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适集校注
孙钦善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出版。该书以明覆宋刻本《高常侍集》十卷为底本,参照其他版本作文字校勘,并进行作品补遗。该书正文分诗、赋、文三部,分别大致按写作年代顺序编排。写作年代无考者分别于各部居后排列。疑伪之作,不予删除,编于诗、赋、文各部卷末。正文后附录包括:1.高适传记资料;2.高适年谱;3.《高适集》版本考。该书校勘精当,补遗赅备,注解准确简明,只是题解部分略显薄弱。
孙钦善校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出版。该书以明覆宋刻本《高常侍集》十卷为底本,参照其他版本作文字校勘,并进行作品补遗。该书正文分诗、赋、文三部,分别大致按写作年代顺序编排。写作年代无考者分别于各部居后排列。疑伪之作,不予删除,编于诗、赋、文各部卷末。正文后附录包括:1.高适传记资料;2.高适年谱;3.《高适集》版本考。该书校勘精当,补遗赅备,注解准确简明,只是题解部分略显薄弱。
《宋史.太宗纪二》载:淳化四年(公元九九三年)二月壬戌,“召赐京城高年帛,百岁者一人加赐涂金带。是日雨雪大寒,再遣中使赐孤老贫穷人千钱、米炭。” 这是“雪中送炭”的典事本源,后因用为比喻济人之急。 宋.范成大《石湖集》卷三三《大雪送炭与芥隐》诗:“不是雪中须
读音:Wūmùtè【综】 清正白旗满洲马甲吉青俄之妻为乌穆特氏(260)。
①隋开皇九年(589)以临川郡改置,治所在临川县(今江西临川市西)。大业初改为临川郡。唐武德五年(622)复为抚州,天宝元年(742)又改为临川郡。乾元元年(758)复为抚州。宝应元年(762)与县同移治今临川市。自隋设抚州始,辖境屡有减缩,唐武德七年(624)以后相当今江西临川以南抚
即江津戍。在今湖北荆沙市 (沙市) 南长江中。《寰宇记》 卷146江陵县: “故奉城在燕尾洲上。郭仲产 《荆州记》 云: 江津长车之领百家主渡江南渚州贡奉,谓之奉城。” 《水经·江水注》: “洲上有奉城,故江津长所治。旧主度州郡贡于洛阳,因谓之奉城。亦曰江津戍。”又称江津戍。在今湖北省荆州市南长江中。为南北交通要冲。《水经注·江水》:“故江津长所治,旧主度州郡,贡于洛阳,因谓之奉城,亦曰江津戍也。
【生卒】:?—568北周河南东垣人,字木兰。少勇敢,有将才。西魏文帝大统初,举兵洛西,抄掠东魏,为东魏大军所破。遁至弘农,谒宇文泰。还乡里,集乡众,累战有功,东魏深惮之。拜假平东将军、东郡守。北周孝闵帝立,赐姓宇文。官至使持节、都督、中徐虞洛四州军事、中州刺史,卒于镇,谥威。
见“继继承承”。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总论》:“而我中华者,屹然独立,~,增长光大,以迄今日。”
《左传.庄公三年》:“凡师一宿为舍,再宿为信,过信为次。”后因称三夜以上或三天左右时间为“信次”。南朝 宋 谢灵运《作离合》诗:“古人怨信次,十日眇未央。”南朝 梁 何逊《宿南洲浦》诗:“违乡已信次,江月初三五。”
【生卒】:1085——1132 字子济,应天府宋城(今河南商丘)人。崇宁末,举进士,继中词学兼茂科,除秘书省正字。建炎三年(1129),力谏宰相吕颐浩迁都武昌之议。后殿中侍御史张延寿论其卫护太后涉险,为敌追迫,贬为秘书少监。以提举明道宫死,后追复龙图阁学士,有文集二十卷。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纯阳殿附近。清嘉庆《四川通志》卷17峨眉县:华严坪“在纯阳殿, 后有古心和尚开建静室,亦名古心坪”。
亦作鱼沟镇。宋置,属宿迁县。即今江苏淮阴县西北渔沟镇。为往来通道。清有把总驻守。唐皇甫冉 《渔子沟寄赵员外裴补阙》 诗: “欲逐淮潮上,暂停渔子沟。” 即此。 (1)在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西部。面积98平方千米。人口5.5万。镇人民政府驻渔沟,人口3300。1957年为渔沟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