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古代官职>戍主

戍主

官名。南北朝置,为戍的主将,掌守防捍御之事,除管理军政外,还干预民政和财政。多以郡太守、县令、州参军及杂号将军等官兼领。北魏肃宗孝昌三年(527),因政权不稳,曾诏留戍主、副质子于京师。北齐定为从七品,北齐以后,戍分上、中、下三等。北周为三命。隋、唐时不干预民政、财政。隋朝上戍主为正七品,中戍主为正八品、下戍主为正九品。唐朝上戍主正八品下,中戍主从八品下,下戍主正九品下。宋朝虽存其名而罕有除授。


官名。南北朝隋唐皆置此官,掌边疆防卫守御。分上中下三等,上戍主领五十人,中戍主领三十人,下戍主所领不足三十人。上戍主正八品下,中戍主从八品下,下戍主正九品下。见《新唐书·百官四下·上镇》。

猜你喜欢

  • 水

    “”《说文解字》作濦。①即今河南登封市颍水三源中的中源。②据《水经颍水注》,颍水东流至临颍县西又别出为大水、小水。大水(《隋志》、《元和志》作大溵水),南至郾城县西合汝水,又自汝别出东流至周口市入颍水。合汝以上在北魏时已湮,

  • 精卫心

    源见“精卫填海”。比喻献身正义事业的精诚之心。宁调元《秋兴用草堂韵》:“分波终仗灵犀力,填海犹存精卫心。”

  • 尔绵氏

    南北朝时期柔然部落名。推测源出辽东段氏鲜卑。柔然汗国兴起后,依附柔然,成为柔然的一个部。游牧于涿邪山(杭爱山南支)一带。北魏太平真君十年(449),北魏分三路出击柔然,太武帝拓跋焘自领中路入涿邪山,该部渠帅尔绵他拔等率千余家投降北魏。入魏者改姓绵氏。该部后裔段永在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因功进爵为广州郡开国公,受赐还姓尔绵。北周建立后,官至柱国大将军、大都督、同州刺史。

  • 类省试

    宋代贡举考试名。简称类试。南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因战乱举人难赴省试,遂命各路提刑司选官于转运司所在州府举行类省试,每十四人取一。绍兴五年(1135),恢复省试,唯四川仍行类试。七年,由宣抚司移试于制置司。类省试合格者,直接参加殿试。 【检索类省试 ==>】 古籍全

  • 郑余庆

    【生卒】:746-820字居业,荥阳(今属河南)人。大历进士。曾两任宰相。在位期间喜以古义论议朝政。因谙熟典章,奉命删补礼仪制度。穆宗时进位检校司徒,倍受礼遇。(,参见《新唐书》)

  •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介绍】:岑参作。见《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 安定州

    元至正十二年(1352)改定西州置,属巩昌路。治所即今甘肃定西县。辖境相当今甘肃定西县地。明洪武十年(1377)降为安定县。 元以定西州改名,治今甘肃省定西市。属陕西行省。辖境约当今甘肃省定西市。明初降为安定县。

  • 读音:Fú【源】 见《韵语阳秋》(63)。现行罕见姓氏。今山西之忻州有分布。《山西人口姓氏大全》收载,未详其源。(按: 古称外围大城为郛,此当以所居为氏,如郭氏、东郭、西门之类。)

  • 风僝雨僽

    僝、僽:折磨。形容历尽苦难,受尽折磨。明.徐复祚《红梨记.投雍》:“似这般风僝雨僽,到有个天长地久。更才子多情,佳人留意。”清.虞名《指南公.举义》:“八十年兵燹,苦历半生,嫠纬痛,如一昔风僝雨僽。” 并列 僝、僽,烦恼憔悴。形容历尽磨难,极其烦恼憔悴。明徐

  • 习室

    【生卒】:?—1127又作习失。金女真耶懒路完颜部长石土门子。金建国前,从斡赛与高丽争夺曷懒甸九城。随太祖阿骨打攻宁江州有功,授猛安。后从斜也克辽中京,又与娄室获辽天祚帝。太宗天会三年,与银术可围困太原。次年,转战晋南,直至汴梁,统十二猛安军镇守怀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