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象鼻山

象鼻山

又名漓山、沈水山、象山。即今广西桂林市区南漓江与桃花江汇流处象鼻山。《方舆纪要》 卷107临桂县: 漓山 “山魁然拔起,横障江上,郡人名为象鼻山。以山突起水滨,形如象鼻也。明初围静江,别将朱亮祖屯于东门象鼻山下。即此”。


(1)又称象山,古称漓山。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内阳江和漓江汇流处。山状似巨象伸鼻吸水,故名。西麓有登山盘曲山道。山顶平展,北端有明代的普贤塔,远看似宝瓶,又似一柄插在象背上的剑,故有宝瓶塔、剑柄塔之称。山下有水月洞,是由象鼻与象身形成的圆洞,江水贯流,可过小艇。宋代蓟北处士在此有《咏月夜》诗:“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水流月不去,月去水还流。”据记载,洞旁原有唐代云崖轩、宋代朝阳亭,已不存。洞内外崖壁上有历代石刻50余件,其中多为宋人题刻。南宋诗人张孝祥的《朝阳亭诗并序》、范成大的《复水月洞铭并序》、陆游的《诗札》等,都极珍贵。是桂林市内游览胜地。(2)即“一天门山”。

象 鼻 山


猜你喜欢

  • 李文甫

    1892—1911 清末广东东莞人,字炽。光绪三十四年(1908)在香港参加组织同盟会南方支部。旋任《中国日报》经理,兼主《时事画报》笔政,宣传革命。宣统二年(1910)初参加广州新军起义。次年广州起义(黄花岗之役)发动后,随黄兴攻督署,失败被捕遇害。葬于广州黄花岗,为七十二烈

  • 广

    侯国、古县名。西汉初为侯国。在今山东省青州市西南。《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高祖六年(前201年),封召欧为广侯,即此。至文帝后元七年(前157年),侯嘉死,无后,国除为县。又《王子侯表下》:竟宁元年(前33年)复为侯国,以封菑川孝王子便。至其孙侯宇,国除仍为县。西汉

  • 东武县

    西汉置,为琅邪郡治。治所即今山东诸城市。高帝八年(前199)封郭蒙为东武侯,即此。东汉属琅邪国。三国魏为城阳郡治。南朝宋属平昌郡。北魏属高密郡。北齐为高密郡治。隋开皇初郡废,县属密州。十八年(598)改诸城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山东省诸城市。为琅邪郡治。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诸城县。

  • 风姨

    源见“封姨”。又《北堂书钞》卷一四四引《太公金匮》:“风伯名姨。”因以指风。宋 刘克庄《送雷宜叔右司追录》诗:“东皇太乙方行令,寄语风姨且霁威。”元 张可久《水仙子.春晚》曲:“日高初睡起,扫残红怨煞风姨。”

  • 目光如炬

    炬:火炬。目光像火炬一样明亮。原形容由于非常愤怒,眼睛要冒火的样子。后也借以形容洞察事物,眼光敏锐。檀道济(事迹见前“唱筹量沙”条)屡与魏军交战,战功赫赫,威名甚重,他手下的将领又都身经百战,他的儿子们都有雄才伟略,所以朝廷非常害怕,怀疑他有谋反之心。公元

  • 林伯桐撰自编《月亭诗钞》一卷自识。

    据朱彭寿《清代人物大事纪年》。

  • 丘中志

    借指归隐之志。唐权德舆《郊居岁暮因书所怀》诗: “素覆期不渝, 永怀丘中志。 ” ●《诗王风丘中有麻》: “丘中有麻,彼留子嗟。彼留子嗟,将麻,其来施施。” 留: 通 “刘” 。施施(yi yi): 施展才能。一说,徐行貌。诗写那有麻的丘中,是贤士刘子嗟隐居的地方,还是请

  • 刑部下大夫

    见“小刑部下大夫”。

  • 残杯冷炙

    别人吃剩的酒食。比喻权门令人耻辱的施舍。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唯不可令有称誉,见役勋贵,处之下坐,以取残杯冷炙之辱。”唐代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朝叩富儿门,暮随肥马尘。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 ①吃剩的酒肉。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小秦淮

  • 独孤罗

    字罗仁,隋文帝独孤皇后异母长兄。北齐时,居中山。齐亡入周,诸弟轻其贫。隋初,以独孤后言,得袭赵国公。历凉州总管,武卫大将军等职。炀帝初,卒,谥恭。(,参见《北史》)隋云中人,字罗仁。独孤信子。信弃父母妻子入关,罗为北齐高氏所囚。及信被宇文护所杀,罗方被释。北齐亡,罗归北周,武帝以功臣子,拜楚安太守。诸弟以罗虽长而贫贱,每轻侮之,不以兄礼事。罗性忠厚,不与校长短,以是文献皇后敬重之。入隋,追赠信为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