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国革俗
匡正国事,改革敝俗。《战国策.齐策六》:“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作“矫国更俗”。司马贞索隐:“矫正国事,改更弊俗也。”
并列 匡扶国政,改革陋俗。《战国策·齐策六》:“~于天下,功名可立也。”△褒义。常用作国家治理方面。也作“矫国更俗”。
匡正国事,改革敝俗。《战国策.齐策六》:“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作“矫国更俗”。司马贞索隐:“矫正国事,改更弊俗也。”
并列 匡扶国政,改革陋俗。《战国策·齐策六》:“~于天下,功名可立也。”△褒义。常用作国家治理方面。也作“矫国更俗”。
《旧唐书》李密传:“密复下回洛仓而据之,大修营堑,以逼东都,仍作书以移郡县曰:……祖君彦之辞也。”《通鉴》卷一八三:“己亥,密率众三万复据回洛仓……丁未,密使其幕府移檄郡县,数炀帝十罪,且曰:‘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祖君彦之辞也。”
据钱大昕《内阁中书舍人邵君松阿墓志铭》(《潜研堂文集》卷四四)。
序云:“槐花黄后,故我依然。日坐小窗下,觉茶香帘影,致有一段幽寂趣。读书偶得,随事记录,并及耳目所见闻者,久而成帙,因取古人临东皋以舒啸意,名曰《东皋杂钞》。非敢云穷愁著书,聊借笔墨舒写已耳。至于备一朝之典故,擅数语之剪裁,则诚有愧昔人云。癸酉冬十一月望后
在今广东云浮市西高村东北。明万历中,副总兵陈璘攻破石牛、青水诸巢,即此。 【检索青水 ==>】 古籍全文检索:青水 全站站内检索:青水
又名兀惹、兀的改、斡者。指分布在今黑龙江中下游、乌苏里江以东森林地区以狩猎为主的民族。《元史顺帝纪》:至正十五年(1355)八月,“立吾者野人乞烈迷等处诸军万户府于哈尔分(又作哈州)之地”,进行管辖。明属奴儿干都司。
【生卒】:?——1718 姓科奇哩。满洲镶红旗人,佛尼埒之子。历官西安副都统、湖广总督、署西安将军。康熙前期,先后从征厄鲁特巴图尔额尔克济农,战噶尔丹于昭莫多。康熙晚期,征讨厄鲁特策妄阿喇布坦。先理军饷,康熙五十七年,率部进军西藏,屡战策凌敦多布,九月战死。封世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改大定府置,属威宁府。治所在大方城(今贵州大方县)。辖境相当今贵州毕节市及大方、金沙、黔西、织金、纳雍、赫章诸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和六盘水市水城县地。雍正七年(1729)复升为大定府。 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降大定府置,治大方城(今大方县
源见“刘伶好酒”。指劝谏戒酒者。宋苏轼《小儿》诗:“还坐愧此言,洗盏当我前。大胜刘伶妇,区区为酒钱。”
指不畏凶险。《史记.货殖列传》:“壮士在军,攻城先登,陷阵却敌,斩将搴旗,前蒙矢石,不避汤火之难者,为重赏使也。”亦作“不避水火”。《水浒传》第五八回:“贤弟心中有何危厄不决之难,但请尽说不妨,便当不避水火,力为解救,与汝相助。” 述宾 不怕凶险。《史记货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