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中医中药>中药材

月季花

《全国中草药汇编》:月季花

药材名称月季花

拼音Yuè Jì Huā

英文名FLOS ROSAE CHINENSIS

别名月月红

来源本品为蔷薇科植物月季Rosa chinensis Jacq.的干燥,其根、叶也入药。全年均可采收,花微开时采摘,阴干或低温干燥。春季挖根,洗净晒干。叶多鲜用。

性状本品呈类球形,直径1.5~2.5cm。花托长圆形,萼片5,暗绿色,先端尾尖;花瓣呈覆瓦状排列,有的散落,长圆形,紫红色或淡紫红色;雄蕊多数,黄色。体轻,质脆。气清香,味淡、微苦。

性味甘,温。

归经归肝经。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散毒消肿。花: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痈疖肿毒,淋巴结结核(未溃破)。叶:淋巴结结核,跌打损伤。根:跌打损伤,白带,遗精。

用法用量花1~2钱;根3~5钱;鲜花或叶外用适量,捣烂敷患处。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防压、防蛀。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中药大辞典》:月季花

药材名称月季花

拼音Yuè Jì Huā

别名四季花(《益部方物略记》),月月红、胜春、斗雪红(《纲目》),月贵花、月记(《南越笔记》),月月开(《分类草药性》),长春花(《现代实用中药》),月月花(《贵州民间方药集》),艳雪红、绸春花(《泉州本草》),月季红(《陕西中药志》),勒泡(《湖南药物志》),月光花、铜棰子、四季春(《闽东本草》)。

出处《纲目》

来源为蔷薇科植物月季花半开放花。夏、秋采收半开放的花朵,晾干,或用微火烘干。

原形态常绿直立灌木。枝圆柱形,有三棱形钩状皮刺。单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3~5,稀为7枚;小叶有柄,柄上有腺毛及刺;小叶片阔卵形至卵状长椭匮形,长2~7厘米,宽1~4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阔楔形或圆形,边缘有尖锯齿;总叶柄基部有托叶,边缘具腺毛。花通常数朵簇生,稀单生,红色或玫瑰色,重瓣;总苞2,披针形,先端长尾状,表面有毛,边缘有腺毛;花萼5,向下反卷,有长尾状锐尖头,常羽状裂,外面光滑,内面密被白色绵毛;花瓣倒卵形,先端圆形,脉纹明显,呈覆瓦状排列;雄蕊多数,着生于花萼筒边缘的花盘上;雌蕊多数,包于壶状花托的底部,子房有毛。果实卵形或陀螺形。花期5~9月。

本植物的根(月季花根)、叶(月季花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生境分部生于山坡或路旁。我国各地普遍栽培。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生产。

性状干燥的花朵呈圆球形,杂有散碎的花瓣。花大小约1.5~2厘米,呈紫色或粉红色。花瓣多数呈长圆形,有纹理,中央为黄色花蕊,花萼绿色,先端裂为5片,下端有膨大成长圆形的花托。质脆,易破碎。微有清香气,味淡微苦.以紫红色、半开放的花蕾、不散瓣、气味清香者为佳。

性味甘,温.

①《纲目》:"甘,温,无毒。"

②《闽东本草):"性平,味淡,无毒。"

归经入肝经。

①《陕西中药志》:"入肝经。"

②《闽东本草》:"入肝、肾二经。"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消肿解毒。治月经不调,经来腹痛,跌打损伤,血瘀肿痛,痈疽肿毒。

①《纲目》:"活血消肿,敷毒。"

②《分类草药性》:"止血。治红崩、白带。"

③《现代实用中药》:"活血调经。治月经困难,月经期拘挛性腹痛.外用捣敷肿毒,能消肿止痛。"

④《泉州本草》:"通经活血化瘀,清肠胃湿热,泻肺火,止咳,止血止痛,消痈毒。治肺虚咳嗽咯血,痢疾,瘰疬溃烂,痈疽肿毒,妇女月经不调。"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钱;或研末。外用:捣敷。

复方①治月经不调:鲜月季花每次五至七钱,开水泡服,连服数次。(《泉州本草》)

②治肺虚咳嗽咯血:月季花合冰糖炖服。(《泉州本草》)

③治筋骨疼痛,脚膝肿痛,跌打损伤:月季花瓣干研末,每服一钱,酒冲服。(《湖南药物志,)

④治产后阴挺:月季花一两炖红酒服。(《闽东本草》)

摘录《中药大辞典》

《中华本草》:月季花

药材名称月季花

拼音Yuè Jì Huā

英文名Chinese Rose Flower

别名四季花、月月红、胜春、斗雪红、月贵花、月记、月月开、长春花、月月花、艳雪红、绸春花、月季红、勒泡、月光花、四香春、月七花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月季花的花。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Rosa chinensis Jacq.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选晴天采收半开放的花朵,及时摊开晾干,或用微火烘干。

