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瑀
【生卒】:?-834
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大和初被陈许军拥为忠武军节度使,适遭连年水旱,瑀召集州民绕郭筑塘蓄水灌田,人无饥年。后移任武宁军、陈许蔡节度使。(,参见《新唐书》)
【生卒】:?—834
【介绍】:
唐冀州蓨人。少喜言兵,初为右金吾胄曹参军,累迁陈、蔡二州刺史,所至称治,入为太仆卿。文宗大和初,授许州刺史、忠武节度使。六年,移徐州刺史、武宁军节度使。以刑部尚书召,辞疾,拜太子少傅。寻复为忠武节度使。卒于镇。
【高瑀作品 ==>】
【生卒】:?-834
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大和初被陈许军拥为忠武军节度使,适遭连年水旱,瑀召集州民绕郭筑塘蓄水灌田,人无饥年。后移任武宁军、陈许蔡节度使。(,参见《新唐书》)
【生卒】:?—834
【介绍】:
唐冀州蓨人。少喜言兵,初为右金吾胄曹参军,累迁陈、蔡二州刺史,所至称治,入为太仆卿。文宗大和初,授许州刺史、忠武节度使。六年,移徐州刺史、武宁军节度使。以刑部尚书召,辞疾,拜太子少傅。寻复为忠武节度使。卒于镇。
【生卒】:953—1011宋应天府宋城人,字利往。登进士第。授汝南褒信尉,调石首主簿。尝按部民父子坐重辟者,使父抵法而子免,人称其仁。
又作邙山之战。南北朝时东西魏军间的一次战役。※芒山,又作邙山,在今河南永成县东北,其南8里为砀山,形势险要。西魏大统九年(东魏武定元年,543)二月,东魏北豫州刺史高慎(字仲密)据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汜水镇)降西魏,西魏丞相宇文泰率大军接应之,并以太子少傅李远为前驱,至洛阳,遣大将于谨攻拔柏谷(今河南偃师东南),三月进围河桥南城。东魏丞相高欢也于三月间亲领10万大军赶到黄河北岸。宇文泰退屯瀍上(瀍
西魏大统四年(538)东道行台王思政因玉壁险要,筑城以御东魏,兼置并州镇此。在今山西稷山县西南汾河南岸。“城周回八里,四面并临深谷”(《元和郡县志绛州稷山县》)。后又为南汾州、勋州、绛州治。东魏高欢攻此不克。北周时曾在此置玉壁总管。 【检索玉壁城 ==>】 古籍全文
①唐、宋太子太保、太子少保之别称。②清代对太子少保之称呼。雍正后不立太子,而保留太子傅保之名,作为大臣及有功者之加官与赠官,有衔而无实职,然仍视为荣典。大臣多以庆典而得太子傅保衔。清制,加衔自太子少保始。以后逐次递升,凡得太子少保衔者,人多尊称为宫保。 【
①原名芳林园。三国魏正始初改名华林园。在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汉魏洛阳故城内。《三国志魏书文帝纪》 裴松之注:“芳林园即今华林园,齐王芳即位,改为华林。”同书《三少帝纪》:景元元年(260),“帝临于华林园”。即此。《洛阳伽蓝记》卷1:翟泉“西有华林园”。东魏天平二年
【介绍】: 明河南嵩县人。程颐十七代孙。景泰六年授翰林院五经博士,子孙世袭。 【程克仁作品 ==>】
又名富江。即今广西昭平县东北思勤江。《元和志》 卷37龙平县 “富川水经县南,又东入漓水”。
宜示褒扬,美兹鲠直。’赐时服一副。”《通鉴》卷二〇九记此事于本年年二月,从之。胡三省于此注《黄獐》云:“如意初,里歌曰:‘黄獐黄獐草里藏,弯弓射尔伤。’亦演以为舞。”
【生卒】:?—前286即宋王偃。战国时宋国国君,戴氏,名偃。文公九世孙,剔成君弟。攻逐剔成自立为君。立国十一年,自称为王。尝东败齐,南败楚,西败魏,又灭滕,骄横一时,又耽于酒色,群臣谏者辄被射杀,诸侯皆称“桀宋”。在位四十三年。及齐湣王与魏、楚联合灭宋,出奔,死于魏。谥康。
【生卒】:1096—1154 【介绍】: 宋处州丽水人,字仲谟。以外祖何执中任入官。高宗建炎初,擢常州通判。临安缺守,火盗屡作,受命摄事。修火政,严巡徼,盗发辄得,火灾亦息。以治绩著闻,真知临安府。累迁户部尚书。素与秦桧善,为时论所薄。后出知明州,改温、宣、鼎三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