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

欧阳修《王尧臣墓志铭》


欧阳修
原文

    公讳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举进士第一,为将作监丞、通判湖州。召试,以著作佐郎直集贤院,知光州。岁大饥,群盗发民仓廪,吏法当死,公曰:“此饥民求食尔,荒政之所恤也。”乃请以减死论。其后遂以著令,至今用之。郭皇后废,居瑶华宫,有疾,上颇哀怜之。方后废时,宦者阎文应有力,及后疾,文应又主监医。后且卒,议者疑文应有奸谋。公请付其事御史,考按虚实,以释天下之疑。事虽不行,然自文应用事,无敢指言者,后文应卒以恣横斥死。
   元昊反,西边用兵,以公为陕西体量安抚使。公视四路山川险易,还言某路宜益兵若干,某路贼所不攻,某路宜急为备,至于诸将材能长短,尽识之,荐其可用者二十余人,后皆为名将。是时,边兵新败于好水,任福等战死。今韩丞相坐主帅失律,夺招讨副使,知秦州;范文正公亦以移书元昊不先闻,夺招讨副使,知耀州。公因言此两人天下之选也,其忠义智勇,名动夷狄,不宜以小故置之,且任福由违节度以致败,尤不可深责主将。由是忤宰相意,并其他议,多格不行。明年,贼入泾原,战定川,杀大将葛怀敏,乃公指言为备处,由是始以公言为可信,而前所格议,悉见施行。
初,宦者张永和方用事,请收民房钱十之三以佐国事。下三司,永和阴遣人以利动公,公执以为不可。
京师数为飞语,及上之左右,往往谗其短者。上一切不问,而公为之亦自若也。
   公在政事,论议有所不同,必反复切劘,至于是而后止,不为独见。在上前,所陈天下利害甚多,至施行之,亦未尝自名。
   公为人纯质,虽贵显不忘俭约。遇人一以诚意,无所矫饰,善知人,多所称,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有文集五十卷。将终,口授其弟纯臣遗奏,以宗庙至重、储嗣未立为忧。天子愍然,临其丧,辍视朝一日,赠左仆射,太常谥曰文安。

译文

    王尧臣,字伯庸。天圣五年考取了进士的第一名,被授与他将作监丞、湖州通判。皇帝面试后,改授为著作佐郎当值集贤院,出知光州。这一年光州严重饥荒,许多强盗掠取百姓的粮仓,按照法律要以死罪论处,王尧臣说:“这不过是饥民求食罢了,这应是救济饥荒的法令所要体恤的。”于是请求以减免死罪论处。这之后就书面地写进了规章制度,到现在还在使用这些法律。郭皇后被废后,居住在瑶华宫,生了病,皇上很是同情怜悯她。在郭皇后被废时,宦官阎文应曾经帮助过皇后,等皇后生病了,文应又主管监察医治的情况。皇后将死时,有人怀疑文应有奸谋。王尧臣请求将此事交付给御史,审问调查事情真伪,来消除了天下的怀疑。虽然最终没有这样做,但自此文应做事时,再也没有人敢说什么的了,后来文应突然因为放纵专横的罪名被处死了。
    元昊谋反,朝廷要对西部用兵,授与王尧臣为陕西体量安抚使。王尧臣探察四面的路的山川地势和艰险程度,回去就说哪一路应该增加多少兵力,哪一路贼兵不会攻打,哪一路应该紧急备战。说到诸位将领才能的长短,全都头头是道,推荐了20多个可以用得上的人,后来这些人都成了名将。当时,边关的部队刚好在好水打了败仗,任福等人战死。当时的韩丞相为主帅,因为指挥失当而被削职为招讨副使,出知秦州;范文正公(范仲淹)也因为不知道元昊的谋反而与元昊有过书信来往被削职为招讨副使,出知耀州。王尧臣于是说这两个人是天下的首选,他们忠义智勇,名扬于夷狄,不应该因为小小的缘故就弃置不用。况且任福是因为违背了节度制度而失败战死的,更不能因此而严格地惩罚过他的主将。由于王尧臣的这些言辞没有投合宰相的心意,等到王尧臣其他的奏议到时,就将其中的大多数搁置而不施行。第二年,贼兵侵入泾原,在定川大战,杀了大将葛怀敏,定川就是王尧臣当时指出要紧急备战的地方,因此大家开始认为他的话是可信的,而以前所搁置起来的奏议,都一一被施行了。
    当初,宦官张永和刚开始用事,请求向百姓收取十分之三的房屋税以用以国事。令下到了三司而停滞,永和暗地里派人贿赂王尧臣,王尧臣坚持认为那是不可行的。
京师多次流传王尧臣的谣言,皇上的左右也经常说他的短处。皇上对这一切都不管不问,而王尧臣也都像以往一样做事。
    王尧臣处理政事时,遇到有所不同的论议时,一定会反复研究,坚持原则,然后就停止,绝不会坚持己见。在皇上面前,所说到的天下利害很多,而至于施行的,也从来没有自夸过。
    王尧臣为人纯正质朴,即使富贵显赫时也不忘节俭。王尧臣对待别人全都真诚,没有虚假掩饰,善于识人,常常称誉别人,所推荐的人成为当时名臣的很多。有文集五十卷。在临终前,他口授他的弟弟要写下了作为忠臣的最后奏章,奏章中强调要以宗庙自重,心怀皇嗣未立的忧患。皇上对此非常感慨,等到给王尧臣发丧时,停止上朝一天,并加赠他为左仆射,太常又追加谥号为“文安”。