原形态月季花 矮小直立灌木。小枝粗壮而略带钩状的皮刺或无刺。羽状复叶,小叶3-5,宽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长2-6cm,宽1-3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锐锯齿;两面无毛;叶柄及叶轴疏生皮刺及腺毛,托叶大部附生于叶柄上,边缘有腺毛或羽裂。花单生或数朵聚生成伞房状;花梗长,散生短腺毛;萼片卵形,先端尾尖,羽裂,边缘有腺毛;花瓣红色或玫瑰色,重瓣,直径约5cm,微香;花柱分离,子房被柔毛。果卵圆形或梨形,长1.5-2cm,红色。萼片宿存。花期4-9月。果期6-11月。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山坡或路旁。

资源分布:我国各地普遍栽培。

栽培生物学特性 月季适应性强耐寒、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以肥沃深厚,排水良好之中性偏酸腐殖土(pH6-6.5)生长较好。喜光,但过于强烈的阳光对花蕾发育不利。喜温暖,气温在22-25℃生长开花最为适宜,夏季高温对开花不利。

栽培技术 用扦插繁殖,育苗移栽。每年在2-3月或7-8月,选健壮枝条剪成16-20cm的插条。在1.3m宽的畦上,作成苗床。按行距33cm开横沟,深13-16cm,每隔7-10cm,斜放插条1根,露出畦面4cm左右,填土压紧,再盖土与畦面齐平。培育1年,即可移栽。移栽在2-3月进行。整好土地,理好排水沟,然后按行距70cm,株距35cm挖穴,每穴栽苗1株,填土压实,浇水定根。

田间管理 扦插1月左右,待新苗发出后,要中耕除草、追肥1次。移栽后在每年3月、7月和12月中耕除草、追肥各1次。肥料前两次以人畜粪水为主,冬季可施用土杂肥和过磷酸钙。修枝在早春或冬季进行,每株留3-4个主枝。

病虫害防治 病害有黑霉病和白霉病,要注意排水,及时除去受害枝叶,并喷射波尔多液防治。虫害有蔷薇叶蜂、卷叶虫等幼虫食害叶片,锯梢虫和象鼻虫为害嫩枝,可用化学药物毒杀。尺蠖为害叶片,可用化学药剂防治。

性状性状鉴定:花朵多呈圆形或类球形,花朵多呈圆球形,直径1-1.5cm。花托倒圆锥或倒卵形,长5-7mm,直径3-5mm,棕紫色,基部较尖,常带有花梗。萼片5枚,先端尾尖,大多向下反折,短于或等于花冠,背面黄绿色或橙黄色,有疏毛,内面被白色绵毛。花瓣5片或重瓣,覆瓦状排列,少数杂有散瓣,长2-2.5cm,宽1-2.5cm,紫色或淡红色,脉纹明显。雄蕊多数,黄棕色,卷曲,着生于花萼筒上。雌蕊多数,有毛,花柱伸出花托口。体轻,质脆,易碎。气清香,味微苦、涩。

以完整、色紫红、半开放、气清香者为佳。

显微鉴定 萼片表面观:上表面(内表面)密被单细胞非腺毛,长125-660μm,壁厚且弯曲;下表面具多细胞腺毛,长60-355μm,柄为多细胞排成多列。头部由多细胞集成扁球形;尚有少数短小非腺毛。气孔为不定式。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簇晶及少数棱晶。

花分粒:极面观呈类三角形,直径25-35μm;赤道面观为椭圆形,直径20-35μm,具三孔沟,内孔类圆形,直径为5.9μm外壁2层。表面具条状雕纹。

花梗(近花托的端部)横切面:表皮为1列长方形细胞,排列整齐,有少量腺毛。皮层外侧为数列较小的厚壁细胞,内侧为薄壁细胞,常含有草酸钙簇晶。维管束10-23个,外韧型,略呈内外2列相间排列,木质部束导管3-6个。髓部薄壁细胞含有草酸钙簇晶。

化学成分花含挥发油,其成分与玫瑰油相似,大部分为萜醇类化合物,主要为牻牛儿醇(geraniol),橙花醇(nerol),香茅醇(citronellol)及其葡萄糖甙。另含没食子酸(gallic acid),槲皮甙(quercitrin),鞣质,色素等。

药理作用月季花具有较强的抗真菌作用。在3%浓度时即对17种真菌有抗菌作用。已分离出其抗菌的有效成分是没食子酸。

鉴别(1)取本品粗粉2g,加乙醚20ml,振摇浸泡1h,滤过。取滤液2ml置蒸发皿中,待乙醚挥发后加数滴5%香草醛浓硫酸液,深液即显紫褐色。(检查挥发油)(2)紫外色谱 取本品醇浸液,用95%乙醇配成0.05%的溶液,置1cm比色池中,在UV-265Fw紫外分光亮度计上测定吸收曲线,扫描范围200-400nm,扫描速度60nm/min。结果于波长为208nm,265nm,293nm处有3个吸收峰。

