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欧阳伯和墓志铭》

《欧阳伯和墓志铭》


张耒
原文
    君欧阳氏,讳发,字伯和,庐陵人,太子少师文忠公讳修之长子也。为人纯实不欺.内外如一,淡薄无嗜好,而笃志好礼,刻苦于学。胡瑗掌太学,号大儒,以法度检束士,其徒少能从之。是时文忠公已贵,君年十有五,师事瑗,恂恂惟谨,又尽能传授古乐钟律之说。
    既长,益学问,不治科举文词,独探古始立论议,自书契以来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无所不学。其学不务为抄掠应目前,必刮剖根本见终始,论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呜乎!其志亦大矣。然其与人不苟合,论事是是非非,遇权贵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轻试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苏公子瞻哭之,以为君得文忠之学,汉伯喈、晋茂先之徒也。
    君为殿中丞时,曹太后崩,诏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公襄疑未决,方赴临,召君问其制,君从容为言,裹即奏用之。是时,方下司天监讨论古占书是否同异,折中为天文书,久未就,而襄方总监事,即荐君刊修。君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书成,诏藏太史局。
    君治官无大小,不苟简,所创立,后人不能更。其著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其未成者尚数十篇。
    夫人吴氏,故丞相正宪公充之女,封寿安县君。男一人,日宪,滑州韦城县主簿。女七人。元祜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文忠公之兆,而宪来求铭。
                                                    (选自《张耒集》,有删节)

译文
    老人家姓欧阳,名发,字伯和,庐陵人,是太子少师欧阳修的大儿子。他为人纯真朴实,不欺骗人,表里如一,清静寡欲,没有什么特别爱好,只是专心一意爱好礼义,在学习方面很刻苦。胡瑗掌管太学,号称大儒,用法律制度来检点约束士人,他的学生很少能跟从他。这时候他的父亲欧阳修已经显贵,他年龄已15岁,就拜胡瑗为老师,恭谨温顺,谨小慎微,又完全能够讲解古乐钟律方面的学问。
    年长以后,学问大有长进,他不钻研科举方面的文词,只研究原始宇宙立“道”方面的原理,自从有文字记载以来的君臣世系、制度文物以及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学问他没有不研习的。他研究学问不致力于抄袭掠取他人的成果来应付眼前的需要,一定刨根究底,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论定编次,分门别类,对某一问题的考证一定要有所得,获得的结果一定能够得到运用。唉!他的志向太宏大了。然而他与别人不随便合流,论辩事理时肯定对的否定错的,(即使)遇到权贵也不稍微屈从退让,关键之处一定表明自己的想法,因此也不肯轻易尝试显示自己所拥有的看法,人们也很少能真正了解他。他的死,现在眉山的苏轼哭他,认为他得到了他父亲欧阳修的学问,与汉代蔡邕、晋代的张华属一样的。
    他担任殿中丞时,曹太后死了,朝廷下诏书要求确定皇曾孙服制。礼官陈襄拿不定主意不能解决,正要上朝,召见他询问相关制度,他不慌不忙地回答,陈襄就上奏朝廷,采用他的建议。当时朝廷正下达司天监讨论古代占问天象的书是否相同,将调和综合为天文之书,长时间不能完成,而陈襄正总管这件事情,就推荐他负责修订。他推求、考证正确、错误,采纳、舍弃、比较、排序,书写成后,朝廷下诏收藏于太史局中。
    他担任官职无论大小,都不草率简略,创立的东西,后来的人不能更改。他写成的书有《古今系谱图》《国朝二府年表》《年号录》等,没写完的书还有十多部。
他的夫人吴氏,是过去的丞相吴充的女儿,被朝廷封为寿安县君。有一个儿子,叫欧阳宪,担任滑州韦城县主簿。有七个女儿。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他被安葬在郑州新郑县旌贤乡刘村他父亲欧阳修的墓旁,他的儿子欧阳宪来请求我为他父亲写此篇铭。

《欧阳伯和墓志铭》    

猜你喜欢

  • 唐和

    【生卒】:402或403—468或469 【介绍】: 北魏晋昌冥安人,字稚起。晋末,凉土丧乱,与兄唐契避难伊吾,招集民众,臣服柔然。后降魏,击退柔然进攻,太武帝嘉之。后又参预太武帝破焉耆、攻龟兹之战。太武帝待为上客。文成帝时赐爵酒泉公,出为济州刺史,有政绩,征为内都大官

  • 额尔克孔果尔额哲

    ?—1641 又作额遮洪果尔。清蒙古察哈尔部人,博尔济吉特氏。林丹汗之子。林丹汗败亡,与母后苏泰居托里图之地。天聪九年(1635)降后金,献传国玺及嘛哈噶拉佛像。奉皇太极之命居孙岛习尔哈之地。十年,尚公主,封固伦额驸。与蒙古诸部首领至盛京,向皇太极上大皇帝尊号。同年受

  • 官窑墟

    即今广东南海市北官窑镇。明万历 《广东通志》 卷16: 南海县有 “官窑墟”。

  • 揭竿而起

    汉贾谊《过秦论上》:“〔陈涉〕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后因以“揭竿而起”指武装暴动。清昭梿《啸亭杂录.杨诚斋军门》:“公尝入陛见,其署篆者暴虐,激变营兵,乱军蒲大芳揭竿而起。”陈毅《满江红.黄金海岸》词:“独立非洲西北始,揭竿而起相踵接。”见“揭竿四起”。朱苏进、胡建新《康熙帝国》:“咱们这儿要是全烂了,大清各地就会~,让咱们都死无葬身之地啊!”【词语揭竿而起】  成语:

  • 诏诸儒讲《五经》同异,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平奏其议,宣帝亲称制临决立梁丘《易》、大小

    《汉书•宣帝纪》卷八:“(甘露三年)三月……诏诸儒讲《五经》同异,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平奏其议,上亲称制临决;立梁丘《易》、大小夏侯《尚书》、谷梁《春秋》博士。”《汉书•儒林传》卷八十八:“乃召《五经》名儒太子太傅萧望之等大议殿中,平《公羊》《谷梁》同异,各以

  • 王德

    字天恩,代郡武川(今属内蒙)人。从贺拔岳入关中,为龙骧将军、中散大夫。岳死,与诸将迎宇文泰。为征西将军、平凉郡守。不识字,处理政务皆得事理。西魏初封下博县伯,赐姓乌丸氏。屡有战功。为河州刺史时,能得羌民信任。卒於泾州刺史任,谥献。(,参见《北史》) 【王德作品

  • 李贤

    【生卒】:502-569 字贤和,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家为郡中大族。魏末率乡人助尔朱天光,为高平令。附宇文泰,以左都督、安东将军守原州。大统时,率乡兵助史宁攻破莫折后炽军。后为原州刺史,能得民心。进爵河西郡公。宇文泰将二子邕、宪寄养其家。周武帝保定初,任瓜州

  • 筑坛拜将

    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於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秦末,韩信投刘邦不遇,遂离汉营。被萧何追回。刘邦听从萧何的劝说,择吉日,设坛场举行了任韩信为大将的仪式。对此事明冯梦龙《喻世明言》卷三十一写道:“你先事项羽,位不过郎中,言不听,计不从;一遇汉祖,筑坛拜将,捧毂推轮,后封王爵以酬其功,

  • 河西泉

    在今河北平山县西。《方舆纪要》 卷14平山县: 河西泉 “在县西二十五里,平地涌泉数处,灌田数百顷”。

  • 上声

    汉语声调之一。在古代汉语四声中为第二声,属于仄声。参见“四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