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魏书·刘芳传》

《魏书·刘芳传》


魏书
原文
    刘芳,字伯文,彭城人也。父邕,刘骏兖州长史。邕同刘义宣之事,身死彭城。芳随母逃窜青州,会赦免。芳母子入梁邹城。慕容白曜南讨青、齐,梁邹降,芳北徙为平齐民,时年十六。芳虽处穷窘之中,而业尚贞固,聪敏过人,笃志坟典。昼则佣书,以自资给,夜则读诵,终夕不寝,至有易衣并日之敝,而澹然自守,著《穷通论》以自慰焉。会萧賾使刘缵至芳之族兄也擢芳兼主客郎与缵相接寻拜中书博士后与邢产等俱为中书侍郎俄而诏芳与产入授皇太子经迁太子庶子从驾洛阳,自在路及旋京师,恒侍坐讲读,芳才思深敏,特精经义,博闻强记,尤长音训,辨析无疑。王肃之来奔也,高祖雅相器重,朝野属目,芳未及相见。高祖宴群臣于华林,肃语次云“古者唯妇人有笄,男子则无”。芳曰:“推经《礼》正文,古者男子妇人俱有笄。”肃曰:“《丧服》称男子免而妇人髽,男子冠而妇人笄。如此,则男子不应有笄。”芳曰:“此专谓凶事也。《礼》:初遭丧,男子免,时则妇人髽;男子冠,时则妇人笄。言俱时变,而男子妇人免髽、冠笄之不同也。又冠尊,故夺其笄称。且互言也,非谓男子无笄。又《礼·内则》称:‘子事父母,鸡初鸣,栉纚笄总。’以兹而言,男子有笄明矣。”高祖称善者久之,肃亦以芳言为然。诏以芳经学精洽,超迁国子祭酒。以母忧去官。芳沉雅方正,概尚甚高,经传多通,高祖尤器敬之,动相顾访。太子恂之在东宫,高祖欲为纳芳女,芳辞以年貌非宜。高祖叹其谦慎。芳撰郑玄所注《周官仪礼音》、干宝,所注《周官音》等各一卷,《辨类》三卷,《毛诗笺音义证》十卷,《礼记义证》十卷,《周官》《仪礼义证》各五卷。延昌二年卒,年六十一。诏赐帛四百匹,赠镇东将军、徐州刺史,谥文贞。((选自《魏书·刘芳传》)) 

译文
    刘芳,字伯文,是彭城人。父亲刘邕,任刘骏的兖州长史。刘邕参与刘义宣事件,死于彭城。刘芳随母亲逃到青州,遇大赦免罪。刘芳母子入居梁邹城。慕容白曜南征青州、齐州,梁邹投降,刘芳北迁编为平齐民,当时十六岁。刘芳虽处在穷困窘迫中,但学问品德坚守正道,聪敏过人,专心致志学习经典。白天替人抄书,挣钱养活自己,夜晚则读书,通宵不睡,甚至到了极其穷困的地步,但淡泊自守,撰写《穷通论》来自我安慰。恰逢萧賾使者刘缵到京,刘缵是刘芳的族兄,((于是))提拔刘芳兼任主客郎,与刘缵接谈往来。不久任命为中书博士,后与邢产等同任中书侍郎。不久诏令刘芳与邢产入宫教授皇太子经典,升太子庶子。跟随皇上到洛阳,在路途以及回京城途中,常陪侍皇上讲读书籍。刘芳才思深邃敏捷,特别精通经义,博闻强记,尤其擅长音韵训诂,辨析理义不留疑问。王肃来归附,高祖向来极其器重他,朝廷和民间都关注他,刘芳还没来得及见他。高祖在华林宴请群臣,王肃在交谈中说“古时只有妇人有笄,男子则没有”。刘芳说:“据《礼》经的正文,古时男女都有笄。”王肃说:“《丧服》中说男子免冠而妇人用麻束发,男子加冠而妇人笄发。据此,男子就不应有笄。”刘芳说:“这是专说丧事。《礼》中‘初遭丧事,男子除冠,此时妇人用麻束发;男子加冠,此时妇人笄发’是说都要据时变更,从而有男子加冠、妇人束发,冠与笄的不同。再者冠重要,因而略去笄不说。况且冠笄互相阐发、互相补足,不是讲男子不用笄。又《礼·内则》中‘儿子侍奉父母,鸡刚啼鸣,梳理发帛用笄插定。’以此而言,男子有笄是很明白的。”高祖赞叹了很长时间,王肃也认为刘芳的话正确。诏令因刘芳精通经学,越级升任国子祭酒。因为母丧离职。刘芳稳重文雅品行正直,气节很高尚,精通经典,高祖非常器重尊敬他,常常拜访他。太子元恂在东宫时,高祖想为他娶刘芳的女儿,刘芳因年龄容貌不适宜((以年龄容貌不适宜为借口))而推辞高祖感叹他谦恭谨慎。刘芳撰写郑玄所注《周官仪礼音》、干宝所注《周官音》等各一卷,《辨类》三卷,,《毛诗笺音义证》十卷,《礼记义证》十卷,《周官》《仪礼义证》各五卷。延昌二年去世,享年六十一岁。诏令赏赐四百匹帛,追赠镇东将军、徐州刺史,谥号文贞。 

