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百科知识>中国

中国

古时中国含义不一。①指国都、京师。《诗·大雅·民劳》:“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毛传:“中国,京师也。”《史记·五帝本纪》:“夫而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裴骃集解:“刘熙曰:帝王所都为中,故曰中国。”②指华夏族、汉族活动及其文化影响所及的地区为中国(以其在四夷之中),与四夷对称。《诗·小雅·六月序》:“《小雅》尽废,则四夷交侵,中国微矣。”《礼记·中庸》:“是以声名洋溢乎中国,施及蛮貊。”初因华夏族、汉族多建都于黄河中游,故称其地为“中国”,与“中州”、“中原”、“中华”、“中夏”含义相近。后以华夏族、汉族活动范围扩大和夷戎华夏化,黄河下游也被包括在“中国”一词范围之内。战国时则专指山东诸国为中国。《史记·楚世家》:“秦为大鸟,……垂头中国。”司马贞索隐:“言欲吞山东。”秦汉以后,随着华夏族、汉族统治地区的扩大,在统一时期多指王朝全部疆域而言。如《史记·南越列传》:“高帝已定天下,为中国劳苦,故释(赵)佗弗诛。”分裂时期多指黄河流域。《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亮说权曰:‘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十九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始专指中国全部领土,不作他用。


【检索中国 ==>】 古籍全文检索:中国     全站站内检索:中国

猜你喜欢

  • 湟河郡

    亦作河湟郡。十六国前凉置,治所在黄河城(今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西南黄河北岸)。《水经·河水注》: “河水又东北径黄河城南,西北去西平二百一十七里。” 会贞按: “湟、黄二字通用,或以此黄河为湟河之讹。” 北魏属鄯州。北周以后废。十六国前凉置,治今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西。辖境相当今青海省化隆回族自治县一带。属凉州。北魏、西魏、北周属鄯州。后废。

  • 广润陂

    水陂名。在唐河北道赵州平棘(今河北赵县)东二里。永徽五年(654)县令弓志元开隋故渠,引太白渠水注入,以蓄泄水利。 【检索广润陂 ==>】 古籍全文检索:广润陂     全站站内检索:广润陂

  • 曾德

    元渔阳人,家襄阳。母早亡,父再娶左氏。兵乱,失左氏。德访求五年乃得,奉以归,孝养甚至。

  • 赵文华

    【介绍】: 明浙江慈溪人,字元质。嘉靖八年进士。授刑部主事,累官为通政使。性奸险。未第时在国子监,受祭酒严嵩赏识。后仕于朝,而嵩日贵幸,乃结为父子。加工部侍郎。三十四年,诬劾总督张经、浙江巡抚李天宠抗倭不力论死。次年,进工部尚书,提督军务,借胡宗宪杀海寇徐

  • 付身

    又称付身文字、付身文书。宋吏部四选等发给任差遣官员的功过历。须随身携带。上级官府于其上批写:该官员于某年月日奉某官司之命,差到干办某事,至某年月日替罢;有无未结绝事件、在假月日、不在职月日以及展磨减勘指挥等。 【检索付身 ==>】 古籍全文检索:付身     全

  • 台湖山

    在今浙江龙泉市南七十里。《明史地理志》 处州府龙泉县:“南有大溪,源出台湖山。”

  • 其势汹汹

    汹汹:原指大水的流声,此比喻气势凶猛。形容来势非常凶猛。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五章三节:“谁人不知,两个拳师放对,聪明的拳师往往退让一步,而蠢人则其势汹汹,辟头就使出全副本领,结果却往往被退让者打倒。” 见“气势汹汹”。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

  • 孙思邈

    【生卒】:581—682【介绍】: 唐京兆华原人。少因病学医,并博涉经史百家学术,善言老庄,兼通佛典。隋文帝尝以国子博士召,不拜。唐太宗时召诣京师,年已老,欲官之,不受。高宗显庆中复召见,拜谏议大夫,上元元年称疾还山。采药治病,贫富贵贱,一视同仁,后世称为“药王

  • 高嗣昌

    【介绍】: 宋开封人。高洵从子。宁宗嘉定间为画院待诏。师法李唐,善画山水及寒林古木。 【高嗣昌作品 ==>】 

  • 杨慎作《乙酉元日新添馆中喜晴》。

    “江花与江草,异国看春生”为诗中警句。《明诗评选》卷五:“元声逸响。此与‘秦时明月’一首,升庵集中最上乘,亦三百年来最上乘也。重处皆轻,丽处皆切。”《明人诗钞正集》卷七:“结语幽情绵邀,又乌撒喜晴,结云:‘江花与江草,异国看春生。’用意愈婉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