斛黎
【综】 东晋末夏国赫连勃勃之尚书斛黎文,见《南燕录》(21)、《通鉴》(242)。
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 引 《姓觿》收载。其注云: “《西夏录》有尚书斛黎·文。”则当出自羌族之党项人。《中国姓氏大全》称: “后改姓斛。”
【综】 东晋末夏国赫连勃勃之尚书斛黎文,见《南燕录》(21)、《通鉴》(242)。
历史上罕见复姓。《姓氏词典》 引 《姓觿》收载。其注云: “《西夏录》有尚书斛黎·文。”则当出自羌族之党项人。《中国姓氏大全》称: “后改姓斛。”
又名罗左冲山。在今云南腾冲县南。《方舆纪要》卷119南甸宣抚司:半个山“在司北。《志》云:司置于腾越南半个山下,其山颠北恒有霜雪,南则烟瘴如蒸,盖天限华夷也”。《清一统志·腾越直隶厅》:罗左冲山“在厅城南六十里。 上有镇夷关。……亦名半个山”。
《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沦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淮南子.修务训》:“禹沐浴霪雨,栉扶风,决江疏河,凿龙门,辟伊阙,修彭蠡防,乘四载,随山刊木,平治水土,定千八百国。” 相传大禹治水时,“凿山川,通河汉”,“凿
见“小受大走”。 【检索大杖则走,小杖则受 ==>】 古籍全文检索:大杖则走,小杖则受 全站站内检索:大杖则走,小杖则受
【介绍】: 东汉齐国临淄人,字次翁。少失父,遭乱负母逃难,备经阻险,常采拾以为养,卒与母归,乡里称曰“江巨孝”。明帝初举孝廉为郎,补楚太仆,月余自劾去。章帝初再举贤良方正,迁司空长史,帝崇礼之。累迁谏议大夫,赐告归。 【江革作品 ==>】
并列 乔,假。变换服饰,更改装扮。《三侠五义》77回:“只得自己~了位斯文秀才模样。”△用于指进行伪装,隐蔽身份。也作“乔装打扮”。
在今广东南海市北,东距广州市十五里。《宋史·刘鋹传》:开宝四年(971),伐南汉,潘美破英、雄二州,次泷头,刘鋹遣使请和,美挟鋹“过马径,去广城十里,砦于双女山下”。《方舆纪要》卷101广州府南海县:双女山“俗名凤山”。
【生卒】:1087—1147》宋汝州鲁山人,字伯远。南宋初,聚众抗金,屡胜。北方沦陷,降伪齐。高宗绍兴三年,归宋。隶岳飞部,为神武后军中部统领,收复随州、襄阳。五年,从岳飞镇压杨么军,俘杨么。又两度随岳飞北上攻金,屡建战功,累官宁国军承宣使、荆湖南路马步军副总管。岳飞死后,皋仍反对宋金和议,为都统制田师中所毒死,或言秦桧指使师中为之。
见阴皇后(东汉光武帝后)。
947—1010 北宋开封(今属河南)人。宦官。少事太宗于晋王府。太宗即位,授入内高品,从征太原。历任入内高品押班、入内黄门都知,加宫苑使。真宗即位,迁皇城使、入内内侍都知,旋加昭宣使。咸平二年(999),阅兵东郊,为大内都部署。其后屡预国家大典。真宗东封泰山,与曹利用
【生卒】:?—1882 【介绍】: 清顺天宛平人,字伯侪。道光十二年进士。授编修。历云南临安知府、云南巡抚、署云贵总督、刑部侍郎,同治十一年官至刑部尚书。长刑部十余年,平反大狱,持情法之平。光绪五年,以老病乞休。 【桑春荣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