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陵郡
南朝梁置,属高州。治所在杜陵县(今广东阳西县)。辖境相当今广东阳西县地。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后废。
南朝梁置,治杜陵县(今广东阳江市西)。辖境相当今广东省阳江市一带。隋废。
南朝梁置,属高州。治所在杜陵县(今广东阳西县)。辖境相当今广东阳西县地。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后废。
南朝梁置,治杜陵县(今广东阳江市西)。辖境相当今广东省阳江市一带。隋废。
【生卒】:?-587他钵可汗侄。他钵可汗死,力主立它钵子庵逻,燕都子大罗便不服,庵逻让位给摄图。摄图遂称沙钵略可汗。封庵逻为第二可汗,大罗便为阿波可汗。隋开皇二年,发兵攻隋,后被隋击败。摄图复攻阿波,阿波奔西部达头可汗。达头等联兵攻摄图,摄图入居白道川,称臣于隋。(,参见《隋书》)见沙钵略可汗。
北宋太平兴国元年 (976) 以避太宗赵匡义讳改信义县置,为窦州治。治所在今广东信宜县西南镇隆镇。熙宁四年 (1071) 属高州。元属高州路。明属高州府。民国初属广东高雷道。1920年直属广东省。1952年迁今治东镇。 古旧县名。北宋太平兴国元年(976年)改信义县置,治今广东省信宜
官名。西汉武帝建元三年 (前138) 初置期门,比郎,多至千人。平帝元始元年 (后1) 更名虎贲郎,属虎贲中郎将,禁卫皇宫。东汉沿置,又有虎贲中郎、虎贲侍郎、虎贲郎中、节从虎贲之分。分别参见各条。北魏亦置虎贲郎,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9) 定为从六品上。官名,汉置。汉武帝置期门,掌执兵送从。平帝元始元年更名虎贲郎,属虎贲中郎将。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郎中令》。东汉沿置。虎贲郎又有中郎、侍郎、郎中
秬字嘉叟,原籍中山府曲阳县,徙居泉南。绍兴十九年,以宣教郎干办诸军审计司(《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五九)。二十五年,为淮南转运判官(同上书卷一七〇)。乾道四年,为江东转运副使(《景定建康志》卷二六)。除刑部侍郎。九年卒(陆游《闻王嘉叟讣报有作》)。著有《复
犹流言蜚语。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五章:“蛤蟆滩曾经传播过生宝和这女人的流言风语。” 见“流言蜚语”。柳青《创业史》2部5:“蛤蟆滩曾经传播过生宝和这女人的~。”
又作忽鲁哈卫。明永乐七年 (1409)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后改忽鲁爱卫。明永乐七年(1409年)置,治今黑龙江省依兰旧城。辖境约当今黑龙江省牡丹江流域。属奴儿干都司。十三年改忽鲁爱卫。
《史记.老子列传》:“(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唐.司马贞《史记索隐》引《列仙传》:“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清宫殿名。在今沈阳故宫中路大清门内,为“大内”正殿。初建于天聪时,崇德元年(1636)定名崇政殿。清太宗于此处理政务、接见外国使臣及蒙古王公。清移都北京后,凡皇帝东巡,常在此御朝听政。 【检索崇政殿 ==>】 古籍全文检索:崇政殿 全站站内检索:崇政殿
①番或作播(《韩非子外储》)、鄱(《史记六国年表》)。战国赵邑。在今河北平山县东南。《史记赵世家》:烈侯六年(前403),“番吾君自代来”,向相国公仲连荐士。后置县。《战国策赵策二》:武灵王曰:“寡人始行县,过番吾”,即此。②在今河北磁县境。《战国策赵策二》:“秦
书名。一作《庄宗朝列传》、《创业功臣传》、《后唐列传》。五代后唐宰相李愚监修,张昭远撰。三十卷。记述后唐开国功臣事。 【检索武皇以来功臣列传 ==>】 古籍全文检索:武皇以来功臣列传 全站站内检索:武皇以来功臣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