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迪
字升之,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为人明敏干练,善理财,唐末历为判度支、出使巡官、租庸招纳使等财职。被朱温任为宜武节度判官,委以供军之事,并掌理判狱。曾挫败王师范袭占汴州城的计划。后梁时拜右仆射。
【介绍】:
唐关中人,排行第十。玄宗天宝间,与王维同隐蓝田川,常游览赋诗,琴酒相乐。各作有五言绝句二十首,题川诸景,合编为《川集》。曾应进士试。天宝末入蜀。后与杜甫有过从。
【裴迪作品 ==>】
字升之,河东闻喜(今属山西)人。为人明敏干练,善理财,唐末历为判度支、出使巡官、租庸招纳使等财职。被朱温任为宜武节度判官,委以供军之事,并掌理判狱。曾挫败王师范袭占汴州城的计划。后梁时拜右仆射。
【介绍】:
唐关中人,排行第十。玄宗天宝间,与王维同隐蓝田川,常游览赋诗,琴酒相乐。各作有五言绝句二十首,题川诸景,合编为《川集》。曾应进士试。天宝末入蜀。后与杜甫有过从。
杜佑孙。咸通中为泗州刺史,坚守泗州,与庞勋攻城军相拒凡十月。围解,迁义成军节度使、检校兵部尚书。
北宋置,属大庾县。在今江西大余县东北。
夹江(今属四川)人。运开弟,孙可望重其兄死节操,聘其作官。行至潞江,投江死。 【王运闳作品 ==>】
官名。三国魏置通事郎,为中书省属官,掌草拟诏令,多选用文学之士,五品。后增设中书郎,亦称中书侍郎。晋朝沿之,员四人,五品。东晋时,纳奏、拟诏、出令之权转归他省,以此职一员值班西省,掌诏令起草。一度改称中书通事郎。南朝拟诏、出令之权仍归中书省,但由中书舍人
在今广东大埔县东南。《明史·地理志》 大埔县:“南有大产巡检司。”
泛指禽兽悲鸣。形容悲凉的情景。唐 王维《能禅师碑》:“山崩川竭,鸟哭猿啼。” 并列 鸟兽悲鸣。形容悲凉、伤感的情景。唐王维《能禅师碑》:“山崩川竭,~。”△多用于景物描写方面。
宋史原文: 汪应辰,字圣锡,信州玉山人。幼凝重异常童,五岁知读书,属对应声语惊人,多识奇字。家贫无膏油,每拾薪苏以继晷。从人借书,一经目不忘。十岁能 诗,游乡校,郡博士戏之曰:“韩愈十三而能文,今子奚若?”应辰答曰:“仲尼三千而论道,惟公其然。” 绍兴五年,
捶:用拳击打。形容辗转难以入睡。《红楼梦》五七回:“李嬷嬷捶床捣枕说:‘这可不中用了!我白操了一世的心了!’”亦作“捶床拍枕”。《孽海花》三回:“他脾气越发坏了,不是捶床拍枕,就是咒天骂地。”亦作“捣枕捶床”。元.王实甫《西厢记》一本二折:“睡不着如翻掌,
道教炼丹名词。古代方士、道士用黄金炼成“玉液”,或用铅汞等八石烧炼成黄色药金(还丹),故名。认为服之可长生不老。见晋葛洪《抱朴子金丹篇》。 【检索金丹 ==>】 古籍全文检索:金丹 全站站内检索:金丹
读音:Jīnfǔ【综】 彝族姓。属奥丁家支,四川普格、喜德、云南宁蒗等地均有此姓(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