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脱颖而出

脱颖而出

    颖(yǐng影):原指禾穗的芒尖,这里指锥子尖。此典指毛遂对平原君赵胜说:您要是早把我放进口袋里,我象锥子尖早就刺露出来了。后以此典比喻才华得以显露出来。战国时,秦兵围困赵都邯郸(今河北邯郸),赵王派平原君赵胜去楚国求救。赵胜在三千门客中挑选二十个文武双全之人随行。经过精细挑选,只挑了十九个。这时,毛遂自己推荐自己,愿意同往。平原君赵胜说:“先生在我门下到现在已经有几年了?”毛遂说:“到现在已经有三年了。”平原君赵胜说:“有才能之人在社会上活动,就好象锥子放在布袋里一样,锥子尖头立即显露出来。现在先生在我门下已经三年了,可左右的人从没有称赞和谈论过,我也没有听说过,这可见先生是一无所长呀。先生不能去,先生还是留下来吧。”毛遂说:“我是今天才请求您放到布袋里,假如您早把我放进布袋里,那就会使整个锥子都显露出来,不仅只露出它的尖子而已。”平原君赵胜终于带着毛遂一同去了。此典又作“锥囊”、“处囊”、“颖脱”、“利颖”、“透颖锥”、“毛遂锥”、“处囊锥”、“囊锥”、“囊出锥”、“露囊锥”、“脱锥”、“毛锥”、“敛颖”、“脱颖”、“囊颖”、“囊脱”。

【出典】:

    《史记》卷76《平原君虞卿列传》2366、2367页:“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于此矣?’毛遂曰:‘三年于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末梢)立见(xiàn现,显露),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通“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

【例句】:

    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衰迟分作骥伏枥,敛退敢求锥出囊。” 唐·骆宾王《上瑕丘韦明府启》:“邯郸下客,效处囊于赵相。” 唐·李白《与韩荆州书》:“则三千宾中有毛遂,使白得颖脱而出,即其人焉。” 唐·元稹《酬乐天东南行》:“摆囊看利颖,开颔出明珠。” 元稹《酬翰林白学士代书》:“叶怯穿杨箭,囊藏透颖锥。” 宋·梅尧臣《送甥蔡駰下第归广平》:“改作毛遂锥,颖脱奚足算。” 宋·黄庭坚《次韵奉送公定》:“功成在漏刻,颖利处囊锥。” 宋·黄庭坚《呻吟斋睡起》:“璞玉深藏器,囊锥立见尖。” 宋·陆游《秋夜书怀》:“衰迟分作骥伏枥,敛退敢救锥出囊。” 元·耶律楚材《再用韵寄抟霄》之一:“鄙论我甘蒙酱瓿,雄材君已露囊锥。” 元·揭傒斯《病中初度》:“一言空骥枥,再见脱锥囊。” 元·宫天挺《死生交范张鸡黍》:“毛锥脱布囊,锋剑倚天长。” 清·赵执信《赠山阳程远复》:“君才与年俱与当,且复敛颖囊中藏。” 清·黄遵宪《陆军官学校开校礼成》:“刃当摩厉须,锥乃脱颖出。” 清·程先贞《和陶饮酒》:“漫看诸少年,囊脱新锥颖。” 清·程先贞《夏日闲居》:“老锥囊颖钝,孤剑蒯缑贫。”


偏正 颖,尖端。锥子尖刺破布袋露出来。比喻人的才能充分、突出地表露出来。语本《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现而已。’”冯牧《文学应当和生活同步前进》:“有十四位同志都是从我们沸腾的生活底层~的很有才华的文学新人和青年作者。”△褒义。常指超出同类。→出类拔萃 秀出班行 ↔怀才不遇 守分藏拙


“脱颖而出”谓有才能的人一遇机会就会显示出其才能来。此语亦作 “颖脱而出”,或简言 “脱颖”、“颖脱”。

“脱”谓脱出、显露。“颖”是何义呢?

《说文·禾部》: “颖,禾末也。”即谷穗之芒。 《诗·大雅·生民》: “实坚实好,实颖实栗。”疏: “颖是禾穗之挺……言其穗重而颖垂也。”言谷穗芒下垂。

谷穗之芒引申即有 “尖”义,俗谓 “针尖对麦芒”,“芒”义即为 “尖”。因此, “颖”即有 “尖端”之引申义。尖利之物在袋中,便有可能破袋露出,所以叫做 “脱颖而出”( 露出尖端而出) ,用以比喻有才能者遇良机而出。

语出 《史记·平原君列传》: “平原君曰: ‘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毛遂曰: ‘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意思是: 平原君说,贤能的人立身行事,就像是锥子在口袋中一样,尖端马上 ( 因刺破口袋) 可以看到。毛遂说道,今天就请将我放入口袋中。如果早一点这样,我 “颖脱而出”,那就不仅仅只是能看到尖端了!

