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台
在今湖北武汉市阳龟山西麓。传春秋时楚国大夫伯牙鼓琴于此,为隐士钟子期所闻,结成知音,后人筑台纪念。又名伯牙台。始建于南朝宋,后历经修建,1949年后多次扩修。
在今湖北武汉市阳龟山西麓。传春秋时楚国大夫伯牙鼓琴于此,为隐士钟子期所闻,结成知音,后人筑台纪念。又名伯牙台。始建于南朝宋,后历经修建,1949年后多次扩修。
源见“老莱娱亲”。指孝子。宋魏了翁《虞美人.和瞻叔兄除夕》词:“世间何物堪称好,家有斑衣老。”【词语斑衣老】 汉语词典:斑衣老
又名臭湖、臭陂。在今湖北宜城市东楚皇城东。《水经·沔水注》: “夷水又东注于沔。昔白起攻楚,引西山谷水,即是水者也。……水溃城东北角,百姓随水流死于城东者数十万,城东皆臭,因名其陂为臭池。”
【生卒】:?——1673 姓瓜尔佳。满洲镶黄旗人。历官甲喇额真,工部侍郎,梅勒额真,江宁总管。进封世职至二等阿思哈尼哈番。皇太极时,多次征伐朝鲜,攻掠明边。顺治二年(1645)驻防江宁,屡次挫败南明诸部进攻。康熙十二年卒。 【生卒】:?—1673 【介绍】: 清满洲镶黄旗人,
黄曾樾辑《陈石遗先生谈艺录》:“王湘绮除《湘军志》外,诗文皆无可取。”“《湘军志》诚是佳构,善学《史记》、《通鉴》。其多微辞,尤冷隽可喜。湘绮楼他文不称是,莫明其故。”按:本年八月,四川总督丁宝桢来书请闿运主讲尊经书院,闿运遂于十一月启行,十二月二十七日至
同“壶中天”。唐李端《游终南山因寄苏奉礼士尊师苗员外》诗:“壶中开白日,雾里卷朱旗。”
平定乱世,救济危时。《晋书.武帝纪》:“太祖武皇帝拨乱济时,扶翼刘氏,又用受命于汉。” 见“拨乱济危”。《晋书武帝纪》:“太祖武皇帝~,扶翼刘氏,又用受命于汉。”
即今四川蓬溪县北文井镇。清魏源《圣武记》卷9:嘉庆五年(1800), 白莲教义军“渡江即掠蓬溪,魁伦遣宋射斗、阿哈保、百祥以兵三千进击,约自率后队四千继进。及朱射斗兵二千逐贼文井场,被围数重,众寡不敌,魁伦拥兵不援,反回屯城内,朱射斗力战死。百祥以千兵断后,亦几殆尽”。
① 即“南大王院”。②即“南枢密院”。③即“宣徽南院”。官署名,辽朝置。辽太宗把中央政府分成南北两院,以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院掌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院掌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太祖初分迭刺夷离堇为北南二大王,称为北南院,其官也分南北,北院官员称北面官,南院官员称南面官、宰相、枢密使、宣徽、林牙、郎君、护卫皆分南北院。北院不理民,南院不主军。北枢密院相当汉官的兵部,掌管军政;南枢密院相当汉官的
唐州名。显庆三年(658)置,一说仪凤二年(677)置。以山多柘木而得名,治柘县(今四川黑水西南)。辖境约当今四川黑水县西南一带。天宝元年(742)改为蓬山郡。乾元元年(758)复旧称。后地入吐蕃。 【检索柘州 ==>】 古籍全文检索:柘州 全站站内检索:柘州
并列 不急迫,也不缓慢。《年关》:“他一来就坐在炕沿上,~地喝水。”△用于描写做事从容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