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诗词古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原文和赏析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网友点评

四十三年: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从北方抗金南归,至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任镇江知府登北固亭写这首词时,前后共四十三年。《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写于宋宁宗开禧元年 ,时辛弃疾六十六岁。当时韩侂胄执政,正积极筹划北伐,闲置已久的辛弃疾于前一年被起用为浙东安抚使,这年春初,又受命担任镇江知府,戍守江防要地京口。从表面看来,朝廷对他似乎很重视,然而实际上只不过是利用他那主战派元老的招牌作为号召而已。辛弃疾到任后, 一方面积极布置军事进攻的准备工作;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地意识到政治斗争的险恶,自身处境的孤危,深感很难有所作为。辛弃疾支持北伐抗金的决策,但是对独揽朝政的韩侂胄轻敌冒进的作法,又感到忧心忡忡,他认为应当做好充分准备,绝不能草率从事,否则难免重蹈覆辙,使北伐再次遭到失败。辛弃疾的意见没有引起南宋当权者的重视,他来到京口北固亭,登高眺望,怀古忆昔,心潮澎湃,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篇词中佳作。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查看作者详细介绍

赏析

yǒng yù lè jīng kǒu běi gù tíng huái gǔ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qiān gǔ jiāng shān, yīng xióng wú mì, sūn zhòng móu chù.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wǔ xiè gē tái, fēng liú zǒng bèi yǔ dǎ fēng chuī qù.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xié yáng cǎo shù, xún cháng xiàng mò, rén dào jì nú céng zhù.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xiǎng dāng nián, jīn gē tiě mǎ, qì tūn wàn lǐ rú hǔ.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yuán jiā cǎo cǎo, fēng láng jū xū, yíng de cāng huáng běi gù.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sì shí sān nián, wàng zhōng yóu jì, fēng huǒ yáng zhōu lù.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kě kān huí shǒu, fú lí cí xià, yī piàn shén yā shè gǔ.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píng shuí wèn, lián pō lǎo yǐ, shàng néng fàn fǒu?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译文注释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诗词大意

江山如画、历经千年仍如故,但是找不到东吴英雄,孙权在此的定都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走。
斜阳草树,普通的街巷和小路,人们说,武帝刘裕曾在这个地方住。
回想当年,他骑战马披铁甲,刀枪空中舞,气吞万里如猛虎。
元嘉草草,没能够封山纪功狼居胥,却要仓皇向南逃,时时回头向北顾。
四十三年,我登上山亭望江北,还记得,烽火连天鏖战苦,扬州一带遭荼毒。
可堪回首,拓跋焘祠堂香火盛,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将军虽年老,还能吃饭吗?*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