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育镇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东部、右江东岸。面积130平方千米。人口2.8万,96%壮族。镇人民政府驻那藏街,人口500。1951年为田阳县七区。1958年设百育公社,1962年改区,1968年复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置镇。产稻、甘蔗、香蕉、西瓜、杧果等。有农机修理、红砖等厂。为县东农贸集市,米、蔗及畜禽集散地。南昆铁路、324国道经此。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东部、右江东岸。面积130平方千米。人口2.8万,96%壮族。镇人民政府驻那藏街,人口500。1951年为田阳县七区。1958年设百育公社,1962年改区,1968年复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置镇。产稻、甘蔗、香蕉、西瓜、杧果等。有农机修理、红砖等厂。为县东农贸集市,米、蔗及畜禽集散地。南昆铁路、324国道经此。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田阳县东部、右江东岸。面积130平方千米。人口2.8万,96%壮族。镇人民政府驻那藏街,人口500。1951年为田阳县七区。1958年设百育公社,1962年改区,1968年复公社。1984年改乡,1995年置镇。产稻、甘蔗、香蕉、西瓜、杧果等。有农机修理、红砖等厂。为县东农
圭:扁长条形的玉器。玷:玉上的斑点;缺损。洁白玉圭上的小斑点或小缺损。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存在的小缺点。《诗.大雅.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 偏正 白圭,扁长条形的玉器。玷,玉上的斑点或缺损。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存在的小缺陷。鲁迅《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
①亦作离碓。在今四川都江堰市西离堆公园内伏龙观。《史记河渠书》: “于蜀,蜀守冰,凿离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 西晋刘逵注左思 《蜀都赋》: “ 《地理志》: 蜀守李冰凿离堆,穿两江,为人开稻田,百姓飨其利。” 皆即此。离堆口为今都江堰枢纽工程渠首之宝
在今江苏吴江市南。《方舆纪要》卷24吴江县:白龙桥在“县南十二里。跨白龙港,西泄太湖之水,东经运河, 又东潴为湖荡,东北入白蚬江”。
1697— 1795清代回族诗人。字琢庵,号笔山,又号梦鳌山人,云南石屏人。元平章赛典赤·赡思丁后裔。3岁而孤。雍正七年(1729)中举,乾隆十七年(1752),任四川珙县知县,赐进士,以德义化民。在职六年,受劾归里,勤恳启迪后学。著有《梦鳌山人诗钞》,散文有《马节妇传》等。今《石屏州志》、《续志》、《滇诗嗣音集》、《滇南文略》中有其遗作。《天方至圣实录》有其序文1篇。乾隆六十年(1795)二月十
比喻丢弃珍贵的而拾取无用的。琼,美玉;砾,瓦砾。晋 葛洪《抱朴子.博喻》:“捐荼茹蒿者必无识甘之口;弃琼拾砾者必无甄珍之明。” 连动 琼,美玉。砾,瓦砾。比喻不要珍贵的而选取无用的东西。晋葛洪《抱朴子博喻》:“捐茶茹蒿者必无识甘之口,~者必无甄珍之明。”△贬
即今湖北新洲县南举水入江处大埠镇。《梁书杜幼安传》:大宝元年(550)助徐文盛讨侯景,败侯景将任约于贝矶,“乃进军大举口”。即此。
【生卒】:?—1645明末清初直隶饶阳人。明万历四十四年进士,累官吏部尚书。崇祯间以赃污纳贿被劾,引疾归里。清顺治元年,遣子赍疏自陈归清之功,召赴京,命以刑部尚书管左侍郎事,旋即以衰病乞归。
唐置,属会川卫。在今四川会理县西南金沙江东岸。《新唐书 地理志》 会川县: “有泸津关。” 《寰宇记》 卷80 会川县: 泸津关 “关上有石岸高三千丈,四时多瘴气,三四月间发,人冲之死。非此时中,人多闷吐。唯五月上伏即无害”。 在今四川省攀枝花市东南、金沙江东岸。唐
在今湖北省钟祥市市内。《新唐书·孟浩然传》: “王维过郢州,画浩然像于刺史亭,因曰浩然亭。咸通中,刺史郑诚谓: ‘贤者名不可斥。’ 更署曰孟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