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曾国藩《送江小帆同年视学湖北序》

曾国藩《送江小帆同年视学湖北序》


曾国藩
原文
    今天下郡县牧民之吏,大抵以刑强齐之耳。任蚩蚩者自为啄息喜怒,一不顾问。至其犯法,小者桎梏,大者弃市,豪强者漏网,弱者靡烂,苟以掩耳目而止。原国家所以立法之意,岂尔尔哉!盖亦欲守土者,日教民以孝悌仁义之经,不率而后刑之。其率教而有文者,则以进于学使者而登之庠序。既登之矣,则以授于校官而常饬之。
    承平既久,法意寖失。教民之任,独以责之学政与校官。而所谓校官者,类多衰疾晚暮之徒,其禄不足自赡,往往与学宫弟子争锥刀之末,不特不克助宣教化,或转餂言①以蔽学政之耳目。彼学政者,孤悬客寄于一行省之中,守土者皆貌敬而神拒之,日惫精于文字而角机智于千百诡弊之场,而欲以余力教民以仁义孝悌之经,其不亦难矣哉!
    然则如之何而可?自功利之说中于膏肓,学者求速化之方,束发而弊精于制艺②,穷老而不休;六经至不能举其篇目,何有于他书?今欲稍返积习,莫若使之姑置制艺而从事经史,奖一二博通之士以风其余。于覆名扃试③之外,别求旁搜广采之术。凡郡县莫不有书院,大率廪给其才者,而绌其不能者。名曰“膏火”,所以济学校之不及也。学政下车之始,则牒各县令曰:“明年吾视某县学,当以某经试士能背诵否,某史试士能言否。其为我播告偏隅,咸使知之。”牒校官曰:“吾按临之始,每县当选诸生廿人说书。有不至,惟汝罚。”及其按郡,招诸生来前,果使背诵某经,说某史某卷。大指能诵说者,予以书院之廪资;尤能者倍之、三之;尤能者,牒送省会之书院,亦倍其廪资。其不能者,廪生削其饩④,附生惩辱之。每县试以三四人,则余者惧矣。覆名试以制艺以彰朝廷之公令面试说书以鸣使者之私好二者并行而不悖皆善矣则拔而贡之成均⑤。使彼邦之人晓然知吾好博通之才,庶几由文以溯本,举一以劝百。然后孝悌仁义之教可以渐而兴也。
    同年友江君小帆之视湖北学也,所以讲求职思者甚备。余乃别思一搜采之术,无启弊之窦而有补教之旌者。于是以戋戋之说进焉。
(选自《曾国藩文选》,有删节)
注释
① 餂言:甜言。②制艺:八股文。③覆名扃试:覆盖考试姓名并锁门考试。
④饩:月工资。⑤成均:古代的大学。

译文
    现今,全国的郡守、县令治理百姓,大都用刑罚强行治理。平时听任忠厚老实的百姓自生自息,从不过问。等到他们犯法,轻的囚禁,重的暴尸街头,强横的逃脱法网,弱小的受尽蹂躏,还马马虎虎地掩人耳目。探究国家之所以立法的本意,难道是这样的吗?大概还希望地方官平时以孝悌仁义为准则教导百姓,不遵守者再施用刑法。遵循教导又有文化的,把他们推荐给督学使者,并让他们进学校学习。他们入学之后,由校官教育并经常管教他们。
    天下太平已久,立法的原意逐渐丧夹。教导百姓的职责,完全交给学政和校官。所谓校官,大多是些年迈体衰的人。他们的薪俸不足以养活自己,往往跟学校生员争抢细微之利。这样的校官不仅无助于宣讲政教风化,有的还用甜言蜜语遮蔽学政的耳目。而那些学政,他们单身一人客居一省,当地官员对他们表面尊敬、内心抗拒。他们每天把精力耗费在讲求文字、跟那些千奇百怪的作弊者斗智斗巧上,还想要他们用余力以孝悌仁义为准则去教导人们,这不也太难了吗?
    既然这样,那么该怎么办才好呢?自从功利的学说深入人心,求学的人寻找早登仕途的捷径,从成童时便把精力耗费在做八股文上,到老也不停止;而对六经都不能举出篇目,更不用说对其他书籍了。现在如果想稍微改变积习,不如让读书人暂且把八股文放在一边而去钻研经义史籍,奖励一两个博通经史的人来影响其他读书人。在科举考试之外,另外寻找广泛征求人才的办法。凡是郡县没有不设书院的,大都可以把津贴发给那些有才能的廪生,而贬斥那些没有才能的人。这种津贴叫“膏火”,可以用来补充学校经费的不足。学政刚到一地,就要通告各县令说:“明年我视察某县学,要用某经考察生员能否背诵,用某史考察生员能否讲说。要求县令替我广泛传播,让大家都知道这一点。”函告校官说:“我开始巡视时,每县应当挑选二十名生员说书。有不来的,唯你是问。”等到巡视郡城,召集各位生员前来,果然让他们背诵某经,讲解某史某卷。能诵讲大致内容的,用书院的津贴做奖励;优秀的加倍或三倍奖励;最优秀的,通告保送省书院深造,也加倍奖励津贴。那些不能诵讲的,廪生免给津贴,附生惩罚羞辱他。每县考试三四个人,那么其余的人就会感到害怕。科举考试用八股文,来彰显朝廷的旨令;面试讲解经史,来表明学政的兴趣。两者并行不悖,都是好的,就选拔推荐进大学。这样做是为了让当地人知道,学政喜欢博学通达的人,希望从文章来追溯到治学的根本,推举一个来劝勉百人。这以后孝悌仁义的教育就可以渐渐兴盛了。
    我的同年朋友江小帆去湖北视察学政,他对职务内的事情考虑十分周详。我另外考虑了一个搜求人才的办法,这既没有弊端,又有补救教育的好处。于是我用细碎浅显的言论进呈给他。

