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事件>初三,许衡卒,年七十三。

初三,许衡卒,年七十三。

《元史》卷十一《世祖本纪》:“〔至元十八年三月〕戊戌,许衡卒。”欧阳玄《元中书左丞集贤大学士国子祭酒赠正学垂宪佐理功臣太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魏国公谥文正许先生神道碑》:“臣谨按先生家乘及尝私淑父师者,序而铭之。以金泰和九年己巳九月丙寅,生于新郑邑中。……〔至元〕十八年三月戊戌,薨于私第之正寝,易箦不变,年七十三。是日,大雷电,风拔木,城中无贵贱少长,哭于门,商唁于途,农吊于野,天下识与不识,闻讣慨叹。四月乙酉,葬李封村先茔之南。”(《圭斋文集》卷九)虞集《送李扩序》:“国学之置,肇自许文正公。文正以笃实之资,得朱子数书于南北未通之日,读而领会,起敬起畏。及被遇世祖皇帝,纯乎儒者之道,诸公所不及也。世祖皇帝圣明天纵,深知儒术之大,思有以变化其人而用之,以为学成于下而后进于上,或疏远未即自达,莫若先取侍御贵近之特异者使受教焉,则效用立见,故文正自中书罢政为之师。是时风气浑厚,人材朴茂,文正故表章朱子《小学》一书以先之,勤之以洒扫应对以折其外,严之以出入游息而养其中,掇忠孝之大纲以立其本,发礼法之微权以通其用。于是数十年,彬彬然号称名卿才大夫者,皆其门人矣。呜呼!使国人知有圣贤之学,而朱子之书得行于斯世者,文正之功甚大也。文正没,国子监始立,官府刻印章如典故,其为之者,大抵踵袭文正之成迹而已。然余尝观其遗书,文正之于圣贤之道、五经之学,盖所志甚重远焉。其门人之得于文正者,犹未足以尽文正之心也。……故使文正复生于今日,必有以发理义道德之蕴,而大启夫人心之精微、天理之极致,未必止如前日之法也。而后之随声附影者,谓修词申义为玩物,而从事于文章,谓辩疑答问为躐等,而始困其师长,谓无猷为涵养德性,谓深中厚貌为变化气质,是皆假美言以深护其短,外以聋瞽天下之耳目,内以蛊晦学者之心思。此上负国家,下负天下之大者也,而谓文正之学果出于此乎?”(《道园学古录》卷五)顾清《校刻鲁斋先生遗书序》:“孔、孟没而后有周、程诸儒,其说盛矣,犹未遍于东南也,得朱子而集其大成。朱子没而国事日非,其传固未及于中州也,得鲁斋而其道始行。自元至今,儒者之推尊如出一口,咸以为朱子之后一人,而其书之存止此。然惟其书之简也,故为说精;惟其说之精也,故于事切。如论学则欲阙经书之疑义,而体其经夫妇成孝敬者,以求益于身心;论治则谓防人之欺,不若养人之善,而归其本于农桑学校。其他论说,往往若是,皆明乎物理,当乎人心。譬则菽粟布帛,真可以疗人之饥寒;南车烛龙,真可以破人之迷暗。学者从之,又如从昆仑者之溯于洪河,虽未即至,而他适焉者寡矣。”(《东江家藏集》卷三十七)《元诗选》初集乙集:“先生开国大儒,不藉以文章名世,然其古诗亦自成一家。近体时有秀句,如《登东城》云:‘乱云随日下,荒草过堤平。’《秋寒》云:‘云影水边去,雁行天际来。’《用吴行甫韵》云:‘五亩桑麻舍前后,两行花竹路西东。’《谢梁安抚》云:‘太行西对千峰玉,淇水东窥万斛珠。’《秋霖初霁》云:‘两旬秋雨馀三丈,一日人心抵十年。忽睹浓云卷空际,便添喜色上眉颠。’讽咏之馀,恍然如在吟风弄月间也。”四库提要卷一六六:“《鲁斋遗书》八卷、录二卷,元许衡撰。……盖此本为应良所重编,而鸣凤更名者也。首二卷为语录。第三卷为《小学大义直说》《大学要略》《大学直解》。第四卷分上、下,上为《中庸直解》,下为《读易私言》《读文献公揲蓍说》《阴阳消长》一篇。第五卷为奏疏。第六卷亦分上、下,上为杂著,下为书状。第七、第八卷为诗、乐府。附录二卷则像赞、诰欶之类,及后人题识之文。其书为后人所裒辑,无所别择。如《大学》《中庸》直解,皆课蒙之书,词求通俗,无所发明。其《编年歌括》,尤不宜列之集内。一概刊行,非衡本意。然衡平生议论宗旨,亦颇赖此编以存。弃其芜杂,取其精英,在读者别择之耳。其文章无意修词,而自然明白醇正,诸体诗亦具有风格,尤讲学家所难得也。”袁枚《牍外馀言》卷一:“元儒刘因云:‘近世士大夫,好以愚拙鲁钝人所不足之词以自号。彼其之非真有是也,亦非谦也。彼盖持老氏之说,以为天下古今,必如是而后可以无营而近道,则择而取之,要亦归于自利而已。’此数语,刺许鲁斋而发,恰前人所未有。今士大夫多犯此癖,缘未读刘公文集故也。”

