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事件>中法北京条约

中法北京条约

原称《中法续增条约》,1860年10月25日(咸丰十年九月十二日)法国在英法联军攻占北京之后强迫清政府订立的不平等条约。恭亲王奕訢代表清政府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北京礼部大堂签订。共十款。除了承认中法《天津条约》完全有效外,法国又取得了如下权益:增开天津为商埠;准许法国招募华工出国;清政府必须严惩妨碍法国传教士进行传教活动的人,并赔还以前没收的教产(包括教堂、学堂、茔坟、田土、房廊等)给法国天主教会,充当翻译的法国神甫在葛罗的唆使下又在中文约本上偷偷地加入“传教士在各省置买田地,建造自便”等字样;将中法《天津条约》规定的对法赔款增至八百万两,赔款由海关税收内扣缴。中法《北京条约》严重地侵犯了中国的主权,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并为以后法国侵略势力在中国的扩展和大肆掠卖华工提供了条约依据。


猜你喜欢

  • 郗夔

    【生卒】:?—1510 【介绍】: 明山西平定人,字舜臣。弘治十五年进士。授礼科给事中。正德中,出核战功,刘瑾嘱顾其私人。夔念从之违国典,不从则得祸,遂自杀。 【郗夔作品 ==>】 

  • 读音:Zhǔ【综】 源出不详。江苏高淳(305)、武进(314)、台湾台北(68,261)等地均有此姓。现行罕见姓氏。今渐江之余姚市有分布。汉族姓氏。此姓系余姚市公安局提供,未详其源。(按:水中小岛为渚,疑即以此为姓。)

  • 安效良

    明末乌撒府土官。彝族。土知府安云龙侄。原为乌撒土知府所属盐仓土目。安云龙卒,无嗣,明廷命其袭职。因土舍安云翔、安咀与之争立夺印,相互仇杀二十年。史称是时“夷民无统,盗寇蜂起,堡屯焚毁,行贾梗绝”,黔民备受其害。效良据乌撒,扼滇、蜀之咽喉,其父安绍庆据沾益,当曲靖之门户,父子壤地相接,雄踞一方,为明廷所患。天启二年(1622),聚土兵响应水西宣慰同知※安邦彦反明,击陆广,围罗平,陷沾益,破毕节。后为

  • 崔玄同

    【介绍】: 唐博陵安平人。历吏部员外郎。玄宗开元十一年,官至刑部侍郎。后出为徐、相二州刺史。 【崔玄同作品 ==>】 

  • 覆盎

    同“覆酱瓿”。《梁书.文学传下》:“扬生沉郁,且犹覆盎;惠子五车,弥多踳驳。”【词语覆盎】   汉语词典:覆盎

  • 庚寅,大赦,改元为乾符。

    (见《旧唐书•僖宗本纪》)

  • 王棻

    【生卒】:1828—1899 【介绍】: 清浙江黄岩人,字子庄,别字耘轩。同治六年举人。治经学,于小学尤力。尝主讲九峰精舍。光绪间,以学行闻于朝,加内阁中书衔。有《经说偶存》、《六书古训》、《柔桥文集》。 【王棻作品 ==>】 

  • 枹罕镇

    北魏太平真君六年 (445) 置,即今甘肃临夏市。太和十六年 (492) 改置河州。 古镇名。北魏太平真君六年(445年)置,治今甘肃省临夏市。太和十六年(492年)改为河州。

  • 赠刘叉

    【介绍】:姚合作。此诗热情赞扬了刘叉高标跨俗、行侠仗义的精神风貌。元方回云:“刘叉豪侠之士,尝杀人亡命,此诗殆叉之真像也。”(《瀛奎律髓》卷四二)

  • 阿艾山汉代冶炼遗址

    位于今新疆库车县北120公里处。出土有炼铁用小坩埚、铁渣、矿石、陶瓴、陶罐等。在距地面约20厘米处,发现1件灰陶三耳罐,从陶罐形制看,为汉代龟兹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