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禧
【介绍】:
洛阳(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避乱居广陵。明经及第。五代吴时辟淮南巡官。累官至户部郎中。与殷文圭友善。撰《百一集》二十卷,《宋史·艺文志七》有著录。作品已佚。事迹见五代徐寅《汝南县开国男周公(廷构)墓志铭》。
【介绍】:
洛阳(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避乱居广陵。明经及第。五代吴时辟淮南巡官。累官至户部郎中。与殷文圭友善。撰《百一集》二十卷,《宋史·艺文志七》有著录。作品已佚。事迹见五代徐寅《汝南县开国男周公(廷构)墓志铭》。
同“凭轼平齐”。唐魏徵《述怀》诗:“请缨系南越,凭轼下东藩。”
【介绍】:杜甫作。见《寄韩谏议》。
别速部人。祖居汴梁阳武县(今河南原阳)。曾随从铁木真收附诸国,又从征伐金。后战死。 【介绍】: 金元间人,别速氏,世居汴梁阳武。从成吉思汗收附诸国有功。又从攻金,没于阵。 【抄儿作品 ==>】
北宋置,属历阳县。即今安徽和县西南六十里螺百乡。
唐初契丹大贺氏联盟长。贞观二年(628),率领各部落附唐。次年,唐太宗授予旗鼓,以统八部。所受旗鼓,后世奉为“国仗”。 【检索摩会 ==>】 古籍全文检索:摩会 全站站内检索:摩会
①即今辽宁兴城市西南团山子。《清一统志·锦州府二》 “杨安堡”条下:“团山堡在州西三十里,又西十里有仙灵寺堡。”②在今广西平乐县东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07平乐县:团山堡“其地有团山,因名”。
①唐宪宗李纯墓。元和十五年(820)正月宪宗卒,五月葬此陵。在今陕西蒲城西北二十里金炽山。占地长3279.5米,宽105.4米。陪葬有懿安后(郭氏)、孝明后(郑氏)、王贤妃,附葬有惠昭太子宁。②明宣宗陵墓。参见“十三陵”。③清圣祖陵墓。参见“京东陵”。 【检索景陵 ==>】 古籍
户部侍郎、平章事、兼枢密使章得象加工部尚书;枢密使、刑部尚书、同平章事晏殊,依前官平章事,兼枢密使;宣徽南院使、忠武节度使、判蔡州夏竦为户部尚书,充枢密使;右谏议大夫、权御史中丞贾昌朝为参知政事;右正言、知制诰、史馆修撰富弼为右谏议大夫、枢密副使。(《续资
古地区名。(1)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华山或崤山以东为山东,与汉代“关东”含义相同。战国时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史记·秦本纪》:孝公元年(前361),“河山以东强国六”。《汉书·赵充国传》:“秦汉以来,山东出相,山西出将。”(2)春秋时晋国和建都平城时的北魏及五代时的晋国,因居太行山西,故称太行山以东为山东。《史记·晋世家》:文公四年(前623),“晋兵先下山东”。(3)东晋南朝称句曲山(茅山)
匡正国事,改革敝俗。《战国策.齐策六》:“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作“矫国更俗”。司马贞索隐:“矫正国事,改更弊俗也。” 并列 匡扶国政,改革陋俗。《战国策齐策六》:“~于天下,功名可立也。”△褒义。常用作国家治理方面。也作“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