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百科知识>中书省

中书省

①官署名。三国魏黄初初年置。掌收纳群臣章奏,草拟皇帝诏令,兼领修史,权任颇重。以中书监、令为长官,下设通事郎、著作郎等。西晋沿置,初兼领秘书、著作,惠帝以后秘书独立为监,著作亦归秘书,遂专掌纳奏、拟诏、出令。东晋时纳奏、拟诏、出令之职移归散骑省、西省,本省长官遂成闲职,唯以中书侍郎一员直西省,分掌草诏。南朝时复掌纳奏、拟诏、出令之职,然实权操于中书舍人(中书通事舍人)之手,南朝齐以后,名义上隶属于本省的舍人省成为实际的政务中枢。北朝时掌纳奏、拟诏、出令之职,以中书监、令为长官,并兼领宫廷伎乐等。隋改称内史省。唐武德三年(620)复置,与尚书、门下并号三省,共理军国政务。掌草拟诏令,审阅群臣进奏的章表文书,并草拟批答。以中书令、中书侍郎为长贰。龙朔二年(662)改称西台,咸亨元年(670)复旧;光宅元年(684)改称凤阁,神龙元年(705)复旧;开元元年(713)改称紫微省,五年复旧。唐初三省并重,自弘道元年(683)政事堂由门下移至中书,在三省中地位遂最重。唐中期以后,翰林院、枢密院分割本省拟诏、出令之权,本省专掌撰拟常规例行诏敕。北宋初仅掌供给郊祀及皇帝册文版、幕职州县官较考等事,设判省事一人,以外制官充任。元丰改制后,掌承受、宣布皇帝诏令,批复、转呈群臣章奏文书,除授省、台、寺、监等高级官员。以中书令为长官,但未实授,而以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代行其职,另置中书侍郎一人为次官。下设中书舍人四人,主持中书后省;起居舍人一人,为侍立修注官。设吏、户、兵礼、刑、工、主事、班簿、制敕库八房,分掌庶务。元祐后,析兵、礼为二房,并增催驱房、点检房,后又改主事房为开拆房。南宋建炎三年(1129)与门下省合为中书门下省。辽重熙十三年(1044)改政事省置,然仅掌铨选州县录事参军、主簿等官,并备顾问咨询。西夏置为全国政务中枢,掌草拟、宣发诏令。金初三省并置,正隆元年(1156)废中书、门下二省。元代置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总领百官,综理政务,职权极重。中书省管辖六部,分掌政务。又设诸行中书省,分领各地军政事务。元末又增设数处中书分省,主持当地军政事务。明初沿置,统领全国庶务。洪武十三年(1380)罢。②行政区名。(1)元代以前,中书省为中央行政机构,不直辖地方。元中书省除治理全国政务外,还直辖腹里地区,亦称中书省,以别于各行中书省辖区。蒙古中统元年(1260)置。治开平(五年改为上都路,治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至元四年(1267),移治中都(九年改为大都,今北京市西北隅)。至顺初辖境相当今河北、山东、山西三省,内蒙古自河套以东至哲里木盟、河南的黄河以北(原阳、延津、封丘等县除外)及虞城、江苏丰县和沛县、安徽砀山等县。明洪武元年(1368)废,分属河南、山东二行中书省。(2)元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置江南行中书省,治应天府(今江苏南京市),洪武元年(1368)建南京,罢行中书省,以所领府州直隶中书省,仍称中书省;十三年罢中书省,以所领直隶六部,改称京师或直隶,相当今江苏、安徽、上海二省一市。


【检索中书省 ==>】 古籍全文检索:中书省     全站站内检索:中书省

猜你喜欢

  • 北门渡

    在今贵州湄潭县北。《清一统志平越州》:北门渡“在湄潭县北。为龙泉、婺川要道”。

  • 位极人臣

    居最高的官位。三国蜀.诸葛亮《答李严书》:“吾本东方下士,误用于先帝,位极人臣,禄赐百亿。”《云笈七签》卷六○:“……虽位极人臣,皆行尸走骨矣。”《隋唐演义》八三回:“天下后世,无不赞他的功高一代,羡他的位极人臣。”亦作“贵极人臣”。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

  • 杨纂

    【介绍】: 唐弘农华阴人,字续卿。隋炀帝大业中,举进士。唐高祖渡河,纂上谒长春宫,累授侍御史,擢考功郎中。太宗贞观初,为长安令。三迁吏部侍郎。与萧瑀不协,屡相表奏,瑀因以获罪。纂长于吏道,所在皆有声绩。然前后典选十余年,抑文雅,进黠吏,颇为时论所讥。官终户

  • 程家柽

    1874—1914 清末安徽休宁人,字韵荪,一字下斋。武昌两湖书院肄业。光绪二十五年(1899)留学日本。曾参加留日学生团体励志会,旋别组青年会,发刊《国民报》,鼓吹革命。二十九年参与发起拒俄义勇队,不久改组为军国民教育会。三十一年与宋教仁等发刊《二十世纪之支那》,充编

  • 邵大业

    【生卒】:1710—1771清顺天大兴人,字在中,号厚庵,别号思馀。雍正十一年进士。乾隆间历黄陂知县、开封府同知、苏州知府,一度被劾去官。后又至河南,为开封知府,以河工事故降官,至江南为六安知州,官终徐州知府。所至有治绩,而屡遭贬谪。能琴,工诗文。有《谦受堂集》。

  • 《新五代史·郭崇韬传》

    新五代史原文: 郭崇韬,代州雁门人,为人明敏,能应对,以材干见称。庄宗李存勖为晋王,崇韬为中门使,甚见亲信。 晋兵围张文礼于镇州,久不下。契丹入寇,晋人皆恐,欲解围去,庄宗未决,崇韬曰:“契丹□来,非救文礼。晋新破梁军,宜乘已振之势,不可遽自退怯。”庄宗然

  • 博尔都卒,年六十。

    据邓之诚《清诗纪事初编》卷六。《国朝诗别裁集》卷二〇录其《送友之粤东》、《雁》诗二首。杨锺羲《雪桥诗话》卷三:“汪钝翁称其近体清新,歌行雄放。”录其《寄怀钝翁》等。《晚晴簃诗汇》卷一〇录其诗二十三首。

  • 巴笃理

    【生卒】:?——1634 姓佟佳。归满洲正白旗。历任扎尔固齐、礼部承政。天命初年与其弟蒙阿图归努尔哈赤。从攻旅顺、克遵化、守永平等战,屡败明军。曾出使朝鲜。天聪八年(1634)八月从皇太极伐明,攻灵丘县时战死。恤赠三等副将。后追谥敏壮。 【生卒】:?—1634 【介绍】: 清

  • 威虏卫

    明洪武中置,属陕西行都司。治所在今甘肃金塔县北六十里古城乡 (威虏大庙)。永乐三年(1405) 废。 明初置,治今甘肃省金塔县北。后废。

  • 念念有词

    僧道方士等行法术时,口中默念经咒,以通神灵。《警世通言》卷二八:“禅师勃然大怒,口中念念有词,大喝道:‘揭谛何在?快与我擒青鱼怪来,和白蛇现形,听吾发落!’”《隋唐演义》八四回:“至三更时,仗剑步罡,焚符一道,口中念念有词,把令牌一拍,只见李邕忽从壁间步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