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阁
泛指宫庭藏书之所。唐王维《别綦毋潜》诗: “诏刊延阁书,高议平津邸。” ●《汉书 · 艺文志》: “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 ‘朕甚闵焉! ’ 于是建藏书之策。” 颜师古注引如淳曰: “刘歆《七略》: ‘外则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内则有延阁,广内、秘室之府。’ ” 汉武帝时,朝廷大收典籍,并建藏书之策,宫廷内亦藏书,延阁即为藏书处之一。
【检索延阁 ==>】 古籍全文检索:延阁 全站站内检索:延阁
泛指宫庭藏书之所。唐王维《别綦毋潜》诗: “诏刊延阁书,高议平津邸。” ●《汉书 · 艺文志》: “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迄孝武世,书缺简脱,礼坏乐崩,圣上喟然而称曰: ‘朕甚闵焉! ’ 于是建藏书之策。” 颜师古注引如淳曰: “刘歆《七略》: ‘外则有太常、太史、博士之藏,内则有延阁,广内、秘室之府。’ ” 汉武帝时,朝廷大收典籍,并建藏书之策,宫廷内亦藏书,延阁即为藏书处之一。
传昌,义成(治今河南滑县)人。仕前蜀,始为永和府判官。后官至中书舍人、翰林学士。通正元年(916)卒。文才敏捷,然伤于冗杂。《宋史•艺文志七》著录有别集《金行启运集》二十卷,另有《玉堂集》二十卷、《青宫载笔记》二十卷。作品已佚。事迹见《十国春秋》本传。(参《北梦琐
【生卒】:?——1718 甘肃张掖人。初入伍从军,历官游击至四川提督。封世职拖沙喇哈番。先后从孙思克征噶尔丹,从额伦特讨策妄阿喇布坦。康熙五十七年,战死喀喇乌苏。谥壮勇。 【生卒】:?—1718 【介绍】: 清甘肃张掖人。由行伍拔把总。康熙间从孙思克征噶尔丹有功。自参将
【生卒】:?——1565 黄冈(今属湖北)人。由陶仲文引进。伪撰《万寿金书》,诡称吕祖授三元却疾不老仙丹。遣其子元玉献于世宗。时帝晚年渐悟其虚妄。用徐阶言,将大顺、元玉等并论死。 【胡大顺作品 ==>】
【介绍】: 五代时青州千乘人。幼家贫。长仕后唐,累官河中都指挥使。庄宗同光三年,随李继岌讨蜀,隶李绍琛部,从破汉州。后为孟知祥所执,任为牙内马步指挥副使。寻将兵攻董璋,下阆州,功为一军所推。又参与弥牟镇之役。知祥击败董璋,宏实颇与有功。知祥即位后,改奉銮肃
《汉书》卷九十八《元后传》:“及莽即位,请玺。太后不肯授莽。莽使安阳侯舜谕指。舜素谨敕,太后雅爱信之。舜既见,太后知其为莽求玺,怒骂之曰:‘……我汉家老寡妇,旦暮且死,欲与此玺俱葬,终不可得!’……太后闻舜语切,恐莽欲胁之,乃出汉传国玺,投之地以授舜,曰:‘我老已死,如而兄弟,今族灭也!’舜既得传国玺,奏之,莽大说。”西汉末年王莽篡权,派人向汉元帝皇后逼迫索要国玺,皇后将国玺怒掷于地。后以此典喻指
据陈世铬《与魏默深书》(《日涛杂著》第二集)。
?—878 唐人。王仙芝义军将领。乾符二年(875),从王仙芝克曹州(今山东曹县西北)、濮州(今山东鄄城北),受命四处略地。四年初,攻克抚州(今江西临川),未能守。六月,攻克江州(今江西九江),活捉刺史陶祥。使祥上表请降,唐廷命遣散部众,入长安为右监门将军,不从。是年末,为
三国志原文: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白昼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渐显。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长养。先主见与善谭,大器之,以为治中从事。遂与亮并
在今贵州安顺市西北。《方舆纪要》卷121安顺府:旧坡石关“在旧坡山上”。
虽是后悔也来不及了。明.沈受先《三元记.错认》:“你这样人,言清行浊,人面兽心!好好还我,养你廉耻;若不肯,执送官司,那时悔之晚矣。”《东周列国志》九七回:“不然,我亲自引兵来屠大梁,那时悔之晚矣。” 见“悔之无及”。明沈受先《三元记错认》:“你这样人,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