毛遂自荐,终于施展其才,随平原君赴楚求教,最终说服楚王同意赴赵、楚合纵。


猜你喜欢

  • 孟尝焚券

    源见“冯谖市义”。指轻钱财,施仁义,获取人心。清袁枚《自寿诗亦嫌有未尽者再赋》之一:“孟尝焚券除烦恼,萧惠栽杨总达观。”

  • 熊浃

    1478—1554 明江西南昌人,字悦之,号北原。正德进士,授礼科给事中。曾首先告发朱宸濠反叛。世宗即位,议大礼称旨。嘉靖八年(1529)擢右都御史,不久免职。家居十年,又起任南京礼部尚书,改兵部。二十三年进吏部尚书。因谏世宗勿信箕仙,忤帝意,夺职为民。 【检索熊浃 ==>】

  • 《后汉书·董卓列传》

    后汉书原文: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性粗猛有谋,少尝游羌中,尽与豪帅相结,后归耕于野,诸豪帅有来从之者,卓为杀耕牛与共宴乐,豪帅感其意,归相敛得杂畜千余头以遗之,由是以健侠知名。 及帝崩,大将军何进、司隶校尉袁绍谋诛阉宦,而太后不许,乃私呼卓将兵入朝

  • 唐生

    ①指唐举。武元衡《长安叙怀寄崔十五》:“闻说唐生子孙生,何当一为问穷通。”②指唐衢。白居易《寄唐生》:“唐生者何人,五十寒且饥。”

  • 后将军

    官名。汉朝为重号将军之一,与前、左、右将军并位上卿,位次大将军及骠骑、车骑、卫将军。有兵事则典掌禁兵,戍卫京师,或任征伐。设长史、司马等僚属。平时无具体职务,一般兼任他官,常加诸吏、散骑、给事中等号,成为中朝官,宿卫皇帝左右,参与朝议。如加领尚书事衔则负责实际政务。不常置。魏、晋常设,权位渐低,仅为武官名号,略高于一般杂号将军,不典禁兵,不与朝政,三品。初犹领兵征战,东晋南北朝成为军府名号,用作加

  • 演陂镇

    在湖南省衡阳县西南部。面积87.2平方千米。人口4.16万。镇人民政府驻演陂桥,人口1100。以镇中演陂水上昔有五拱石桥,名演陂桥,镇因桥得名。1952年设演陂乡,1956年红荷、黄石、河泉三乡并入。1958年属先锋公社,1959年析置演陂公社。1984年改镇。1995年新塘、六塘、方工三

  •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介绍】:刘禹锡《金陵五题·乌衣巷》末二句。王谢指王导、谢安等大族,东晋初都曾建宅于乌衣巷。诗写当年王谢华堂之前的燕子,至今已飞入百姓之家。诗以旧宅之易主,表现历史的兴亡,涵义极深,手法高妙。明唐汝询《唐诗解》说:“不言王谢堂为百姓家,而借言于燕,正诗人托兴玄妙处。”

  • 觉罗学

    学堂名。清代为皇族中※觉罗衍派子弟所开办的贵族学堂。宗人府办,以八旗分设为8学。由府请旨简派宗室王公8人总理学务、满汉京堂官8人分稽功课,由府于觉罗内选设副总管16人分掌8学。每学,设满书教习2人(镶白旗学惟设1人。下同),汉书教习2人,骑射教习1人,以执书、射教。迄嘉庆(1796—1820),入学学生分别为:镶黄旗61名,正黄旗36名,正白旗40名,正红旗40名,镶白旗15名,镶红旗64名,正蓝

  • 哈德成

    1888—1943近代中国伊斯兰教著名经师。名国桢,以字行。经名希拉伦丁。陕西南郑人。回族。后随父寓居上海。曾先后到镇江(今江苏镇江市)、河南沁阳县等地,学习伊斯兰教经典。继赴陕、甘诸地游学。后归里,承继父职,在浙江路礼拜寺任宣礼。1913年任副教长,始习外国语文,并朝觐麦加,次年回国后发起成立协兴公司,经营海外贸易。1919年出任公司驻锡兰(今斯里兰卡)和埃及经理。1925年回国,次年被推为教长

  • 牛伟

    【介绍】: 明山东东平州人。成化间由监生授邯郸县丞,为官廉介。所掌马政、驿站,以刍牧有法,马蕃盛过于他县。 【牛伟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