干部培训体制;构建了与军事、科技、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实行军地并举、开放办学,拓宽了培养高素质军队建设人才的途径。

深化后勤改革,全面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实行联勤保障,是军队后勤保障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1998年,中央军委作出先实行军区联勤体制,再逐步向大联勤过渡的决策。1999年,中央军委批准全军联勤实施方案,召开全军后勤保障体制调整改革工作会议,研究部署落实全军联勤实施方案。2000年1月起,开始试行三军联勤体制。它打破了三军后勤自成体系的历史格局,实行统一组织、集约使用三军后勤力量,充分发挥联合保障的整体威力。为了改变军队后勤保障"大而全"、"小而全",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生产环境不适应的情况,中央军委决定军队的后勤保障实行社会化。1999年,全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召开,研究部署了全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任务。经过几年的努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在餐饮保障、商业服务、营房保障和职工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现在,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已拓展到后勤各个领域、专业、层次,有效地增强了后勤保障功能。

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创新发展。人民解放军为打赢高技术条件下战争,认真贯彻科技强军方针,加快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不断提高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改革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管理体制,成立总装备部和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加强对武器装备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的领导。 "九五"期间,航空航天技术发展迅速。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重大跨越,发射成功率达90%以上,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先后成功发射并回收"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试验飞船,为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奠定了基础。随着大量自主研发的武器装备列装,作战部队武器装备高技术含量不断增加,陆、海、空军和第二炮兵部队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

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澳门履行职责。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香港、澳门相继回归,人民解放军奉命分别进驻香港、澳门,这是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重要标志。人民解放军驻香港、澳门部队,忠实履行职责,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始终保持人民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为香港、澳门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和抢险救灾。20世纪90年代后,人民解放军在完成教育训练任务的同时,积极支持和参加国家经济建设。参加国家大型工程建设;支持地方经济开发和发展公益事业;做好扶贫帮困工作;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1998年,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先后出动官兵30余万人,参加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抗洪抢险斗争,为夺取抗洪斗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抗洪抢险斗争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群体和个人,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

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形势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社会也处在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之中。世界新军事变革高潮迭起,信息化条件下战争走上战争舞台。胡锦涛担任中央军委主席以来,立足时代特点和国家战略全局,关注世界军事发展的动向,着眼解决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坚持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胡锦涛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全面分析了人民解放军所处的历史条件和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郑重提出:在新世纪新阶段,人民解放军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胡锦涛关于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概括,进一步拓展了人民解放军的职能任务,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目标,揭示了我军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和必须发挥的特殊作用。全军部队认真学习胡锦涛关于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重要论述,广泛开展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教育活动,自觉牢记历史使命,忠实履行历史使命。


向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转变向质量效能型、科技密集型转变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战略格局和我国安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战略格局走向多极化。以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战争形态和作战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世界新军事变革悄然兴起。

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实现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总目标,是一个带有全局性的战略问题。江泽民就任中央军委主席后,根据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新实践,提出“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军队建设“五句话”总要求。"五句话"总要求将部队各方面工作纳入了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的轨道,是军队建设总目标在新时期的具体化规范化。

根据世界战略格局走向多极化和世界军事领域发生新军事变革的形势,江泽民多次主持召开中央军委会议,研究军事战略方针问题。1993年1月,中央军委依据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审时度势地确立了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要把军事斗争准备的基点,放在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上。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确立,不仅适应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的迫切需要,而且适应了现代战争提出的客观要求。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和认识的不断深化,中央军委将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逐步明确界定为打赢信息化战争,进而将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确定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目标,为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指明了方向。为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1995年12月,中央军委扩大会议讨论通过了《"九五"期间军队建设计划纲要》,明确提出科技强军战略。中央军委领导对《纲要》作说明时,把军事斗争准备上的转变和军队建设上的转变联系起来,提出了"两个根本性转变"战略思想,即在军事斗争准备上,由准备应付一般条件下局部战争向准备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转变;在军队建设上,由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的制定和"两个根本性转变"战略思想的提出,标志着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开始。为了使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家在21世纪分三阶段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相一致、相适应,1997年12月7日,江泽民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提出,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中叶,国防和军队建设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随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加速发展,中央军委进一步提出"三步走"战略构想所确定的目标,就是在21世纪前50年逐步实现国防和军队的信息化。"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总体思路,是一个与国家现代化发展战略相适应、相配套的战略构想。江泽民和中央军委在确定国防和军队建设分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同时,提出了军队要解决好"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强调跨世纪军队建设的全部实践和根本任务,都必须以解决这两个历史性课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为了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军队现代化建设目标,解决好两个历史性课题,必须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形势,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调整体制编制,加强部队质量建设,是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20世纪90年代后,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部署,全军贯彻科技强军、质量建军的方针,对军队的体制编制进行了一系列调整。1992年4月,中央军委下发《 "八五"期间军队体制编制调整精简总体方案》,决定从1992年下半年开始,对军队体制编制进行调整精简,主要调整全军高级领导机关、院校、守备部队,撤、并、降、改部分单位。至1994年底,全军各大单位较好地完成了中央军委提出的体制编制调整精简任务和收缩摊子、优化结构、精简人员、理顺关系的改革任务。 1996年1月,中央军委下发《 "九五"期间军队组织编制建设计划》,提出继续压缩规模,精简机构。1997年9月,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宣布中国在80年代裁减军队员额100万的基础上,将在此后三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使中国军队规模降至250万水平。此次体制编制调整精简,一是精简了高级领率机关,使军队领导指挥体制趋向精干、灵敏、高效。二是优化了部队的编成结构,提高了军兵种技术含量较高部队的比例。三是建立了总装备部,实现全军主要武器装备统一领导和管理,提高了武器装备建设的整体效益。四是调整了后勤保障体制,全军统一实行"三军一体、平战结合、军民兼容"的联勤保障。五是调整了院校体制。此次体制编制调整,共裁减编制员额50万,为进一步实现"精兵、合成、高效"创造了条件。1999年10 月1日,国庆50周年举行了盛大的阅兵活动,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兵种合成、军种联合的特征和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崭新风貌。

