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城县
西汉高帝六年(前201)置建成县。治今江西高安市。属豫章郡。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封长沙定王子拾为侯于此。东汉仍为县,改“成”为“城”。唐武德五年(622)因避太子李建成讳,改为高安县。
【检索建城县 ==>】 古籍全文检索:建城县 全站站内检索:建城县
西汉高帝六年(前201)置建成县。治今江西高安市。属豫章郡。武帝元朔四年(前125)封长沙定王子拾为侯于此。东汉仍为县,改“成”为“城”。唐武德五年(622)因避太子李建成讳,改为高安县。
读音:Nàrì【综】 彝族姓。属阿尔家支,云南华坪有此姓(375)。
《史记.萧相国世家》:“关内侯鄂君进曰:‘……萧何第一,曹参次之。’高祖曰:‘善。’于是乃令萧何第一,赐带剑履上殿。” 大臣上殿时获特许不脱履,可佩剑,是皇帝对有功之臣的特殊待遇,也是大臣的殊荣。后用为咏朝廷重臣的典故。 唐.宋之问《奉和幸韦嗣立山庄侍宴应制
1945年淮北革命根据地由永城县改名,治所即今河南永城市。为纪念1944年牺牲的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兼政委彭雪枫而命名。1946年复名永城县。 旧县名。豫皖苏抗日根据地设。1945年由河南省永城县改名;县城析置雪枫市,治所即今永城市。以纪念在此牺牲的彭雪枫将军。1949年复名永城
《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后因以“强仕”为四十岁的代称。《后汉书.胡广传》:“甘 奇显用,年乖强仕;终 贾扬声,亦在弱冠。”《梁书.张纲传》:“且年甫强仕,方申才力,摧苗落颖,弥可伤惋。”
《尚书.夏书.五子之歌》:“太康失邦,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史记》卷二《夏本纪》:“夏后帝启崩,子帝太康立。帝太康失国,昆弟五人,须于洛汭,作《五子之歌》。”南朝宋.裴骃《史记集解》:“孔安国曰:‘盘于游田,不恤民事,为羿所逐,不得反国。
同“边韶寝”。清黄景仁《留别正阳书院诸生》诗:“懒惊边睡足,饮诧邴肠宽。”
在今贵州黎平县西亮江上源。《明史陈璘传》:“有吴国佐者,洪州司特峒寨苗也……自称‘天皇上将’……游击宋大斌攻破特峒,焚之。国佐逃矢浦四十八寨,复入古州毛洞,追获之。” 在今贵州省黎平县西亮江上源。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洪州司特峒寨苗吴国佐曾逃于此。
①唐先天元年 (712) 避李隆基讳改隆阳县置,为南州治。治所在今四川綦江县綦江北岸。北宋皇祐五年 (1053) 属渝州,熙宁七年 (1074)废。②北宋元丰元年 (1078) 置,为南平军治。治所在今四川綦江县南一百二十里赶水镇。一说在东溪镇。嘉熙三年 (1239) 移军治隆化县。元至元二十二年 (1285) 南平军废,移南川县于今南川市。③元至元二十二年 (1285) 废南平军置,属重庆路。治
为官才能。《礼记·王制》: “司马辨论官材,论进士之贤者,以告于王而定其论。论定,然后官之。”
科举考试用语。清代指乡试中以备录取之卷。清制,各省乡试考官在发榜前,还要在未录取试卷内找一些尚可之卷作为备用卷,内批“堂”字或“堂备”字,以备写榜时忽遇取中卷内有问题仓猝撤去,得以临时补入。此类考卷即为“堂备卷”。 【检索堂备卷 ==>】 古籍全文检索:堂备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