《魏书·刘芳传》    

猜你喜欢

  • 义序镇

    即今福建福州市南十八里义序。1949年林森县(今闽侯县)曾迁治于此。

  • 一日之雅

    一天的交情。意谓交情不深,有如说一面之交。《汉书.谷永传》:“永奏书谢(王)凤曰:‘永斗筲之材,质薄学朽,无一日之雅,左右之介’。”颜师古注:“雅,素也。介,绍也。言非宿素之交,又无绍介而进也。”奏书:奉书。斗筲:两者都是很小的容器,比喻才识短浅。筲,一种竹制盛饭的器具,可容一斗二升,一说可容五升。偏正 浅交,犹一面之交。《汉书·谷永传》:“永斗筲之材,质薄学朽,无~,左右之介。”颜师古注:“雅,

  • 一倡一和

    《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谓一个先唱,一个和声,形容两人感情相通。后多比喻两人相互配合,彼此呼应。《警世通言.王娇鸾百年长恨》:“自此一倡一和,渐渐情熟,往来不绝。”并列 和,应和。原指两人情感合拍,后多指两人勾结,彼此鼓呼。语本《诗·郑风·萚兮》:“叔兮伯兮,倡予和女。”高和《越轨诉讼》:“赵雅兰知道他在胡编乱吹,也明白了他的用意,就开始跟他~:‘啊,你说的就是在舞厅里拉我跳舞

  • 张骥

    【生卒】:?——1439 字仲德,安化(今甘肃庆阳)人。永乐中由乡举入国学。宣德初授御史。曾出按江西。到福建审理囚犯,有仁廉名声。正统八年(1443)升大理右寺丞,巡抚山东。禁止“打旱骨椿”恶俗,升右少卿,巡视济宁至淮、振饥民。命百姓捕杀蝗虫,蠲免欠赋,开仓发粮,救活许

  • 武原

    浙江海盐县的别称。因秦置海盐县前,此地本名武原乡。《越绝书》卷八:“觐乡北有武原。武原,今海盐。”宋李直养撰有《武原志》。 【检索武原 ==>】 古籍全文检索:武原     全站站内检索:武原

  • 雁门站

    元置。在今山西代县西南。明废。 元置,在今山西省代县西南。明废。

  • 鹿门隐

    源见“鹿门采药”。谓隐居鹿门。元刘永之《行路难》诗:“庞公鹿门隐,马生乡曲居。”

  • 双下水

    在今广东曲江县西北。《方舆纪要》卷102韶州府曲江县:双下水“在府西五十里。有两涧合流,因名。南流五十里入于浈水”。

  • 云开半夜千林静,月上中峰万壑明

    【介绍】:耿湋《宿万固寺因寄严补阙》诗句。二句大笔勾勒山林月夜景象,表现万固寺风景之胜,流露了诗人寄宿山寺时彻夜不眠的情怀。诗句充满哲理,尤其是对句,使人振奋。

  • 活佛转世制度

    藏传佛教各教派寺院领袖人物普遍推行的一种独特的传承制度。10世纪后期,藏传佛教各教派兴起,其寺院领袖人物圆寂后,或依师徒传承,或依叔侄传承,以维护本教派及本寺院之延续。元世祖至元二十年(藏历水羊年,1283),噶举教派噶玛支派黑帽系祖师※噶玛拔希在乌思地区堆隆之粗朴寺圆寂,遗嘱保存其遗体,由其弟子辈火化。翌年,攘迥乡吉诞生,被粗朴寺僧认定为噶玛拔希之转世灵童,后遂迎至粗朴寺以为噶玛噶举黑帽系之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