全军认真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和科技强军战略,围绕打赢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积极开展军事训练和改革。加大训练改革力度,加强战法训法研究。总参谋部先后在广州、济南、兰州军区组织集训,总结训练改革成果,探索新的战法、训法。各军区、军兵种组织相应的演习,推动了战法研究的深入开展。1995 年7月至1996年3月,总参谋部在东南沿海地区组织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演习,重点演练了导弹火力突击、空中进攻、海上作战、渡海登岛、岛上山地进攻等课题。1999年,南京战区在东海某海区进行高技术条件下渡海登陆作战演习,广州战区在南海某海区进行登陆联合作战演习。这些演习,探讨了高技术条件下联合作战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锻炼和检验了在近似实战条件下部队的联合作战能力,对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全军掀起了科技练兵的热潮,叫响了"科技大练兵、一切为打赢"的口号,科技练兵成为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的主旋律。科技练兵为军事训练注入新活力,把战斗力增长点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使全军将士练就了过硬的军事素质,整体作战能力进一步提高。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1999年,四总部联合召开第14次院校会议,颁布了全军院校编制体制调整改革方案。这次全军院校编制体制调整改革,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逐步建立起适应世界军事发展和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具有人民解放军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军队院校教育体系。经过调整改革,建立了新型院校结构;完善了干部培训体制;构建了与军事、科技、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实行军地并举、开放办学,拓宽了培养高素质军队建设人才的途径。

深化后勤改革,全面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实行联勤保障,是军队后勤保障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1998年,中央军委作出先实行军区联勤体制,再逐步向大联勤过渡的决策。1999年,中央军委批准全军联勤实施方案,召开全军后勤保障体制调整改革工作会议,研究部署落实全军联勤实施方案。2000年1月起,开始试行三军联勤体制。它打破了三军后勤自成体系的历史格局,实行统一组织、集约使用三军后勤力量,充分发挥联合保障的整体威力。为了改变军队后勤保障"大而全"、"小而全",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生产环境不适应的情况,中央军委决定军队的后勤保障实行社会化。1999年,全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召开,研究部署了全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任务。经过几年的努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在餐饮保障、商业服务、营房保障和职工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现在,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已拓展到后勤各个领域、专业、层次,有效地增强了后勤保障功能。

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创新发展。人民解放军为打赢高技术条件下战争,认真贯彻科技强军方针,加快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不断提高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改革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管理体制,成立总装备部和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加强对武器装备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的领导。 "九五"期间,航空航天技术发展迅速。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重大跨越,发射成功率达90%以上,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先后成功发射并回收"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试验飞船,为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奠定了基础。随着大量自主研发的武器装备列装,作战部队武器装备高技术含量不断增加,陆、海、空军和第二炮兵部队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

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澳门履行职责。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香港、澳门相继回归,人民解放军奉命分别进驻香港、澳门,这是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重要标志。人民解放军驻香港、澳门部队,忠实履行职责,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始终保持人民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为香港、澳门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和抢险救灾。20世纪90年代后,人民解放军在完成教育训练任务的同时,积极支持和参加国家经济建设。参加国家大型工程建设;支持地方经济开发和发展公益事业;做好扶贫帮困工作;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1998年,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先后出动官兵30余万人,参加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抗洪抢险斗争,为夺取抗洪斗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抗洪抢险斗争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群体和个人,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

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形势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社会也处在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之中。世界新军事变革高潮迭起,信息化条件下战争走上战争舞台。胡锦涛担任中央军委主席以来,立足时代特点和国家战略全局,关注世界军事发展的动向,着眼解决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坚持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胡锦涛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全面分析了人民解放军所处的历史条件和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郑重提出:在新世纪新阶段,人民解放军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胡锦涛关于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概括,进一步拓展了人民解放军的职能任务,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目标,揭示了我军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和必须发挥的特殊作用。全军部队认真学习胡锦涛关于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重要论述,广泛开展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教育活动,自觉牢记历史使命,忠实履行历史使命。


