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葆光
【介绍】:
宋徽州黟县人,字元晖,一作元辉。哲宗元祐间试吏部,赐进士出身。以从使高丽得官。累迁监察御史、左司谏,始莅职,即言三省十大弊病,请革去一切,徽宗命厘正之,由是忤蔡京,徙为符宝郎。政和七年复为侍御史。时蔡京当国,举朝结舌,葆光独力劾之,京中以他事,谪昭州安置。京致仕,召为职方员外郎。宣和四年,出守处州。加直秘阁。善论事,为文切理,不为横议所移,时颇推重。卒年五十八。
【黄葆光作品 ==>】
【介绍】:
宋徽州黟县人,字元晖,一作元辉。哲宗元祐间试吏部,赐进士出身。以从使高丽得官。累迁监察御史、左司谏,始莅职,即言三省十大弊病,请革去一切,徽宗命厘正之,由是忤蔡京,徙为符宝郎。政和七年复为侍御史。时蔡京当国,举朝结舌,葆光独力劾之,京中以他事,谪昭州安置。京致仕,召为职方员外郎。宣和四年,出守处州。加直秘阁。善论事,为文切理,不为横议所移,时颇推重。卒年五十八。
一名影珠山。在今湖南长沙县东北。《清一统志长沙府》: 影珠山 “在长沙县东北七十五里。……亦名易公山。为元易公得道处”。 即“影珠山”。
即今陕西宝鸡县西马尾河。《水经渭水注》: 绥阳溪水 “上承斜水,水自斜谷分注绥阳溪,北届陈仓入渭”。
即今广东英德市北沙口镇。粤汉铁路经此。清光绪《广东舆地全图》:英德县北有沙口墟汛。
即“覃佳耀”。 【检索覃加耀 ==>】 古籍全文检索:覃加耀 全站站内检索:覃加耀
北宋置,属厌次县。在今山东惠民县地。
又名石洞峡、黄葛峡。在今四川重庆市东北。《元史·步鲁合答传》: 至元十一年(1274)“进攻重庆,宋军突围出走铜锣峡”。《方舆纪要》卷69重庆府巴县: 铜锣峡在“府东二十里。悬崖临江,下有园石,如铜锣之状。明初平蜀,廖永忠引舟师至铜锣峡。明昇出降处也”。在重庆市区与涪陵区间鱼嘴镇一段。系长江切割铜锣山而成的峡谷。悬崖临江,下有圆石如铜锣状,故名。长2.78千米。铜锣山又称南山,两岸峭壁如削,森林密
古代少数民族。主要分布于今四川以西昌市为中心的安宁河流域。《史记·西南夷列传》:“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此皆魋结,耕田,有邑落。”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灭邛都夷,于其地置越嶲郡。
指寻访朋友或夜晚出行。安道,晋戴逵的字。刘禹锡《奉和中书崔舍人八月十五日夜玩月二十韵》:“兴掩寻安道,词胜命仲宣。”参见“雪舟相访”。
读音:Lèmò【综】 傈僳族姓。云南福贡二区之傈僳族自称姓勒墨,因其先原为勒墨人(即白族一支系),后融于傈僳族(101)。
见“懋功厅”。 【检索阿尔古厅 ==>】 古籍全文检索:阿尔古厅 全站站内检索:阿尔古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