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坦
【介绍】:
南朝宋京兆杜陵人。杜骥兄。颇涉史传。东晋末,刘裕平长安,随从南还。入宋,文帝任遇甚厚,历青、冀二州刺史、南平王刘铄右将军司马。时晚渡北人,朝廷常以伧荒遇之,仕途每滞。坦慨然讽帝以汉金日事。帝默然。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大举北伐,坦为部龙骧将军。
【杜坦作品 ==>】
【介绍】:
南朝宋京兆杜陵人。杜骥兄。颇涉史传。东晋末,刘裕平长安,随从南还。入宋,文帝任遇甚厚,历青、冀二州刺史、南平王刘铄右将军司马。时晚渡北人,朝廷常以伧荒遇之,仕途每滞。坦慨然讽帝以汉金日事。帝默然。文帝元嘉二十七年大举北伐,坦为部龙骧将军。
源见“丁固梦松”。咏松。元 徐再思《殿前欢.观音山眠松》曲:“秦皇旧日封,靖节何年种,丁固当时梦。”
周人。宣王大臣。姜姓,宣王舅父,受褒赏,改封于谢(今河南南阳南)。申国对巩固周朝南土起重要作用。青铜器《仲爯父簋》记有此人。 【检索申伯 ==>】 古籍全文检索:申伯 全站站内检索:申伯
即铁北县。治任庄(在今山西平遥县北)。
卫国大夫。庄公爱庶子州吁,令其为将,他劝谏庄公,不听。桓公立,州吁袭杀桓公而自立,他与陈侯合谋袭杀州吁,迎立公子晋,即卫宣公。春秋时卫国人。大夫。卫庄公庶子州吁有宠好武,石碏进谏,庄公不听。卫桓公十六年,州吁与碏子石厚谋杀桓公而自立为君。厚向碏问安定君位之法,因诱州吁及厚往陈,陈执二人,由卫使右宰醜杀州吁,使其家宰孺羊肩杀厚。时人称碏大义灭亲。
《尹文子.大道上》:“昔晋国苦奢,文公以俭矫之,乃衣不重帛,食不异肉,无几时,人皆大布之衣,脱粟之饭。”衣不重帛,指不重穿丝织品的衣服,以示节俭。后用为咏节俭之典。唐.房玄龄《晋书.刘超传》:“加以处身清苦,衣不重帛,家无儋石之储。”主谓 重,重迭;帛,丝织品的总称。穿衣不用两件丝织品。谓衣着朴素。《尹文子·大道上》:“昔晋国苦奢,文公以俭矫,乃~,食不异肉。”※重,不读作zhòng △褒义。多用
①指御史中丞。《晋书职官志》:西汉哀帝元寿二年(前1),“中丞出外为御史台主。历汉东京至晋因其制,以中丞为台主。”②指尚书令、仆射。《南齐书百官志》:“尚书令,总领尚书台二十曹,为内台主。”“无令,左仆射为台主。” 【检索台主 ==>】 古籍全文检索:台主
元礼部仪凤司和教坊司所属均有广乐库,秩从九品,掌乐器等物。设大使、副使各一人。
三国吴宝鼎二年(267)分宜春县置。因其地多生萍草得名(《元和郡县志》);一说谓楚昭王渡江获萍实于此,因以名县(《太平寰宇记》)。治今江西萍乡市东,属安成郡。隋移治今市。元元贞元年(1295)升为州,明初复降为县。自隋至清先后属袁州、宜春郡、袁州路、袁州府。1960年改为市
传说中的神仙洞府。元.伊世珍《琅嬛记》卷上:“因共至一处,大石中忽然有门,引华入数步,则别是天地,宫室嵯峨。引入一室中,陈书满架……华心乐之,欲赁住数十日。其人笑曰:‘君痴矣。此岂可赁地耶?’即命小童送出。华问地名。曰:‘琅嬛福地也。’”明.张岱《快园记》
比喻清操自守、乐处贫窘。三国魏曹植《七启》之二: “名秽我身,位累我躬,窃慕古人之所志,仰老庄之遗风,假灵龟以托喻,宁掉尾于涂中。”参见:○曳尾涂中 【检索掉尾涂中 ==>】 古籍全文检索:掉尾涂中 全站站内检索:掉尾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