坚持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也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紧密结合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际,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全过程,落实到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胡锦涛提出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后,全军部队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部队各项建设。根据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部署,全军和武警部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现已分批展开。

大力弘扬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2006年10月,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红军长征胜利充分说明了一个真理:建设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革命军队,是革命的依托、民族的希望。他后来又多次强调,要始终坚持和弘扬人民解放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胡锦涛主席把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宗旨、职能和使命高度统一起来,精辟概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深刻揭示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经验和规律,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对人民解放军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新世纪新阶段,信息化战争的效能日趋显著,国家安全形势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我军军事训练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环境,胡锦涛根据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做出了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战略决策。他在2007年6月27日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上讲话中强调,加强新世纪新阶段军事训练,要着眼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以提高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为目标,围绕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主题,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坚持全面提高官兵素质,坚持走科技兴训之路,坚持以改革创新推动训练发展,为确保我军"打得赢"、"不变质"服务。着眼战略全局大抓军事训练,要立足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实际,更加自觉地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全军和武警部队认真贯彻胡锦涛主席指示,围绕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主题,加大军事训练改革创新力度,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进行军事训练,不断提高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能力。

"三步走"发展战略的同时,提出了军队要解决好"打得赢"、"不变质"两个历史性课题,强调跨世纪军队建设的全部实践和根本任务,都必须以解决这两个历史性课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点。为了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军队现代化建设目标,解决好两个历史性课题,必须适应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形势,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调整体制编制,加强部队质量建设,是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内容。20世纪90年代后,按照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部署,全军贯彻科技强军、质量建军的方针,对军队的体制编制进行了一系列调整。1992年4月,中央军委下发《 "八五"期间军队体制编制调整精简总体方案》,决定从1992年下半年开始,对军队体制编制进行调整精简,主要调整全军高级领导机关、院校、守备部队,撤、并、降、改部分单位。至1994年底,全军各大单位较好地完成了中央军委提出的体制编制调整精简任务和收缩摊子、优化结构、精简人员、理顺关系的改革任务。 1996年1月,中央军委下发《 "九五"期间军队组织编制建设计划》,提出继续压缩规模,精简机构。1997年9月,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上宣布中国在80年代裁减军队员额100万的基础上,将在此后三年内再裁减军队员额50万,使中国军队规模降至250万水平。此次体制编制调整精简,一是精简了高级领率机关,使军队领导指挥体制趋向精干、灵敏、高效。二是优化了部队的编成结构,提高了军兵种技术含量较高部队的比例。三是建立了总装备部,实现全军主要武器装备统一领导和管理,提高了武器装备建设的整体效益。四是调整了后勤保障体制,全军统一实行"三军一体、平战结合、军民兼容"的联勤保障。五是调整了院校体制。此次体制编制调整,共裁减编制员额50万,为进一步实现"精兵、合成、高效"创造了条件。1999年10 月1日,国庆50周年举行了盛大的阅兵活动,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兵种合成、军种联合的特征和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崭新风貌。

全军认真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和科技强军战略,围绕打赢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积极开展军事训练和改革。加大训练改革力度,加强战法训法研究。总参谋部先后在广州、济南、兰州军区组织集训,总结训练改革成果,探索新的战法、训法。各军区、军兵种组织相应的演习,推动了战法研究的深入开展。1995 年7月至1996年3月,总参谋部在东南沿海地区组织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演习,重点演练了导弹火力突击、空中进攻、海上作战、渡海登岛、岛上山地进攻等课题。1999年,南京战区在东海某海区进行高技术条件下渡海登陆作战演习,广州战区在南海某海区进行登陆联合作战演习。这些演习,探讨了高技术条件下联合作战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锻炼和检验了在近似实战条件下部队的联合作战能力,对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全军掀起了科技练兵的热潮,叫响了"科技大练兵、一切为打赢"的口号,科技练兵成为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的主旋律。科技练兵为军事训练注入新活力,把战斗力增长点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使全军将士练就了过硬的军事素质,整体作战能力进一步提高。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1999年,四总部联合召开第14次院校会议,颁布了全军院校编制体制调整改革方案。这次全军院校编制体制调整改革,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逐步建立起适应世界军事发展和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具有人民解放军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军队院校教育体系。经过调整改革,建立了新型院校结构;完善了干部培训体制;构建了与军事、科技、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实行军地并举、开放办学,拓宽了培养高素质军队建设人才的途径。

深化后勤改革,全面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实行联勤保障,是军队后勤保障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1998年,中央军委作出先实行军区联勤体制,再逐步向大联勤过渡的决策。1999年,中央军委批准全军联勤实施方案,召开全军后勤保障体制调整改革工作会议,研究部署落实全军联勤实施方案。2000年1月起,开始试行三军联勤体制。它打破了三军后勤自成体系的历史格局,实行统一组织、集约使用三军后勤力量,充分发挥联合保障的整体威力。为了改变军队后勤保障"大而全"、"小而全",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生产环境不适应的情况,中央军委决定军队的后勤保障实行社会化。1999年,全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召开,研究部署了全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任务。经过几年的努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在餐饮保障、商业服务、营房保障和职工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现在,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已拓展到后勤各个领域、专业、层次,有效地增强了后勤保障功能。

