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业资料 » 自然科学

PPT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的设立与英语专业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更新日期:2020-04-16 13:42:13 | 文件大小:33 KB | Tags标签: 英语  | 点击数:0

文档简介:内容摘要:一、引言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在德国思想界掀起了一股将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文化科学或人文科学)严格对立起来的强大思潮。狄尔泰(WilhelmDilthey,1833—1911)、文德尔班(WilhelmWindelband,1848—1915)和李凯尔特(HeinrichRickert,1863—1936)是这股思潮的理论中坚。一、引言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在德国思想界掀起了一股将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文化科学或人文科学)严格对立起来的强大思潮。狄尔泰(WilhelmDilthey,1833—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的设立与英语专业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的设立与英语专业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

内容摘要:一、引言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在德国思想界掀起了一股将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文化科学或人文科学)严格对立起来的强大思潮。狄尔泰(WilhelmDilthey,1833—1911)、文德尔班(WilhelmWindelband,1848—1915)和李凯尔特(HeinrichRickert,1863—1936)是这股思潮的理论中坚。 一、引言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在德国思想界掀起了一股将自然科学与精神科学(文化科学或人文科学)严格对立起来的强大思潮。狄尔泰(WilhelmDilthey,1833—1911)、文德尔班(WilhelmWindelband,1848—1915)和李凯尔特(HeinrichRickert,1863—1936)是这股思潮的理论中坚。在狄尔泰看来,自然科学和精神科学二者无论是从研究对象上看还是从研究方法上看都截然有别。自然科学的对象是独立于人 内容摘要:   摘要:由于目前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完善及英语专业教学缺乏激励学生科学精神的动因,对理工科院校专业英语学生设立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必不可少的条件。这是由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和科学精神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所决定的。   摘要:由于目前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不完善及英语专业教学缺乏激励学生科学精神的动因,对理工科院校专业英语学生设立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成为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必不可少的条件。这是由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和科学精神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所决定的。  关键词:英语专业;自然科学:基础课程;科学精神:培养    一、前言    目前我国外语专业主要培养三类人才:知识型、复合型和应用型。几乎所有理工科院校的英语专业都有着同一个目的:培养复合型人才。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是所有此类院校面临的关键问题。  本文从分析目前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现状人手,以分析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和科学精神之间的关系为基础,提出了作为学生科学精神培养必不可少的条件:设立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二、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现状    目前,一方面理工科院校由于拥有良好的相关专业资源优势,在课程开设时过多地考虑就业因素而加重就业前景良好的相关专业知识课程,忽略本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后续课程。另一方面由于教学理念模糊,在课程设置上贪多图全,课程开设随意杂乱、缺乏系统性、误导学生失去学习重心。课程设置是学生学习最重要的导向,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些理工科院校英语专业学生既无本专业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过硬的应用能力,其它相关专业知识也不甚了解。  另一方面,由于长期形成的观念,英语专业通常被认为是一个培养英语比非英语专业学生用得更纯熟的学生的地方。由于大学英语迅速发展而使非英语专业的学生在拥有明确的专业的同时也有可能具备较好的语言技能,英语专业如果不进行适当调整,发展前景不容乐观。而现在的英语专业教学,大量的还是对语言本身的分析、讲解;英语教师对语言、背景知识的讲解与学生以后的工作缺乏相关性,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而且由于基础教育高中阶段学生过早分科,考入大学的文科大学生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的匮乏不言而喻。  但是由于外语教学自身的规律,以及教师思想上的忽视,在外语教学中往往只强调模仿、复现、记忆,而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学生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薄弱的后果。不少高校都存在如下事实:如果外语系的学生和文科其他系的学生比试背诵、复述能力,外语系的学生多半能够占先;但如果大家一起讨论某个涉及政治、社会、文化的问题,外语系的学生中不少人就会言而无物了;不少外语系学生的文章,英文表达不错,可是内容贫乏。这种情况的出现跟他们知识面窄、思维能力差、缺乏创造性见解不无关系。    三、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与科学精神的关系    科学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对于科学来说,知识是“硬件”,而方法和精神则是“软件”。  科学精神,指的是人的意识对客体的尊重精神和追求精神。科学精神在人自身的发展中有着重大的作用,使人能够积极地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从而获得科学知识和物质财富。  科学精神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古往今来,政治家、科学家、社会学家等从不同的侧面阐述了科学精神的实质。有学者认为科学精神的实质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求真的理性精神,求实的实证精神,求新的创新精神。更进一步讲,科学精神涵盖:构成科学精神根基的实证和理性精神,促进科学进步的怀疑和批判精神,以及体现科学精神“灵魂”的自由创造精神。 内容摘要:摘要: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及取得的成绩谈一点体会。 摘要: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笔者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及取得的成绩谈一点体会。 关键词:问题意识课堂教学学生   在人们的认识活动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和理论问题,并由此产生一种怀疑、困惑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促使人们积极思维,认真探究,不断地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对于思维的这种心理品质,心理学上称之为“问题意识”。古今中外一些杰出的学者,都十分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一、学生问题意识的现状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