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
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
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
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
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正是遂也。
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贺新郎》以见意。
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
把酒长亭说。
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
要破帽多添华发。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
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
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
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
长夜笛,莫吹裂。
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
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
至鹭鸶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
独饮方村,怅然久之,颇恨挽留之正是遂也。
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贺新郎》以见意。
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
把酒长亭说。
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
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微雪。
要破帽多添华发。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两三雁,也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别。
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
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
问谁使、君来愁绝?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
长夜笛,莫吹裂。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的网友点评
作者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查看作者详细介绍赏析
hè xīn láng bǎ jiǔ cháng tíng shuō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译文注释
《贺新郎·把酒长亭说》的诗词大意
陈同父亲从东阳来过我,留十天。与他同游鹅湖,而且会朱熹在紫溪,不到,飘然东归。
分别之后的第二天,我心里很留恋,又想追路。
到鹭鸶林,那雪深泥滑,不能前进了。
独饮方村,惆怅久的,很遗憾挽留下的正是成功的。
半夜投宿吴氏泉湖四看楼,听说邻居笛悲伤很,为赋《贺新郎》来表达自己的心意。
又五天,同父亲的书来搜索词,心所认同的这样,可以从千里一笑。
把酒长亭说。
看陶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亮。
哪里飞来林间鹊,缩小踏松梢微雪。
要破帽多添白发。
剩水残山没有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两三雁,的萧瑟。
佳人重约还轻易别。
惆怅清江、天气寒冷不渡,深的水结冰。
路断车轮产生四个角,这里行人销骨。
问谁使、你来愁绝?铸成而现在相思错,想当初,费尽人间铁。
长夜笛,没有吹裂。
*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