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创新发展。人民解放军为打赢高技术条件下战争,认真贯彻科技强军方针,加快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不断提高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改革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管理体制,成立总装备部和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加强对武器装备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的领导。 "九五"期间,航空航天技术发展迅速。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重大跨越,发射成功率达90%以上,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先后成功发射并回收"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试验飞船,为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奠定了基础。随着大量自主研发的武器装备列装,作战部队武器装备高技术含量不断增加,陆、海、空军和第二炮兵部队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

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澳门履行职责。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香港、澳门相继回归,人民解放军奉命分别进驻香港、澳门,这是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重要标志。人民解放军驻香港、澳门部队,忠实履行职责,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始终保持人民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为香港、澳门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和抢险救灾。20世纪90年代后,人民解放军在完成教育训练任务的同时,积极支持和参加国家经济建设。参加国家大型工程建设;支持地方经济开发和发展公益事业;做好扶贫帮困工作;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1998年,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先后出动官兵30余万人,参加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抗洪抢险斗争,为夺取抗洪斗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抗洪抢险斗争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群体和个人,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

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形势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社会也处在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之中。世界新军事变革高潮迭起,信息化条件下战争走上战争舞台。胡锦涛担任中央军委主席以来,立足时代特点和国家战略全局,关注世界军事发展的动向,着眼解决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坚持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胡锦涛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全面分析了人民解放军所处的历史条件和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郑重提出:在新世纪新阶段,人民解放军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胡锦涛关于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概括,进一步拓展了人民解放军的职能任务,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目标,揭示了我军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和必须发挥的特殊作用。全军部队认真学习胡锦涛关于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重要论述,广泛开展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教育活动,自觉牢记历史使命,忠实履行历史使命。


坚持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也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紧密结合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际,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全过程,落实到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胡锦涛提出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后,全军部队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部队各项建设。根据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部署,全军和武警部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现已分批展开。

大力弘扬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2006年10月,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红军长征胜利充分说明了一个真理:建设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革命军队,是革命的依托、民族的希望。他后来又多次强调,要始终坚持和弘扬人民解放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胡锦涛主席把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宗旨、职能和使命高度统一起来,精辟概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深刻揭示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经验和规律,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对人民解放军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新世纪新阶段,信息化战争的效能日趋显著,国家安全形势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我军军事训练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环境,胡锦涛根据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做出了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战略决策。他在2007年6月27日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上讲话中强调,加强新世纪新阶段军事训练,要着眼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以提高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为目标,围绕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主题,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坚持全面提高官兵素质,坚持走科技兴训之路,坚持以改革创新推动训练发展,为确保我军"打得赢"、"不变质"服务。着眼战略全局大抓军事训练,要立足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实际,更加自觉地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全军和武警部队认真贯彻胡锦涛主席指示,围绕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主题,加大军事训练改革创新力度,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进行军事训练,不断提高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能力。

完成裁军20万和调整改革军队体制编制。2003年9月,中国政府决定,2005年前再裁减军队员额20万,军队总规模将保持230万人。这次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工作从2003年开始,主要是压缩军队规模,精简机关、直属单位和院校,优化军兵种内部编成,改革完善领导指挥体制,深化联勤保障体制改革,改善官兵编配比例,调整院校体制编制。截至2005年底,圆满完成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方案确定的任务,如期裁减员额20万。2006年,全军按新的体制编制运行。人民解放军朝着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机构精干、指挥灵便、战斗力强的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

参加南方抗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地震救灾斗争。2008年初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给我国的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给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困难。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先后出动官兵22.3万余人、99.5万人次,战冰斗雪,救民解困,为夺取抗冰雪灾害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特大地震,受灾地区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14.6万名官兵和7.5万名民兵预备役人员奉命出击,东西南北中,兵锋直指震区。救灾官兵心系灾区人民安危,肩负党和人民期望,从高级将领到普通士兵,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承担起抗震救灾最紧急、最艰难、最危险的任务;突进震中地带,敢于跨越生死线,克服千难万险,进入千村万户,为灾区人民带去生命的希望和生活的勇气,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抗震救灾斗争再一次证明,人民军队是保卫人民的钢铁长城。在同地震灾害的搏斗中,人民子弟兵用忠诚和血肉之躯又一次在人民心中铸起了巍然屹立的不朽丰碑,又一次向世人昭示我们的人民军队不愧为人民的子弟兵。