曾国藩《送江小帆同年视学湖北序》    

猜你喜欢

  • 彭亡聚

    在今四川彭山县东北十里江口镇。《续汉书 郡国志》: “武阳有彭亡聚。” 《水经江水注》:“江水自武阳东至彭亡聚,昔岑彭与吴汉溯江水入蜀,军次是地。” 即此。

  • 子寿

    【介绍】: 春秋时卫国人。宣公子。同母弟朔与宣公夫人谗毁太子伋。宣公令伋持白旄使于齐,而嘱盗于界上见持白旄者杀之。寿知谋,盗白旄先至界,死;太子伋继至,亦被杀。 【子寿作品 ==>】 

  • 著有:《杨察集》二十卷(《宋史》本传)。

  • 承委

    官名。太平天国后期设置,统军诸王及天将、朝将的属下均有左右承委。太平天国文书《去文底簿》记有“禀项天豫任三百九十天将右二承委傅盟兄为贺中秋节事”;《太平天国伪官执照及伪印清册》记有“永忠天将右四承委、精忠天将左九承委”等,职掌不详。

  • 负暄

    源见“献曝”。喻忠君爱国之心。明郑若庸《玉玦记.诏封》:“应甄录汗马勋劳,还展布负暄忠爱。”【词语负暄】   汉语词典:负暄

  • 民国公会

    清末民初政团。宣统三年十二月初(1912.1)成立于上海,以保持中华民国之统一,建设健全之中央政府、成立健全之舆论、保证民国之民权、扶植国民经济之发展为政纲。1912年5月与民社、统一党、国民协进会、国民共进会及潘昌煦等组织的国民党合并为共和党。 【检索民国公会 ==>】

  • 百圩

    集镇名。在安徽省太湖县东部。花园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 2780。因有百姓老农率众筑圩治水,故名百家圩,简称百圩。产稻、小麦、甘薯、棉花。有砖瓦、综合加工、粉丝等厂。有公路接高界公路。

  • 门下游徼

    吏名,汉置,为县令(长)的佐吏,掌巡查盗贼事。本为外部吏,加“门下”二字,则为内部吏,出则带剑导从,居则徼循查禁盗贼。汉朝自公卿以下至郡,皆置督盗贼,县不置督盗贼而置门下游徼,两官名称不同,而职掌一样。游徼与贼曹并列,职掌相近,所属不同,游徼上属功曹。《汉书·赵广汉传》:“广汉奏请,令长安游徼狱吏秩百石,其后百石吏皆差自重,不敢枉法妄系留人。”

  • 信平门

    即西安门。又名平门、便门。汉长安城南面西头一门。王莽改名信平门。

  • 辨鲁鱼

    源见“鲁鱼亥豕”。谓分辨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唐 刘禹锡《秋萤引》:“槐市诸生夜读书,北窗分明辨鲁鱼。” 【检索辨鲁鱼 ==>】 古籍全文检索:辨鲁鱼     全站站内检索:辨鲁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