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诗词古文>春望原文和赏析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望》的网友点评

《春望》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四句写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后四句写诗人挂念亲人、心系国事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全诗格律严整,颔联分别以“感时花溅泪“应首联国破之叹,以“恨别鸟惊心”应颈联思家之忧,尾联则强调忧思之深导致发白而稀疏,对仗精巧,声情悲壮,充分地表现出诗人爱国之情。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安禄山起兵叛唐。次年六月,叛军攻陷潼关,唐玄宗匆忙逃往四川。七月,太子李亨于灵武(今属宁夏)继位,是为唐肃宗,改元至德。杜甫闻讯,即将家属安顿在都州,只身一人投奔肃宗朝廷,结果不幸在途中被叛军俘获,解送至长安,后因官职卑微才未被囚禁。唐肃宗至德二年春,身处沦陷区的杜甫目睹了长安城一片萧条零落的景象,百感交集,便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名作。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查看作者详细介绍

赏析

chūn wàng
春望

guó pò shān hé zài, chéng chūn cǎo mù shēn.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gǎn shí huā jiàn lèi, hèn bié niǎo jīng xīn.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fēng huǒ lián sān yuè, jiā shū dǐ wàn jīn.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bái tóu sāo gèng duǎn, hún yù bù shèng zān.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文注释

《春望》的诗词大意

只有山河依旧,长安沦陷国家破碎,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时花溅泪,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烽火连三月,家在鄜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白头搔改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 此部分翻译来自AI,仅供参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