积极开展对外军事交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力不断提升,国家对外关系全面发展,人民解放军对外军事交往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先后与150多个国家建立了军事交往,设立武官处109个,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军事外交格局。我军在对外军事交往中,积极推进区域安全合作,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进行中外军舰互访,开展专业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国际军控与裁军,参与对外紧急救援等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为国家安全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全军认真贯彻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和科技强军战略,围绕打赢高技术条件下战争,积极开展军事训练和改革。加大训练改革力度,加强战法训法研究。总参谋部先后在广州、济南、兰州军区组织集训,总结训练改革成果,探索新的战法、训法。各军区、军兵种组织相应的演习,推动了战法研究的深入开展。1995 年7月至1996年3月,总参谋部在东南沿海地区组织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演习,重点演练了导弹火力突击、空中进攻、海上作战、渡海登岛、岛上山地进攻等课题。1999年,南京战区在东海某海区进行高技术条件下渡海登陆作战演习,广州战区在南海某海区进行登陆联合作战演习。这些演习,探讨了高技术条件下联合作战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锻炼和检验了在近似实战条件下部队的联合作战能力,对遏制"台独"分裂势力,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全军掀起了科技练兵的热潮,叫响了"科技大练兵、一切为打赢"的口号,科技练兵成为人民解放军军事训练的主旋律。科技练兵为军事训练注入新活力,把战斗力增长点转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使全军将士练就了过硬的军事素质,整体作战能力进一步提高。深化军队院校改革,培养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 1999年,四总部联合召开第14次院校会议,颁布了全军院校编制体制调整改革方案。这次全军院校编制体制调整改革,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逐步建立起适应世界军事发展和打赢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需要、具有人民解放军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军队院校教育体系。经过调整改革,建立了新型院校结构;完善了干部培训体制;构建了与军事、科技、教育发展相适应的教学体系;实行军地并举、开放办学,拓宽了培养高素质军队建设人才的途径。

深化后勤改革,全面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实行联勤保障,是军队后勤保障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1998年,中央军委作出先实行军区联勤体制,再逐步向大联勤过渡的决策。1999年,中央军委批准全军联勤实施方案,召开全军后勤保障体制调整改革工作会议,研究部署落实全军联勤实施方案。2000年1月起,开始试行三军联勤体制。它打破了三军后勤自成体系的历史格局,实行统一组织、集约使用三军后勤力量,充分发挥联合保障的整体威力。为了改变军队后勤保障"大而全"、"小而全",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大生产环境不适应的情况,中央军委决定军队的后勤保障实行社会化。1999年,全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工作会议召开,研究部署了全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任务。经过几年的努力,后勤保障社会化改革在餐饮保障、商业服务、营房保障和职工管理制度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进展。现在,军队后勤保障社会化已拓展到后勤各个领域、专业、层次,有效地增强了后勤保障功能。

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创新发展。人民解放军为打赢高技术条件下战争,认真贯彻科技强军方针,加快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不断提高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改革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管理体制,成立总装备部和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加强对武器装备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的领导。 "九五"期间,航空航天技术发展迅速。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重大跨越,发射成功率达90%以上,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先后成功发射并回收"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试验飞船,为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奠定了基础。随着大量自主研发的武器装备列装,作战部队武器装备高技术含量不断增加,陆、海、空军和第二炮兵部队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

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澳门履行职责。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香港、澳门相继回归,人民解放军奉命分别进驻香港、澳门,这是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重要标志。人民解放军驻香港、澳门部队,忠实履行职责,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始终保持人民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为香港、澳门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和抢险救灾。20世纪90年代后,人民解放军在完成教育训练任务的同时,积极支持和参加国家经济建设。参加国家大型工程建设;支持地方经济开发和发展公益事业;做好扶贫帮困工作;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1998年,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先后出动官兵30余万人,参加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抗洪抢险斗争,为夺取抗洪斗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抗洪抢险斗争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群体和个人,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

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形势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社会也处在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之中。世界新军事变革高潮迭起,信息化条件下战争走上战争舞台。胡锦涛担任中央军委主席以来,立足时代特点和国家战略全局,关注世界军事发展的动向,着眼解决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坚持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胡锦涛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全面分析了人民解放军所处的历史条件和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郑重提出:在新世纪新阶段,人民解放军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胡锦涛关于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概括,进一步拓展了人民解放军的职能任务,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目标,揭示了我军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和必须发挥的特殊作用。全军部队认真学习胡锦涛关于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重要论述,广泛开展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教育活动,自觉牢记历史使命,忠实履行历史使命。


坚持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也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紧密结合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际,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全过程,落实到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胡锦涛提出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后,全军部队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部队各项建设。根据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部署,全军和武警部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现已分批展开。

大力弘扬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2006年10月,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红军长征胜利充分说明了一个真理:建设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革命军队,是革命的依托、民族的希望。他后来又多次强调,要始终坚持和弘扬人民解放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胡锦涛主席把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宗旨、职能和使命高度统一起来,精辟概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深刻揭示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经验和规律,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对人民解放军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新世纪新阶段,信息化战争的效能日趋显著,国家安全形势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我军军事训练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环境,胡锦涛根据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做出了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战略决策。他在2007年6月27日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上讲话中强调,加强新世纪新阶段军事训练,要着眼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以提高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为目标,围绕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主题,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坚持全面提高官兵素质,坚持走科技兴训之路,坚持以改革创新推动训练发展,为确保我军"打得赢"、"不变质"服务。着眼战略全局大抓军事训练,要立足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实际,更加自觉地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全军和武警部队认真贯彻胡锦涛主席指示,围绕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主题,加大军事训练改革创新力度,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进行军事训练,不断提高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能力。

