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诗词古文>蜀相原文和赏析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频烦 一作:频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的网友点评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查看作者详细介绍

赏析

shǔ xiàng
蜀相

chéng xiàng cí táng hé chǔ xún, jǐn guān chéng wài bǎi sēn sēn.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yìng jiē bì cǎo zì chūn sè, gé yè huáng lí kōng hǎo yīn.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sān gù pín fán tiān xià jì, liǎng cháo kāi jì lǎo chén xīn.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pín fán yī zuò: pín fán
(频烦 一作:频繁)
chū shī wèi jié shēn xiān sǐ, zhǎng shǐ yīng xióng lèi mǎn jīn.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译文注释

《蜀相》的诗词大意

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映阶碧草自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啭鸣唱。
三回头频频天下大计,辅佐两朝开国与继业忠诚满腔。
(频繁地做一次:频繁)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历代英雄们对此涕泪满裳。
* 以上翻译来自百度翻译(AI),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