炮制净制:取原材料,除去杂质。炮炙:取净制材料晾干,或微火烘干即可。

性味甘;温;无毒

归经肝;肾经

功能主治活血调经;解毒消肿。主月经不调;痛经;闭经;跌打损伤;瘀血肿痛;瘰疬;痈肿;烫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开水泡服,3-6g,鲜品9-15g。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患处,或干品研末调搽患处。

注意不宜久服;脾胃虚寒者及孕妇慎用。

各家论述1.《纲目》:活血消肿,敷毒。

2.《分类草药性》:止血。治红崩、白带。

3.《现代实用中药》:活血调经。治月经困难,月经期拘挛性腹痛。外用捣敷肿毒,能消肿止痛。

4.《泉州本草》:通经活血化瘀,清肠胃湿热,泻肺火,止咳,止血止痛,消痈毒。治肺虚咳嗽咯血,痢疾,瘰疬溃烂,痈疽肿毒,妇女月经不调。

摘录《中华本草》

猜你喜欢

  • 螃蟹七

    《全国中草药汇编》:螃蟹七药材名称螃蟹七别名少穗鹿药、少穗花、铁拐子[西藏]来源百合科鹿药属植物管花鹿药Smilacina henryi (Baker) Wang et Tang,以根状茎和根入药。秋季采挖,洗净晒干。性味甘,温。功能主治温阳补肾,祛风除湿,活血祛瘀。用于阳痿,跌打损伤,风湿

  • 红升丹

    《医宗金鉴》卷六十二:红升丹药方名称红升丹处方朱砂15克雄黄15克水银3克 火消120克白矾30克 皂矾18克制法先将白矾、皂矾、火消研细拌匀,入大铜勺内,加火酒150毫升炖化,一干即起,研细;另将水银、朱砂、雄黄研细,至不见星为度,入消、矾末研匀。将阳城罐内壁用纸筋泥搪

  • 八宝散

    《简明医彀》卷八:八宝散药方名称八宝散处方牛黄、珍珠、琥珀、朱砂、雄黄、***、金箔、麝香、冰片。制法上为极细末。功能主治疔如白泡轻,黄黑根紫,胀痛,头疼,寒热烦呕,指冷,狂躁,胸满,危急将死。用法用量金与银煎汤调下。注意戒谷味。摘录《简明医彀》卷八《普济方

  • 化瘀清散汤

    药方名称化瘀清散汤处方柴胡10克,葛根15克,丹参15克,杭菊15克,桑枝15克,丹皮12克,赤芍10克,红花12克,地龙12克,薄荷6克。功能主治化瘀清热。主瘀热。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摘录李润民方

  • 茯苓琥珀汤

    《卫生宝鉴》卷十七:茯苓琥珀汤药方名称茯苓琥珀汤处方茯苓(去皮)琥珀白术各15克 洚泻30克滑石21克 木猪苓15克(去皮)甘草(炙)桂(去皮)各9克功能主治治下焦虚冷,小便数而短,昼夜约二十余行,脐腹胀满,腰脚沉重,不得安卧。用法用量上8味,共研为末,每服15克,用长

  • 谷实

    似指成年女性的阴道。《素女经》:“女子阴深……五寸曰谷实。”

  • 肺虚寒证

    指肺气不足所出现的证候。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七。《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肺大肠经虚实寒热证治》:“肺寒虚,逆满,上气,咽中闷塞,寒从背起,口中如含冰雪,语无音声,舌本干燥,吐沫,唾血,不能饮食。”《圣济总录》卷四十八:“肺虚寒,咳嗽,下利,少气。”可伴见形体怯

  • 黄柏煎

    《圣济总录》卷三十:黄柏煎药方名称黄柏煎处方黄柏1两。制法上为末,入蜜3两和匀,慢火煎如稀(饣易)。功能主治伤寒后心热,口疮久不愈。用法用量每取少许含化,良久吐涎,1日3-5次,不拘时候;咽津亦得。胸中似有疮者,即用蜜酒调下2钱匕。摘录《圣济总录》卷三十《圣济总

  • 番石榴果

    药材名称番石榴果拼音Fn Sh Liu Gu别名拿(火巴)果、嗽叭果来源药材基源:为桃金娘科植物番石榴的成熟果实。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采收和储藏: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一般鲜用。原形态落叶乔木,高5-10m。树皮浅黄褐色,嫩枝四方形,具白色短毛,老则脱落;芽密被白色短毛。单

  • 冷痫

    病证名。又名冷涎呕吐。指泛吐痰涎,遇冷即发的病症。《证治要诀诸嗽门》:“又有中脘伏痰,遇冷即发,俗谓之冷痫。”见冷涎呕吐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