完成裁军20万和调整改革军队体制编制。2003年9月,中国政府决定,2005年前再裁减军队员额20万,军队总规模将保持230万人。这次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工作从2003年开始,主要是压缩军队规模,精简机关、直属单位和院校,优化军兵种内部编成,改革完善领导指挥体制,深化联勤保障体制改革,改善官兵编配比例,调整院校体制编制。截至2005年底,圆满完成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方案确定的任务,如期裁减员额20万。2006年,全军按新的体制编制运行。人民解放军朝着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机构精干、指挥灵便、战斗力强的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

参加南方抗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地震救灾斗争。2008年初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给我国的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给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困难。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先后出动官兵22.3万余人、99.5万人次,战冰斗雪,救民解困,为夺取抗冰雪灾害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特大地震,受灾地区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14.6万名官兵和7.5万名民兵预备役人员奉命出击,东西南北中,兵锋直指震区。救灾官兵心系灾区人民安危,肩负党和人民期望,从高级将领到普通士兵,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承担起抗震救灾最紧急、最艰难、最危险的任务;突进震中地带,敢于跨越生死线,克服千难万险,进入千村万户,为灾区人民带去生命的希望和生活的勇气,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抗震救灾斗争再一次证明,人民军队是保卫人民的钢铁长城。在同地震灾害的搏斗中,人民子弟兵用忠诚和血肉之躯又一次在人民心中铸起了巍然屹立的不朽丰碑,又一次向世人昭示我们的人民军队不愧为人民的子弟兵。

积极开展对外军事交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力不断提升,国家对外关系全面发展,人民解放军对外军事交往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先后与150多个国家建立了军事交往,设立武官处109个,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军事外交格局。我军在对外军事交往中,积极推进区域安全合作,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进行中外军舰互访,开展专业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国际军控与裁军,参与对外紧急救援等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为国家安全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30年,是人民解放军经受各种复杂环境考验、始终保持人民军队革命本色的30年,是自觉在国家建设大局下行动、积极支持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30年,是人民解放军全面建设快速发展、实现历史跨越的30年。(

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创新发展。人民解放军为打赢高技术条件下战争,认真贯彻科技强军方针,加快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不断提高武器装备自主创新能力。改革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管理体制,成立总装备部和新的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加强对武器装备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的领导。 "九五"期间,航空航天技术发展迅速。中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实现重大跨越,发射成功率达90%以上,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中国先后成功发射并回收"神舟"一号至四号无人试验飞船,为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奠定了基础。随着大量自主研发的武器装备列装,作战部队武器装备高技术含量不断增加,陆、海、空军和第二炮兵部队战斗力有了很大提高。

人民解放军进驻香港、澳门履行职责。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香港、澳门相继回归,人民解放军奉命分别进驻香港、澳门,这是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重要标志。人民解放军驻香港、澳门部队,忠实履行职责,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始终保持人民军队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良好形象,为香港、澳门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贡献。

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和抢险救灾。20世纪90年代后,人民解放军在完成教育训练任务的同时,积极支持和参加国家经济建设。参加国家大型工程建设;支持地方经济开发和发展公益事业;做好扶贫帮困工作;参加和支援西部大开发。1998年,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先后出动官兵30余万人,参加长江、嫩江、松花江流域抗洪抢险斗争,为夺取抗洪斗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抗洪抢险斗争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群体和个人,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顽强拼搏、坚忍不拔、敢于胜利的伟大抗洪精神。

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形势发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社会也处在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之中。世界新军事变革高潮迭起,信息化条件下战争走上战争舞台。胡锦涛担任中央军委主席以来,立足时代特点和国家战略全局,关注世界军事发展的动向,着眼解决新世纪新阶段国防和军队建设面临的新问题,坚持开拓创新,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胡锦涛站在时代发展和战略全局的高度,全面分析了人民解放军所处的历史条件和国家安全形势的变化,郑重提出:在新世纪新阶段,人民解放军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胡锦涛关于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概括,进一步拓展了人民解放军的职能任务,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发展目标,揭示了我军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和必须发挥的特殊作用。全军部队认真学习胡锦涛关于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重要论述,广泛开展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的教育活动,自觉牢记历史使命,忠实履行历史使命。


坚持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也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紧密结合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际,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全过程,落实到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胡锦涛提出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后,全军部队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部队各项建设。根据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部署,全军和武警部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现已分批展开。

