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事件>東周(春秋)及諸侯紀年 干支丙辰 公元前485年

東周(春秋)及諸侯紀年 干支丙辰 公元前485年

朝代或國名 國家支配者 建 都 廟 號 謚 號 建 元 年號年次 輔 政 者 備 注
東周 姬匄 洛邑  敬王  35  
曲阜  哀公  10  
陽生 營丘  悼公  4  被殺
新田  定公  27  
   悼公  6  
  惠王  4  復遷郢
頭曼 商丘  景公  32  
帝丘  出公  8  
宛丘  浩公  17  
州來  成侯  6  
新都  聲公  16  
   獻公  8  
夫差 姑蘇  吳王  11  
勾踐 會稽  越王  12  
淳于  浩公  2  
  桓公  3  
虞母  隱公  6  
容城  元公  19  
  郊公  35  
下邳  惠公  12  

月曆表(建子)               4229—384—1544635


干支
序数
星期
月序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1 2 3 4 5 6 月末
陽曆
25      (2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5
26 (52)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2.3
27  (2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4
28    (5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4.2
29     (2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5.2
30       (5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6.1
31  (20)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6.30
32   (4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7.30
33     (19)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8.28
34      (48)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9.27
35 十一 (18)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0. 26
36 十二  (47)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11.25
     (17)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12. 24

大事記

三月,齊大夫鮑牧殺悼公陽生。齊人立其子壬,是為簡公。晉趙鞅伐齊。春,吴國聯合魯、邾、郯伐齊,吴大夫徐乘帥艦隊從海路進攻山東半島的齊國。雙方的艦隊在黄海相遇,展開激戰,結果吳敗。夏,晉趙鞅帥師侵齊。冬,楚攻陳,吳救陳。孔子自陳去衛。《史記》載,是年吳誅伍子胥


猜你喜欢

  • 东京司宗中大夫

    官名。北周静帝大象元年(579)置。东京春官府司宗司长官,正五命。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罢。职掌略同“司宗中大夫”。官名。北周置,为东京六府官属,秩正五命。任此职者见《北齐书·袁聿传》:“大象末,除东京司宗中大夫。”参见“司宗中大夫”。

  • 郑虔柿叶

    唐.李绰《尚书故实》:“郑广文(虔字广文)学书,而病无纸,知慈恩寺有柿叶数间屋,遂借僧房居止。日取红叶学书,岁久殆遍。后自写所制诗,并画同为一卷,封进玄宗。御笔书其尾曰:‘郑虔三绝’。”此事又见唐.封演《封氏闻见记》五“图画”,《新唐书.文艺.郑虔传》。

  • 东林始末

    书名。明末蒋平阶撰。一卷。是书述东林门户之立及朋党之争。始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终于崇祯十六年(1643)。对梃击、红丸、移宫三案之争及客氏、魏忠贤之祸,辽东经抚之更动,均未叙述。其中亦有不尽符合事实者。有1936年《中国历史研究资料丛书》排印本。 【检索东林始末

  • 曹爽

    【生卒】:?-249 字昭伯,曹真子。魏明帝时以宗室受到亲重。初为散骑侍郎,后迁至武卫将军。明帝病重,拜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与司马懿受遗诏辅政。任用弟曹羲及何晏、邓飏、丁谥等人,排斥司马懿势力。正始五年(244),企图伐蜀以提高声望,结果失败。十年,从

  • 三灶镇

    即今上海市南汇县西北三灶镇。清光绪《南汇县志》卷1:三灶镇在“邑西北十二里。向呼为周家庙,以先有庙而后成市也”。(1)在上海市南汇区中部。面积21.5平方千米。人口1.9万。镇人民政府驻三灶,人口1500。因地处下沙盐场第三灶,故名。1947年为三灶乡,1956年改公社,1984年复乡,1995年置镇。产稻、小麦、棉花、油菜籽。有化工、塑料等厂。南六公路经此。有上海野生动物园和中华民族大观园。(2

  • 尚子

    指尚平。杜甫《雨》:“庞公竟独往,尚子终罕遇。”参见“尚平”。

  • 李家桥

    即今北京市顺义县南二十里李桥镇。清同治《畿辅通志》卷46顺义县图:南有李家桥。

  • 东乡土司

    土司名。清初改明东乡长官司置。治今湖北宣恩东北。居民主要为土家族。雍正十年(1732),土司覃寿春呈请改流,废入恩施县。 【检索东乡土司 ==>】 古籍全文检索:东乡土司     全站站内检索:东乡土司

  • 玛尔汉

    1634—1718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兆佳氏。顺治十一年(1654)翻译举人,授工部七品笔帖式,累迁内阁侍读、刑部员外郎。康熙十三年(1674),署骁骑参领,随扬威将军阿密达讨王辅臣。十五年,随征南将军穆占规复湖南。十七年,授监察御史,仍留军营,赴贵州、云南征叛藩。二十五年(1686),因审案不实,降三级留用。后补理藩院司吏,迁户部郎中、翰林院侍讲学士、兵部侍郎。三十五年(1696),从康熙帝

  • 军器什物库

    宋代官库名,掌收贮军器什物,按籍颁发以给用。元丰改制后隶卫尉寺。 【检索军器什物库 ==>】 古籍全文检索:军器什物库     全站站内检索:军器什物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