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明史·王洽传》

《明史·王洽传》


明史
原文
    王洽,字和仲,临邑人。万历三十二年进士。历知东光任丘服阕补长垣洽仪表颀伟危坐堂上吏民望之若神明其廉能为一方最擢吏部稽勋主事历考功文选郎中天启初,诸贤汇进,洽有力焉。迁太常少卿。三年冬,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浙江。洽本赵南星所引,及魏忠贤逐南星,洽乞罢,不许。 
    五年四月,御史李应公希忠贤指劾洽,遂夺职闲住。崇祯元年,召拜工部右侍郎,摄部事。兵部尚书王在晋罢,帝召见群臣,奇洽状貌,即擢任之。上疏陈军政十事,帝并褒纳。寻上言:“祖宗养兵百万,不费朝廷一钱,屯田是也。总督张佳允、巡抚张国彦行之蓟镇,为豪右所阻。遗天施地生之利,而日讲生财之术,为养军资,不大失策乎!乞敕诸道监司,遵先朝七分防操、三分屯垦之制,实心力行,庶国计有裨。”帝称善,即命行之。尝奏汰年深武弁无荐者四十八人,以边才举监司杨嗣昌、梁廷栋,后皆大用。 
    二年十月,大清兵由大安口入,都城戎严。洽急征四方兵入卫,督师袁崇焕、巡抚解经传、总兵官祖大寿等先后至,不能拒,大清兵遂深入。帝忧甚,十一月召对廷臣。侍郎周延儒言:“本兵备御疏忽,调度乖张。”检讨项煜继之,且曰:“世宗斩一丁汝夔,将士震悚,强敌宵遁。”帝颔之,遂下洽狱。明年四月,洽竞瘐死。寻论罪,复坐大辟。洽清修伉直,雅负时望,而应变非所长。骤逢大故,以时艰见绌。遵化陷,再日始得报,帝怒其侦探不明,又以廷臣玩祗,拟用重典,故于洽不少贷。厥后都城复三被兵,枢臣成获免,人多为洽惜之。 (节选自《明史•王洽传》) 

译文
    王洽,字和仲,是临邑人。万历三十二年中进士。先后担任东光、任丘、服阕、补长垣等职务。王洽仪表颀长俊伟,直坐堂上,属吏和百姓看他像神明一样,他的廉洁是地方上最出色的。升任吏部稽勋主事,又担任考功文选郎中。天启初年,众多贤人连类同进,洽有功劳。升任太常少卿。天启三年冬天,他以右佥都御史的身份巡抚浙江。王洽本来是赵南星所引荐,等到魏忠贤驱逐赵南星,王洽请求罢职,不被允许。 
    五年四月,御史李应公请求魏忠贤指责弹劾王洽,于是王洽被罢职闲居。崇祯元年,召任他为工部右侍郎,暂时主持工部事务。兵部尚书王在晋罢职后,皇帝召见群臣,觉得王洽样貌奇特,就提拔任用他。王洽上疏陈述军政十件大事,皇帝都褒奖他并接纳。不久上书说:“祖宗养兵百万,却没有花去朝廷一钱,这是因为屯田。总督张佳允、巡抚张国彦来到蓟镇,被地方豪强所阻碍。丢失了天施地生的便利,却每天讲究生财之道,作为军资,难道不是大大失策吗!请求命令诸道监司,遵从前朝七分防操、三分屯垦的制度,切实执行,也许对国家大计有好处。”皇帝认为他说得好,就命他实行这事。王洽曾经上奏淘汰四十八个年老的无人认可的低级武官,并以边才为理由举荐监司杨嗣昌、梁廷栋,这些人后来都被重用。 
    崇祯二年十月,大清军队由大安口攻入,都城戒备森严。王洽急调四方军队入京护卫,督师袁崇焕、巡抚解经传、总兵官祖大寿等人先后到达,却不能抵挡敌军,大清军队于是深入。皇帝十分担忧,十一月召大臣们应对。侍郎周延儒言:“王洽的防御之事做得不好,不服从朝廷调度。”检讨项煜也这么说,并且道:“世宗斩了一个丁汝夔,将士就震恐惊慌,强敌连夜逃走。”皇帝同意,于是把王洽下狱。第二年四月,王洽最终在狱中病死。不久论罪,又处以死刑。王洽为人清廉正直,在当时很有声望,但应变不是他所擅长。突然遭遇大的变故时,就会因困难而做不好事情。遵化陷落以后,第二天才得到报告,皇帝怒他侦探不清楚,又因为大臣陷害他,打算对他用重刑,所以对王洽毫不宽容。那之后都城又多次遭遇兵乱,中枢大臣成却被免罪,很多人为王洽感到可惜。 (译者:尹瑞文) 

