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丘
【综】 北魏时改敦丘氏为敦氏,见《魏书·官氏志》(17,62)。然,今本《魏书》无敦丘氏。或系丘敦之误,或即顿丘氏。
《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 收载。其注云: “罕见复姓。”未详其源。或作“敦邱”,当以地为氏。
【综】 北魏时改敦丘氏为敦氏,见《魏书·官氏志》(17,62)。然,今本《魏书》无敦丘氏。或系丘敦之误,或即顿丘氏。
《中国姓氏大全》 引 《中国姓氏集》 收载。其注云: “罕见复姓。”未详其源。或作“敦邱”,当以地为氏。
在今江西高安市西北。《元丰九域志》卷6:筠州高安县有飞霞山。
源见“啸诺”。指为官清闲或不理政事。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三:“康祺官京师十年,每见外官有事于铨部者,为吏所持,辄至质衣装、货车马……乃画诺坐啸,目击狐鼠之横行,而噤不一诘,岂有所却顾与?”
①集镇名。即今辽宁庄河市。清咸丰《岫岩志略》卷3:大庄河在“(岫岩)城西南一百八十里。旧名红土埃子”。 ②即今辽宁庄河市东北之庄河。源出市北老黑山西南东岔沟与西岔沟, 东南流经庄河市南入黄海。清光绪《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岫岩州:大庄河“源出本州鸡冠山,南流九
探:伸手去拿。囊:口袋。伸手到袋中取物。比喻事情极易办到。出自五代人李谷之语。李谷,生平不详。史载他与韩熙载是好朋友。后唐明宗时,韩熙载南奔吴越,谷送他至正阳。临别时熙载说:“吴越如能用我当宰相,一定能统一中原!”谷则说:“中原如能用我为宰相,攻取江南就好像是探囊中物!”后人遂概括成“探囊取物”。w【出典】:《新五代史》卷62《南唐世家第三·李煜传》778-779页:“熙载,北海将家子也,初与李谷
清代青海藏族部落分支名。玉树二十五族之一。牧地在通天河东北岸。东界加迭喀桑、称多,北邻娘磋,西南抵通天河、安冲。有百户1员,驻沁喀庄。无百长。属民百余户,庐居农耕。信奉喇嘛教红教派。归西宁办事大臣管辖。分属称多县。
西晋太康元年(280)以下隽县巴丘城置。相传夏后羿斩巴蛇于此,积骨如丘陵,因以为名。治今湖南岳阳市。东晋咸和四年(329),都督荆雍益梁交广宁七州军事、荆州刺史陶侃以江陵偏远,移镇巴陵,即此。南朝宋以后,历为巴陵郡、巴州、岳州、岳州路、岳州府治所。1913年改为岳阳县
见“封印卷首官”。 【检索封弥卷首官 ==>】 古籍全文检索:封弥卷首官 全站站内检索:封弥卷首官
即今四川沐川县。清乾隆《屏山县志》卷1:沐川乡在“县西北二百六十里。有沐川场”。
旧区名。1961年由太原市设置。在今山西省太原市郊西山地区。1963年撤销,与晋源区合置太原市郊区。
旧县名。湘鄂赣苏区设。1935年由江西省高安、奉新两县析置,以两县首字为名。1936年撤销,仍划归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