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汇区
在河南省漯河市东南部、沙河南岸。市人民政府驻地。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35.2万。辖4街道办事处、4乡。区人民政府驻老街。明末筑寨,清咸丰二年(1852年)取“诸水汇流”之意名源汇镇。1986年漯河市升地级市时置源汇区。产小麦、玉米、蔬菜等。有纺织、机械、制革、造纸、食品、卷烟、化工等厂。京广、漯宝、漯周等铁路和京珠、漯周高速公路,107国道及洛界、漯叶等公路交会于此。沙河、澧河可通航。古迹有三晋乡祠。
在河南省漯河市东南部、沙河南岸。市人民政府驻地。面积80平方千米。人口35.2万。辖4街道办事处、4乡。区人民政府驻老街。明末筑寨,清咸丰二年(1852年)取“诸水汇流”之意名源汇镇。1986年漯河市升地级市时置源汇区。产小麦、玉米、蔬菜等。有纺织、机械、制革、造纸、食品、卷烟、化工等厂。京广、漯宝、漯周等铁路和京珠、漯周高速公路,107国道及洛界、漯叶等公路交会于此。沙河、澧河可通航。古迹有三晋乡祠。
清康熙时为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而设置的机构。清初实行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满族贵族权力极大,不仅与皇帝独揽大权相抵触,而且不利于清朝进一步争取各族,特别是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加之后来议政王大臣“半皆贵胄世爵,不谙世务”,所以康熙时又在宫内设南书房,简择词臣才品兼优者充任。南书房设立后,皇帝谕旨多命南书房翰林撰拟,从而削弱了内阁和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
《左传.昭公四年》、《昭公五年》载:春秋时,鲁 叔孙穆子与庚宗妇人所生之子,号曰牛,官为“竖”,称竖牛。受宠,使参与政事,后酿成祸乱。后因以“竖牛之祸”为昵爱酿祸之典。清 袁枚《随园随笔.术数》:“叔孙豹梦天厌己,而得竖牛之祸。” 【检索竖牛之祸 ==>】 古籍
【生卒】:852—932 【介绍】: 五代时吴越国创建者。杭州临安人,字具美,一作巨美。少以贩私盐为业,有拳勇。唐末从镇将董昌为裨将。昌反,镠执之,拜镇海镇东军节度使。赐铁券,拥兵两浙,统十二州。唐昭宗天复二年,封越王。天祐元年,封吴王。后梁太祖开平元年,封吴越王
字鼎臣,扬州广陵(今属江苏)人。历仕吴越、南唐。随李煜朝宋,授太子率更令。太平兴国初,直学士院。从征太原,加给事中,迁左常侍,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铉善文,与韩熙载齐名,时称“韩、徐”。精书法,善写篆、隶。与句中正等校订《说文解字》,尚著有《质疑论》及《稽
清代派征丁税的一种单位。清代许多地区自明末即将传统按人计丁派役的方法改为按田计丁派役,即根据纳粮户田产数量计算和派征丁徭,若干数量的地亩折算为一“丁”,承担一丁所应交纳的丁银和差役。每届人丁编审,地方政府只查地不审丁,由此产生的人丁,已不再具有人的本意,
一称牛渚圻。在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长江边,北部突入江中,名采石矶。自古为长江南北重要津渡,也是军事上必争之地。 【检索牛渚山 ==>】 古籍全文检索:牛渚山 全站站内检索:牛渚山
据《贩书偶记》卷一九。法式善《陶庐杂录》卷三:“《海虞诗苑》十八卷,国朝昭文一邑之诗,王应奎编辑。应奎字东溆,号柳南。尝著《随笔》六卷、《续笔》四卷。遗闻轶事,颇赖以传。《诗苑》前有陈祖范序。刻版于乾隆初年。雅擅别裁,不同泛常持扯。”
【介绍】: 明太平府繁昌人,字元献,号紫岩。嘉靖二十年进士。由户部郎中出知德安知府,以清廉不挠著名。累官至户部左侍郎。与海瑞等并称四君子。有《省身日记》。 【徐贡元作品 ==>】
旧时新疆维吾尔族的封建统治制度。“伯克”原为突厥语,意为“王”、“首领”、“头目”、“统治者”、“官吏”、“老爷”、“先生”。后为维吾尔族所沿用。一般认为唐代文献中的“匐”,即其异译。为世袭官号。大小和卓木统治南疆时即以伯克管理各城事务。乾隆二十四年(1795),清政府平定和卓之乱后,根据新疆民族、宗教、风俗习惯等情况,决定沿用旧有伯克制度,并加以改革,废除世袭,分别授予伯克以三品至七品品级,给予
读音:Xì【源】细封氏后改为细氏(60,62)。【布】清时山东章丘(60,62)、今广西钦州(364)、北京(91)、台湾台北(68,261)、云南昆明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北京、山西之大同、湖北之老河口、贵州之紫云、云南之泸水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傈僳族有此姓。《姓氏考略》亦收载,其注云: “细封氏之后改为单姓。” (按: 唐代党项别部有细封氏。然而《姓氏词典》例举: “汉有细致”,若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