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太平军第二次西征

太平军第二次西征

1860—1861年(咸丰十至十一年间)太平军所进行的奔袭武汉、以救安庆的战役。安庆是长江中游重镇,对于建都下游的太平天国来说,具有特殊的战略意义。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讧之后,武汉与九江相继陷于敌手,曾国藩督湘军主力进犯安庆。1860年9月(咸丰十年八月)太平军开始西征。西征军主力分别由陈玉成和李秀成统率,沿江南北两岸向西挺进,预计于1861年4月(二、三月)会师武汉,把战火引向敌人后方,避敌主力,打其虚弱,攻其必救,以期既解安庆之围,又乘机歼灭湘军主力。北路陈玉成部率先西进,于翌年3月(咸丰十一年二月)攻克湖北黄州(今黄冈),迫近武昌。是时,刚在汉口取得租界的英国驻华参赞巴夏礼赶到黄州,阻止陈玉成率部向武汉前进。陈玉成决定暂停进攻武汉,令赖文光留守黄州,亲率大军转攻德安、随州等地。4月(三月)湘军猛攻安庆,陈玉成率军回援。李秀成出师较晚,他欲取苏渐为根据地,对于保卫安庆、力争上游的决策抱着消极的态度。只是由于天王“严诏”催迫,他才勉强应命西征。1860年10月(咸丰十年九月)李秀成率领南路军从天京出发,翌年6月(五月)进克武昌县(今鄂城),逼近武汉。当时如果李秀成联合屯军黄州的赖文光,南北夹攻,克复武汉是可能的,但是李秀成却计不出此,他主要由于重苏浙、轻皖鄂的思想作怪,在召集了鄂南一带数十万起义群众之后,便于7月(六月)退回江西,旋即入浙。这样,奋战经年、纵横长江两岸、会师武汉以救安庆的战略计划就完全落空了,从而加速了安庆的陷落和太平天国的败亡。

猜你喜欢

  • 重锦山

    在今四川阆中市东。《方舆纪要》 卷68保宁府阆中县: 重锦山在 “府东百三十里。两峰对峙,秀丽如锦”。

  • 关于《本朝百年无事札子》,可参茅坤编选《唐宋八大家文钞•临川文钞引》:“王荆公湛

    其尤最者,《上仁宗皇帝书》与神宗《本朝百年无事》诸札子,可谓王佐之才。此所以于仁庙之镇静博大,犹未能入,而至于熙宁、元丰之间,劫主上而固鱼水之交,譬则武丁之于傅说,孔明之于昭烈,不是过已。惜也,公之学问本之好古者多,而其措注当时,亦狃于泥古为患,况以矫拂之

  • 井冈山地区

    旧地区名。1968年由吉安专区改置。在今江西省中西部。辖吉安市及吉安、万安、吉水、永丰、莲花、峡江、安福、泰和、永新、遂川、新干、宁冈等县。专员公署驻吉安市。1979年改吉安地区。

  • 变风易俗

    改变旧的风俗习惯。《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贵仁义,贱权利,上笃厚,下智巧,变风易俗,化于海内,则世世必安矣。”亦作“变风改俗”。汉.王符《潜夫论.三式》:“故凡欲变风改俗者,其行赏罚者也,必使足惊心破胆,民乃易视。” 并列 改变旧的风气和习俗。《北史崔浩

  • 董偃

    西汉人。少随母卖珠,出入武帝姑馆陶长公主家。以貌美,为公主收养,甚得亲信,号为“董君”。复以公主故得见武帝,常随从驰逐狗马,游戏宴饮,由是贵幸无比。后因东方朔向武帝切谏,宠衰,年三十而卒。公主贵戚多逾礼制自偃始。 【检索董偃 ==>】 古籍全文检索:董偃   

  • 顾觊之

    【生卒】:392—467 【介绍】: 南朝宋吴郡吴人,字伟仁。初为郡主簿。后为山阴令。为政清简,吏民称便。孝武帝大明初转吏部尚书。时幸臣戴法兴权倾人主,而觊之未尝降意。左光禄大夫蔡兴宗与觊之善,嫌其风节过峻,劝之。觊之引三国时辛毗之言曰:“孙资、刘放不过令吾不作三

  • 李孝述

    【介绍】: 宋建昌人,字继善。李燔从子。受业于朱熹。勤于问学,熹作答颇有赞许之意。 【李孝述作品 ==>】 

  • 白发朱颜

    见“白发红颜”。明无名氏《渔樵闲话》2折:“绿衣黄里颠倒用,~喜怒看。”

  • 方樗

    元浦江人,字寿父。方凤子。精于诗。

  • 广胜寺

    佛寺名。位于山西洪洞县城东北三十五里的霍山南麓,分上下两寺。下寺右侧另有明应王殿,本是民间奉祀的水神庙,习惯上将它包括在广胜寺内。该寺始建于东汉,现存建筑及寺内塑像、壁画多属元代,尤以壁画艺术闻名于世。明应王殿壁画生活气息浓厚,以元代戏剧图《大行散乐忠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