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轨会
《左传.隐公元年》:“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晋.杜预注:“言同轨,以别四夷之国。”
同轨,本指车轨相同,引申为同一、一统的意思。此处说同轨,是指华夏文同之诸侯国。古代天子死后,海内文同的诸侯国都要在天子死后七个月前去参加统一举行的葬礼。后用为帝王葬礼之典。
唐.武元衡《顺宗至德大圣皇帝挽歌词三首》其一:“桥山同轨会,轩后葬衣冠。”
《左传.隐公元年》:“天子七月而葬,同轨毕至。”晋.杜预注:“言同轨,以别四夷之国。”
同轨,本指车轨相同,引申为同一、一统的意思。此处说同轨,是指华夏文同之诸侯国。古代天子死后,海内文同的诸侯国都要在天子死后七个月前去参加统一举行的葬礼。后用为帝王葬礼之典。
唐.武元衡《顺宗至德大圣皇帝挽歌词三首》其一:“桥山同轨会,轩后葬衣冠。”
形容五色缤纷、繁盛艳丽的景象。《金瓶梅词话》第七六回:“不说当日酒筵笑声,花攒锦簇,觥筹交错,耍顽至二更时分,方才席散。”亦作“花攒锦聚”。清 陈维崧《贺新郎.春夜听鼓师挝鼓》词:“隐隐春雷慢吐,十三段花攒锦聚。” 见“花团锦簇”。《金瓶梅词话》76回:“当日
《史记晋世家》云:“四年穆侯太子仇率其徒袭殇叔而立,是为文侯。”
【介绍】: 清浙江钱塘人,字静波,号茗柯,一号西。乾隆十八年举人,官四川荣经知县。坐事戍宁古塔,寻得放还。工书,能诗,客京师,为公卿推重。 【施养浩作品 ==>】
《尚书禹贡》:“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又东为沧浪之水;过三澨,至于大别,南入于江。”对三澨的解释众说纷纭,其说主要有:(1)水名。在今湖北京山县、天门市境。汉郑玄《尚书》注:“三澨,水名,在江夏竟陵县界。”唐孔颖达疏:“三澨,水名,入汉。”唐司马贞《史记索隐》:
即“法依旦尼哈番”。
官名。南朝皆置,掌御用衣服器玩。皇帝、后宫、东宫、诸王处均置。宋为女官,准二卫五品,敕吏比六品;梁置东宫主衣局,多用左右亲信,以寒人充任。北魏亦置。北齐有主衣局,隶门下省。唐代殿中省尚衣局置十六员,诸陵署(台)置四员。 【检索主衣 ==>】 古籍全文检索:主衣
钺:古代兵器,形状像斧而大,青铜或铁制成。不怕斧钺之灾,指不怕杀头。形容将士英勇无畏,或用于大臣冒死进谏。《汉书.赵充国传》:“愚臣伏计孰甚,不敢避斧钺之诛,昧死陈愚,唯陛下省察。”姚雪垠《李自成》二卷三二章:“臣向来不以面从为忠,故今日不避斧钺,直言苦谏
犹矫情饰貌。《隋书.炀帝纪下》:“每矫情饰行,以钓虚名,阴有夺宗之计。” 见“矫情饰貌”。《隋书炀帝纪下》:“每~,以钓虚名,阴有夺宗之计。”
《宋书.颜延之传》载:元嘉三年,颜延之被“征为中书侍郎,寻转太子中庶子,顷之,领步兵校尉,赏遇甚厚。延之好酒疏诞,不能斟酌当世……出为永嘉太守。延之甚怨愤,乃作《五君咏》,以述‘竹林七贤’,山涛、王戎以贵显被黜。”后因以“五君咏”为咏高尚之士的典故。唐孟郊《上包祭酒》诗:“时吟《五君咏》,再举七子风。”
清中期人。本籍四川巫山,寄籍华阳。初以武举人补官把总。从征廓尔喀,用兵苗疆,以功升至宁羌营游击。嘉庆中,先后从额勒登保、杨遇春镇压白莲教起义,转战陕西、四川、湖北。累官至总兵,历狼山、河州、陕安、宁夏等镇。后被贬降,道光初年卒。 【游栋云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