猜你喜欢

  • 乐良郡

    见“乐浪郡”(611页)。

  • 陈頵

    字延思,陈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人。初仕为郡督邮,转州部从事。齐王司马冏讨司马乂,率兵赴洛阳,授驸马都尉。司马睿镇建康,为参军事。后被陶侃表荐为梁州刺史,绥怀荒弊,甚有威惠。 【介绍】: 晋陈国苦县人,字延思。初仕郡督邮,捡获隐匿,为一州之最,州辟部从事。从齐

  • 庆民县

    金天会七年(1129)改孝安县置,属庆州。治所在今内蒙古林西县北四方城。皇统三年(1143)废。古县名。金天会八年(1130年)改孝安县置,治今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东北五十家子乡大城村古城,一说在今林西县北新林镇南。属庆州。皇统三年(1143年)废。

  • 积重难反

    积习深久,不易改变。多指恶习或弊端发展到难以革除的地步。明 张居正《陈六事疏》:“近来风俗人情,积习生弊,有颓靡不振之渐,有积重难反之几,若不稍加改易,恐无以新天下之耳目,一天下之心志。”亦作“积重难返”、“积重不返”、“积重不反”。清 赵翼《廿二史札记》卷

  • 额亦都

    【生卒】:1562——1621 姓钮枯禄。满洲镶黄旗人。累官至左翼总兵官、一等大臣。初从努尔哈赤起兵,征讨尼堪外兰、萨克察、叶赫、哈达、辉发、乌拉诸部,并犯明边。骁勇善战,每战必胜,号“巴图鲁”。在萨尔浒战役中充前锋。妻和硕公主,儿子妻努尔哈赤女儿。天命元年(1616)

  • 李琪(871—930)卒,年六十岁。

    著有《金门集》、《应用集》、《玉堂遗范》、《皇王大政论》、《春秋王伯世纪》等。《旧五代史》卷五八、《新五代史》卷五四有传。《新五代史》卷五四李琪传云:“琪,寺三台秀,河西敦煌人也。其兄珽,唐末举进士及第,为监察御史。……琪少举进士、博学宏辞,累迁殿中侍御史

  • 苗田

    清代民田之一。系少数民族所有之土地,分布于湖南、贵州、云南等省。湖南每亩科银一厘五毫至三分六厘七毫九丝不等。贵州每亩科银一分至六钱五分不等、米五合一抄至四斗五升不等、豆一斗。禁民置买。 【检索苗田 ==>】 古籍全文检索:苗田     全站站内检索:苗田

  • 《陈书·殷不害传》

    陈书原文: 殷不害字长卿,陈郡长平人也。祖任,齐豫章王行参军。父高明,梁尚书中兵郎。不害性至孝,居父忧过礼,由是少知名。家世俭约,居甚贫窭,有弟五人,皆幼弱,不害事老母,养小弟,勤剧无所不至,士大夫以笃行称之。年十七仕粱廷尉平不害长于政事兼饰以儒术名法有轻

  • 泰山其颓

    源见“夫子梦奠”。喻众所仰望的人去世。多用于悼词。叶圣陶《乡里善人》:“学人文人同声哀悼,‘泰山其颓,哲人其萎’的成语,在祭文挽联哀诗中随处露脸。”主谓 本为孔子自喻,把自己的死比作泰山崩塌。后比喻有才德有声望的人去世。语出《礼记·檀弓上》:“孔子蚤作,负手曳杖,消摇于门,歌曰:‘泰山其颓乎! 梁木其坏乎! 哲人其萎乎!’”叶圣陶《乡里善人》:“学人文人同声哀悼,‘~,哲人其萎’的成语,在祭文挽联

  • 周公吐𫗦

    同“周公吐哺”。宋 苏辙《元祐七年生日谢表》:“躬周公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