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鲁忽
察合台汗国可汗。察合台孙。阿里不哥叛忽必烈,使代*倭耳干纳,主察合台汗国政事,借以征送兵械军粮,并阻断波斯钦察兵援助忽必烈。及至别失八里,取得察合台汗国统治权,拥兵十五万。不久,叛阿里不哥,被阿里不哥击败,退至撒麻耳干。会忽必烈军至阿勒台,阿里不哥兵纷纷降附。阿里不哥料其必乘危来攻,乃遣倭耳干纳与之言和。但倭耳干纳却与阿鲁忽结婚,使其军势复振,阿里不哥遂降忽必烈。不久卒,在位凡六年(1260—1265)。
【检索阿鲁忽 ==>】 古籍全文检索:阿鲁忽 全站站内检索:阿鲁忽
察合台汗国可汗。察合台孙。阿里不哥叛忽必烈,使代*倭耳干纳,主察合台汗国政事,借以征送兵械军粮,并阻断波斯钦察兵援助忽必烈。及至别失八里,取得察合台汗国统治权,拥兵十五万。不久,叛阿里不哥,被阿里不哥击败,退至撒麻耳干。会忽必烈军至阿勒台,阿里不哥兵纷纷降附。阿里不哥料其必乘危来攻,乃遣倭耳干纳与之言和。但倭耳干纳却与阿鲁忽结婚,使其军势复振,阿里不哥遂降忽必烈。不久卒,在位凡六年(1260—1265)。
据《樊榭山房续集》卷五《舟泊昆陵,同吴长公游青山庄四首》。
?—684 即李敬业。唐曹州离狐(今山东东明东北)人。李勣(徐世勣)长孙。袭爵英国公。嗣圣元年(684),坐事由眉州刺史贬柳州司马,与魏思温、骆宾王等失意官僚会于扬州。时值高宗去世,武后临朝,废中宗为庐陵王,遂于是年九月二十九日(684.11.11)起兵,自称匡复府上将,领扬州大
【生卒】:594-669 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县)人。博学多才。贞观年位至雍州别驾、尚书左丞。高宗时两次被贬。总章二年为刑部尚书,旋以年老致仕。(,参见《新唐书》) 【生卒】:595—670 【介绍】: 唐幽州范阳人,字子馀。卢思道孙。美风仪,博学有才干。少袭父爵,累迁民部侍郎
又作“宝敦”,蒙古语音译,意为“大牲畜”。旧时蒙古牧民向封建主交纳赋税的计算单位。每个宝得的牲畜数量,依种类不同而各不相同。按规定,维护生活所必须的牲畜免交赋税,多余者一律交纳赋税。阿拉善旗以30只骆驼或300只羊交纳一个宝得。按牲畜种类折算成宝得交纳。其初,牲畜数量不足1个宝得者不征赋税,后来封建主增加赋税剥削,逐渐降低标准,牲畜达到“端得宝得”(半个)、“温楚克宝得”(四分之一)、“欧斯格勒宝
连城:连成一片的城池。此典比喻物件极为珍贵。战国时期,赵国(都邯郸,今河北邯郸)惠文王时,得到楚国(都郢,今湖北江陵西北)和氏宝玉。秦国(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昭王听到这件事,派人送给赵惠文王一封信,表示愿意拿秦国十五个城邑换取和氏宝玉。此典又作“连城璧”。【出典】:《史记》卷81《廉颇蔺相如列传》2439页:“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楚国人卞和发现一块宝玉,雕琢成平圆形、正中有孔之璧)。秦昭王
明苏州府昆山人,字永怀。有传奇《玉镜台》。
①南齐置,属广熙郡。治所在今广东罗定市南罗平镇。隋废。②1913年改罗平州置,后属云南滇中道。治所即今云南罗平县。1916年直属云南省。(1)古县名。南朝齐置,治今广东省罗定市南罗平。属广熙郡。后废。(2)今县名。在云南省东部,东隔黄泥河与贵州省相邻,东南隔南盘江及其支流清水江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相邻。属曲靖市。面积 3116 平方千米。人口53.8万。辖6镇、8乡(含1彝族乡、1布依族乡、1布依族苗
字伯厚,陈留(治今河南开封)人。初为州从事,曾上奏济阴太守单匡贪赃罪,当时谚称“疾恶如风朱伯厚”。与陈蕃友善,蕃被杀,为其收葬,并助其子亡命甘陵。事发入狱,备受酷刑而不言。 【朱震作品 ==>】
在今越南永富省东北境。《方舆纪要》卷112安南宣化府:三岛山“在杨县境。有三峰突起”。
清江苏太仓人,字子良。王遵扆孙。诸生。曾纂《盩厔县志》、《永寿县志》、《蓝田县志》。工词。有《妙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