大力弘扬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2006年10月,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红军长征胜利充分说明了一个真理:建设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革命军队,是革命的依托、民族的希望。他后来又多次强调,要始终坚持和弘扬人民解放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胡锦涛主席把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宗旨、职能和使命高度统一起来,精辟概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深刻揭示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经验和规律,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对人民解放军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新世纪新阶段,信息化战争的效能日趋显著,国家安全形势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我军军事训练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环境,胡锦涛根据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做出了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战略决策。他在2007年6月27日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上讲话中强调,加强新世纪新阶段军事训练,要着眼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以提高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为目标,围绕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主题,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坚持全面提高官兵素质,坚持走科技兴训之路,坚持以改革创新推动训练发展,为确保我军"打得赢"、"不变质"服务。着眼战略全局大抓军事训练,要立足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实际,更加自觉地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全军和武警部队认真贯彻胡锦涛主席指示,围绕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主题,加大军事训练改革创新力度,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进行军事训练,不断提高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能力。

完成裁军20万和调整改革军队体制编制。2003年9月,中国政府决定,2005年前再裁减军队员额20万,军队总规模将保持230万人。这次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工作从2003年开始,主要是压缩军队规模,精简机关、直属单位和院校,优化军兵种内部编成,改革完善领导指挥体制,深化联勤保障体制改革,改善官兵编配比例,调整院校体制编制。截至2005年底,圆满完成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方案确定的任务,如期裁减员额20万。2006年,全军按新的体制编制运行。人民解放军朝着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机构精干、指挥灵便、战斗力强的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

参加南方抗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地震救灾斗争。2008年初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给我国的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给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困难。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先后出动官兵22.3万余人、99.5万人次,战冰斗雪,救民解困,为夺取抗冰雪灾害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特大地震,受灾地区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14.6万名官兵和7.5万名民兵预备役人员奉命出击,东西南北中,兵锋直指震区。救灾官兵心系灾区人民安危,肩负党和人民期望,从高级将领到普通士兵,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承担起抗震救灾最紧急、最艰难、最危险的任务;突进震中地带,敢于跨越生死线,克服千难万险,进入千村万户,为灾区人民带去生命的希望和生活的勇气,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抗震救灾斗争再一次证明,人民军队是保卫人民的钢铁长城。在同地震灾害的搏斗中,人民子弟兵用忠诚和血肉之躯又一次在人民心中铸起了巍然屹立的不朽丰碑,又一次向世人昭示我们的人民军队不愧为人民的子弟兵。

积极开展对外军事交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力不断提升,国家对外关系全面发展,人民解放军对外军事交往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先后与150多个国家建立了军事交往,设立武官处109个,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军事外交格局。我军在对外军事交往中,积极推进区域安全合作,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进行中外军舰互访,开展专业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国际军控与裁军,参与对外紧急救援等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为国家安全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30年,是人民解放军经受各种复杂环境考验、始终保持人民军队革命本色的30年,是自觉在国家建设大局下行动、积极支持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30年,是人民解放军全面建设快速发展、实现历史跨越的30年。(

坚持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也是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在国防和军队建设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为指导,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紧密结合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实际,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贯穿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全过程,落实到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各个领域,实现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胡锦涛提出把科学发展观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方针后,全军部队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自觉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部队各项建设。根据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部署,全军和武警部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现已分批展开。

大力弘扬我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2006年10月,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红军长征胜利充分说明了一个真理:建设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革命军队,是革命的依托、民族的希望。他后来又多次强调,要始终坚持和弘扬人民解放军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胡锦涛主席把人民解放军的性质、宗旨、职能和使命高度统一起来,精辟概括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深刻揭示了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经验和规律,从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对人民解放军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新世纪新阶段,信息化战争的效能日趋显著,国家安全形势也发生了新的变化,我军军事训练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环境,胡锦涛根据世界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做出了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战略决策。他在2007年6月27日全军军事训练会议上讲话中强调,加强新世纪新阶段军事训练,要着眼有效履行我军历史使命,以新时期军事战略方针为统揽,以提高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为目标,围绕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主题,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坚持全面提高官兵素质,坚持走科技兴训之路,坚持以改革创新推动训练发展,为确保我军"打得赢"、"不变质"服务。着眼战略全局大抓军事训练,要立足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实际,更加自觉地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全军和武警部队认真贯彻胡锦涛主席指示,围绕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主题,加大军事训练改革创新力度,坚持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进行军事训练,不断提高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能力。

完成裁军20万和调整改革军队体制编制。2003年9月,中国政府决定,2005年前再裁减军队员额20万,军队总规模将保持230万人。这次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工作从2003年开始,主要是压缩军队规模,精简机关、直属单位和院校,优化军兵种内部编成,改革完善领导指挥体制,深化联勤保障体制改革,改善官兵编配比例,调整院校体制编制。截至2005年底,圆满完成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方案确定的任务,如期裁减员额20万。2006年,全军按新的体制编制运行。人民解放军朝着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机构精干、指挥灵便、战斗力强的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

