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山镇
在湖南省湘乡市南部。面积67.3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西山塘,人口3160。昔时此地栗树满山,清设铺递得名栗山铺,镇以此名。1950年设栗山乡,1962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3年置镇。1995年巴江乡并入。主产稻,并产棉花、大豆、油茶、南竹。有锯木、尼龙绳、造纸、化工、油毡等厂。市第二织布厂驻此。320国道与洪巴公路交会于此。
在湖南省湘乡市南部。面积67.3平方千米。人口2.7万。镇人民政府驻西山塘,人口3160。昔时此地栗树满山,清设铺递得名栗山铺,镇以此名。1950年设栗山乡,1962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3年置镇。1995年巴江乡并入。主产稻,并产棉花、大豆、油茶、南竹。有锯木、尼龙绳、造纸、化工、油毡等厂。市第二织布厂驻此。320国道与洪巴公路交会于此。
按,《后汉书•应劭列传》卷四十八云“六年,拜太山太守”,据《意林》引《风俗通》,距前职营陵令仅五个月,则至迟于五月前迁此职。
在今甘肃卓尼县西。《元和志》卷39临潭县:抃傍山“在县东十一里。抃傍,羌语也,羌语呼石为抃,呼高为傍,因以为名”。
在甘肃省陇西县西南部。面积60.2平方千米。人口1.6万。镇人民政府驻魏家嘴,人口2680。镇以原碧岩寺得名。1949年设碧岩乡,1958年属菜子公社,1961年分设碧岩公社,1983年复乡,2001年置镇。产小麦、胡麻和当归、党参等。有中药材仓贮和加工厂。有公路接316国道。
见“勒俄特衣”(1987页)。
即铁。春秋卫邑。在今河南濮阳市西南十里。《公羊传》 作 “栗”。 古邑名。又作铁。春秋卫地。在今河南省濮阳市西北。《公羊传》哀公二年(前493年):“晋赵鞅帅师及郑轩达帅师战于栗。”即此。参见“铁”。
同“闻鸡起舞”。清孙枝蔚《与客宿古庙中》诗:“闻鸡思越石,化蝶笑庄生。”谢觉哉《在广州.游虎门》诗:“一将当关门号虎,万夫起舞夜闻鸡。”【词语闻鸡】 汉语词典:闻鸡
1941年并永从、下江二县置,属贵州省。治所在丙妹镇(今贵州从江县)。在贵州省东南部、都柳江中游,邻接广西壮族自治区。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积3244平方千米。人口31万。辖7镇、11乡。县人民政府驻丙妹镇。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置下江厅,治今县西下江镇,属黎平府。1913年废厅置下江县;于丙妹设分县,隶永从县,属黔东道(1914年改名镇远道)。1923年直属贵州省。1936年撤销丙妹分
西汉地节四年(前66年)封胶东戴王子光置,治今山东省寿光市东南王望。属北海郡。东汉废。
字景川,广东顺德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历官建平知县、礼部主事、员外郎。曾与巡江御史贺洪相牴牾。又曾监督会同馆。尚书王琼与都御史彭泽有怨,嗾使番人在馆者揭露泽的过恶,引诱澯给盖官署印,他坚决拒绝。嘉靖三年(1524),争“大礼”,受杖死。穆宗立,赠太仆少卿。 【
【介绍】: 明苏州府吴县人,字履吉。诸生,工绘事,写山水花鸟,俱肃闲静远,结构奇幻,不拘成法。性狷介,杜门以画自娱,晨夕不窥户外一步。 【王綦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