猜你喜欢

  • 王湜

    【生卒】:?-581 沲弟。方正文雅。位至都官尚书。岿天保二十年卒。 【介绍】: 宋同州人。免解进士。潜心邵雍《皇极经世书》。有《易学》。 【王湜作品 ==>】 

  • 垂缰之恩

    南朝 宋刘敬叔《异苑》卷三:“苻坚为慕容冲所袭,坚驰騧马,堕而落涧,追兵几及,计无由出。马即踟蹰,临涧垂鞍于坚。坚不能及,马又跪而授焉,坚援之,得登岸而走庐江。”后以“垂缰之恩”为义马救主的典实。清周亮工《书影》卷十:“李子田曰:‘马有垂缰之恩始此。’”

  • 王章

    【生卒】:?—前24字仲卿,西汉泰山钜平(今山东泰安南)人。少以文学为官,迁谏大夫。元帝初,擢为左曹中郎将,因不满石显专权,被免官。成帝即位,复起用为司隶校尉,执法不阿权贵,贵戚大臣均畏惮。后任京兆尹,因奏言大将军王凤专断,为凤所陷,被以大逆罪诛死,妻子流徙合浦。

  • 佛图户

    北魏寺院中带有奴隶性之劳动者。来源于重罪犯及官奴,以供诸寺扫洒,岁兼营田输粟。 【检索佛图户 ==>】 古籍全文检索:佛图户     全站站内检索:佛图户

  • 乐山市

    在四川省南部。面积2万平方千米(市辖区2514平方千米)。人口347.6万(市辖区113.1万)。辖市中、五通桥、沙湾、金口河4区,犍为、井研、夹江、沐川4县,峨边、马边2彝族自治县,代管峨眉山市。市人民政府驻市中区。取岷江对岸“至乐山”为名。汉置南安县,属犍为郡。东汉为犍为

  • 左弋

    官名,秦汉皆置,左弋又名佽飞,属少府,掌在上林苑弋射雁凫,有九丞两尉。见《汉书·百官公卿表上》。

  • 万人城

    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北四十里浈山上。《元和志》卷34浈阳县:浈山“尉佗为城于此山上,名曰万人城”。

  • 运斤成风

    《庄子.徐无鬼》:“庄子送葬,过惠子(即惠施,他是庄子的朋友)之墓,顾谓从者曰:‘郢人(此指楚国的泥画人)垩漫其鼻端若蝇翼(垩,用白垩土粉刷墙壁;漫,汙),使匠石(石匠名)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闻之,召匠石曰:‘尝试为寡人为之。’匠石曰:‘臣则尝能斫之。虽然,臣之质(对家)死久矣(这是说,我虽然有斫鼻垩之技,但我的合作者对家死了,我便做不到了)。’自夫子之

  • 卢县

    ①秦置,属济北郡。治所在今山东长清县西南五十里广里。西汉文帝封东牟侯兴居为济北王,都卢。后属泰山郡,为都尉治。东汉永元二年(90)复分泰山郡置济北国,亦都卢,移治今长清县西南三十里。北齐废。 ②西汉置,属城阳国。治所在今山东蒙阴县东北五十二里故县村。东汉省。

  • 李之绍

    【生卒】:1254—1326元东平平阴人,字伯宗,号果斋。李谦弟子。世祖至元末,以荐授翰林国史院编修官,与修《世祖实录》。历翰林待制、国子祭酒,夙夜孳孳,惟以教育人材为心。官至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告老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