参加南方抗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地震救灾斗争。2008年初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给我国的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给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困难。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先后出动官兵22.3万余人、99.5万人次,战冰斗雪,救民解困,为夺取抗冰雪灾害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特大地震,受灾地区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14.6万名官兵和7.5万名民兵预备役人员奉命出击,东西南北中,兵锋直指震区。救灾官兵心系灾区人民安危,肩负党和人民期望,从高级将领到普通士兵,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承担起抗震救灾最紧急、最艰难、最危险的任务;突进震中地带,敢于跨越生死线,克服千难万险,进入千村万户,为灾区人民带去生命的希望和生活的勇气,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抗震救灾斗争再一次证明,人民军队是保卫人民的钢铁长城。在同地震灾害的搏斗中,人民子弟兵用忠诚和血肉之躯又一次在人民心中铸起了巍然屹立的不朽丰碑,又一次向世人昭示我们的人民军队不愧为人民的子弟兵。

积极开展对外军事交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力不断提升,国家对外关系全面发展,人民解放军对外军事交往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先后与150多个国家建立了军事交往,设立武官处109个,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军事外交格局。我军在对外军事交往中,积极推进区域安全合作,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进行中外军舰互访,开展专业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国际军控与裁军,参与对外紧急救援等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为国家安全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30年,是人民解放军经受各种复杂环境考验、始终保持人民军队革命本色的30年,是自觉在国家建设大局下行动、积极支持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30年,是人民解放军全面建设快速发展、实现历史跨越的30年。(

完成裁军20万和调整改革军队体制编制。2003年9月,中国政府决定,2005年前再裁减军队员额20万,军队总规模将保持230万人。这次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工作从2003年开始,主要是压缩军队规模,精简机关、直属单位和院校,优化军兵种内部编成,改革完善领导指挥体制,深化联勤保障体制改革,改善官兵编配比例,调整院校体制编制。截至2005年底,圆满完成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方案确定的任务,如期裁减员额20万。2006年,全军按新的体制编制运行。人民解放军朝着规模适度、结构合理、机构精干、指挥灵便、战斗力强的目标迈出了新的步伐。

参加南方抗雨雪冰冻灾害和四川汶川地震救灾斗争。2008年初春,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给我国的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给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困难。面对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的领导下,先后出动官兵22.3万余人、99.5万人次,战冰斗雪,救民解困,为夺取抗冰雪灾害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地区发生特大地震,受灾地区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党中央、中央军委一声令下,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14.6万名官兵和7.5万名民兵预备役人员奉命出击,东西南北中,兵锋直指震区。救灾官兵心系灾区人民安危,肩负党和人民期望,从高级将领到普通士兵,发扬英勇顽强、不怕牺牲、连续作战的战斗作风,承担起抗震救灾最紧急、最艰难、最危险的任务;突进震中地带,敢于跨越生死线,克服千难万险,进入千村万户,为灾区人民带去生命的希望和生活的勇气,发挥了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抗震救灾斗争再一次证明,人民军队是保卫人民的钢铁长城。在同地震灾害的搏斗中,人民子弟兵用忠诚和血肉之躯又一次在人民心中铸起了巍然屹立的不朽丰碑,又一次向世人昭示我们的人民军队不愧为人民的子弟兵。

积极开展对外军事交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国力不断提升,国家对外关系全面发展,人民解放军对外军事交往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先后与150多个国家建立了军事交往,设立武官处109个,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军事外交格局。我军在对外军事交往中,积极推进区域安全合作,举行联合军事演习,进行中外军舰互访,开展专业技术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国际军控与裁军,参与对外紧急救援等活动,为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建设和谐世界,为国家安全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30年,是人民解放军经受各种复杂环境考验、始终保持人民军队革命本色的30年,是自觉在国家建设大局下行动、积极支持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30年,是人民解放军全面建设快速发展、实现历史跨越的30年。(

改革开放30年,是人民解放军经受各种复杂环境考验、始终保持人民军队革命本色的30年,是自觉在国家建设大局下行动、积极支持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30年,是人民解放军全面建设快速发展、实现历史跨越的30年。(

改革开放三十论文范文精华[精选]改革开放三十论文范文精华[范文]改革开放三十论文范文精华大全就在极速文库网改革开放30年论文范文10篇精华改革开放30年论文1:在风风雨雨的走过30年后,我国的会计已经慢慢从襁褓中长大,制度的规范,服务的人性化,更加精确的方式以及完善的行为准则,都可以看出所有相关人员孜孜不倦的努力。而在我所面临的银行会计领域,则更需要努力的去学习和了解,银行会计业务是银行融资的基础,营销服务的窗口,金融、经济政策制定依据的主要信息来源,银行领导层决策的依据。它的业务囊括了本外币的单位存贷款的核算、个人储蓄存款、外汇买卖、中间业务营销、银行结算、个人的相关贷款等。目前的状况是,一家银行,本外币两套科目、两套会计核算规章制度、两套计算机操作系统(有的银行可能存在本外币储蓄、对公四套操作系统)。人民币业务系统普遍优于外汇业务系统,经济发达地区比边远落后地区一体化程度高。从金融创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