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百科知识>中书侍郎

中书侍郎

官名。三国魏置通事郎,为中书省属官,掌草拟诏令,多选用文学之士,五品。后增设中书郎,亦称中书侍郎。晋朝沿之,员四人,五品。东晋时,纳奏、拟诏、出令之权转归他省,以此职一员值班西省,掌诏令起草。一度改称中书通事郎。南朝拟诏、出令之权仍归中书省,但由中书舍人执掌,侍郎职闲官清,成为诸王起家官。宋五品,梁九班,陈四品。北魏为四品上或从四品上。北齐从四品。隋改称内史侍郎。炀帝时为内书侍郎。唐初为内史侍郎。唐武德三年(620)复称中书侍郎,为中书省次官,参议朝政,传宣皇帝旨意,审复中书舍人所拟诏敕,处理本省日常事务。员二人,正四品。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参知政事等职衔,则列位宰相。高宗、武则天、玄宗时曾随省改称西台侍郎、凤阁侍郎、紫微侍郎等,旋皆复旧。唐中期以后,中书令常缺,则由其主持省务。大历二年(767),升为正三品。北宋前期为三品寄禄官,元丰改制后为职事官,员二人,一员由尚书右仆射兼任,代行中书令之职;另一员为中书省次官,主省务,并参议朝政,传宣诏令。南宋建炎三年(1129),改宰相官名,复置参知政事,中书侍郎乃废。辽代置为南面朝官。西夏亦置。


【检索中书侍郎 ==>】 古籍全文检索:中书侍郎     全站站内检索:中书侍郎

猜你喜欢

  • 宋育仁四十岁,应廖平之约,回成都兼长尊经书院,并与吴之英创办《蜀学报》,宣传欧西

  • 宋高宗至建康。

    《续资治通鉴》卷一一八:“三月癸亥朔,帝次丹阳县,京东宣抚处置使韩世忠,以亲兵赴行在,遂卫帝入建康。”

  • 顾嗣立有《梧语轩集》三卷。

    起壬午秋,讫本年冬。据《闾邱先生自订年谱》。

  • 杜众

    【介绍】:东汉弘农人。桓帝延熹中为五官掾。时白马令李云上书切谏,忤旨,被囚北寺狱。众伤云以忠谏获罪,上书愿与云同日死,遂并下廷尉,俱死狱中。

  • 石當

    读音:Shídāng景颇族姓氏。出自 “勒排” 氏。《中国人的姓名·景颇族》收载,未详其他。

  • 风雨重阳

    源见“满城风雨”。咏秋景。元 范梈《秋日集咏奉和潘李二使君浦编修诸公》诗之八:“凭将寄语词林老,风雨重阳又近来。” 【检索风雨重阳 ==>】 古籍全文检索:风雨重阳     全站站内检索:风雨重阳

  • 一国三公

    《左传.僖公五年》:“初,晋侯使士蒍为二公子筑蒲与屈,不慎,寘薪焉。夷吾诉之。公使让之。士蒍……退而赋曰:‘狐裘尨茸,一国三公,吾谁适从?’”春秋时,晋献公使大夫士蒍为重耳、夷吾构筑蒲和屈的城墙,不慎将柴薪填进去一些。晋献公斥责上蒍,士蒍辩解说,治国在于有德,有德则民服,无城国亦可保,能施德于民,则宗子之城自然就坚固了。士蒍退朝出来;赋诗发牢骚说:“晋国政局乱纷纷,就像狐皮上的茸毛一样,一国之中三

  • 程龙墟

    即今江西龙南县西南程龙镇。清同治 《江西全省舆图》 卷9龙南县图: 西南有程龙墟。

  • 仪真县

    明洪武二年(1369)改真州置,属扬州府。治所即今江苏仪征市。清雍正元年(1723)改名仪征县。 古县名。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真州及扬子县置,治今江苏省仪征市。属扬州府。清雍正元年(1723年)改名仪征县。

  • 章村街

    即今浙江鄞县西南四十八里章水镇。清光绪 《鄞县志》 卷2 《市镇》: 县西南有章村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