《明史·王洽传》    

猜你喜欢

  • 脍鲤

    《诗经.小雅.六月》:“饮御诸友,包鳖脍鲤。”《诗经.小雅.六月》中有“包鳖脍鲤”句,为宴请友朋的佳肴。后遂用为待客热情之典。唐.钱起《送丁著作佐台郡》诗:“带经怡府吏,脍鲤待乡人。”

  • 陈棐

    【介绍】: 明河南鄢陵人,字汝忠,号文冈,一说字文岡。嘉靖十四年进士。任礼科给事中,直谏敢言,不避权贵。因忤旨谪大名长垣丞,升知县,莅政宽平,为吏民畏服。官至宁夏巡抚、都御史。有《陈文冈集》。 【陈棐作品 ==>】 

  • 二十二日,李伍汉卒,年七十七岁。

    据饶汝楫《李剩叟先生墓志铭》(《壑云篇文集》卷首)。

  • 王廷义

    【生卒】:925——971景长子。以善骑射,周世宗擢为虎捷都虞侯,迁龙捷右第二军都校、领珍州刺史。宋初,改内外马步军副都军头。开宝二年(969),从征太原,临阵督战,鼓励将士攻城,中矢而死,诏赠建雄军节度使。【生卒】:923—969宋莱州人。王景子。宋初为内外马步军副都军头。太祖乾德四年,率师护治滑州灵河新堤。六年,督治京城。开宝二年加领横州团练使,从征太原,矢中脑而卒。好夸诞,每言“我当代王景之

  • 读音:mín【源】 ①见《姓苑》(15,21)。②锡伯族姓。【布】 四川武胜(321)、安徽淮南(362)、台湾(64,68,261)、北京、新疆巩留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河北之尚义,山东之东平,山西之太原,甘肃之酒泉,湖北之监利,四川之通江、合江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彝族、傈僳族有此姓。《中文大字典》转引 《姓苑》亦收,未详其源。元代有民安图。

  • 可报

    报纸名。清宣统三年三月一日(1911.3.30)在广州创刊。日报。名为咨议局议员主办,实为革命派言论机关。陈炯明经理,朱执信、叶夏声、马育航等主笔。提倡民主革命,鼓动新军反满。大量报道、评论温生才刺杀孚琦事件,借以宣传反清。当局以鼓吹暗杀、诋毁宫廷等罪名查封,发行二

  • 和岘

    【生卒】:933—988 【介绍】: 宋开封浚仪人,字晦仁。和凝子。后晋时以门荫入仕。宋初授太常博士,历夔、晋二州通判。太宗朝知兖州,改京东转运使。坐以官船载私货谋利,削籍配隶汝州。后起为太常丞,官终判太常寺兼礼仪院事。通晓音律,曾以王朴律准校洛阳司天台影表石尺制

  • 袁袠(1502—1547)致函其兄袁褧,托以序刻其诗文集。

    时袁袠病势已极为沉重。袁褧《家弟永之文集序》:“岁壬寅(1542),永之自南兵部员外郎转广西督学佥事,明年癸卯春仲寄余书曰:‘弟必死于桂林矣!所著诗文已成集,凡若干卷。兄知弟,为弟序而梓之。’”袁袠字永之,其集刊行于嘉靖丁未(1547)八月,距其去世三月左右。

  • 庄舃

    【介绍】: 战国时越国人。出身鄙贱,仕楚为执珪。尝病,楚王以为既已富贵,当不思越。侍者以为病中思故乡则作越声,否则作楚声。使人往听,正作越声。 【庄舃作品 ==>】 

  • 蓬壶

    即蓬莱山。古代传说中的海上仙山,形如壶器,故称。王绩《古意六首》之六:“朝栖昆阆木,夕饮蓬壶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