徦
【源】 见《龙龛手鉴》(86)。
【源】 见《龙龛手鉴》(86)。
在今贵州榕江县西南 (定威水族乡西)。清爱必达 《黔南识略》 卷22古州同知: “又一百一十里为高长汛,土城周一百五十丈,出朗洞达清江之关隘也。”
【介绍】: 五代时僧。其先闽人,俗姓王。初举进士,黜于有司,遂出家。南唐李璟保大中授文章应制。敕应之书《楞严经》镂板以行,由是书名益振。作行书颇有气骨,学柳公权。然其分间布置殊乏飘逸,故学者病之。 【应之作品 ==>】
源见“山公醉酒”。倒戴着头巾。指酒醉之态。接䍦,古时的一种头巾。唐 颜真卿等《七言醉语联句》:“倒着接䍦发垂领,狂心乱语无人并。” 【检索倒着接䍦 ==>】 古籍全文检索:倒着接䍦 全站站内检索:倒着接䍦
守分:守住本分,不作非分之想或不做分外之事。甘受贫困,守住本分。明.无名氏《吴起敌秦》四折:“止不过闭户读书,甘贫守分,中心无愧。” 并列 甘受贫困,守住本分。明无名氏《吴起敌秦》:“止不过闭户读书,~,心中无愧。”※分不读作fn。△褒义。用于描写高尚。→安守
见“忽汗河”(1487页)。
指先秦和秦汉时期北方民族所饲养而中原罕见之牲畜。主要有驴、骡、骆驼等。先秦时已开始引进中原。大量引入则在汉代,尤其通西域后,“骡、驴、馲驼,衔尾入塞”,并迅速成为重要役畜。如驴在西汉初尚属“奇畜”,东汉已成为“服重致远,上下山谷,野人之常用”的常畜。 【检
锡熊字健男、耳山,上海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明年应召试,授内阁中书。官至左副都御史。与纪昀同总纂四库全书。著有《宝奎堂集》、《篁村诗集》。事迹见王昶《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陆君墓志铭》(《春融堂集》卷五五)、《清史列传》本传、《清史稿》纪昀传附。
【介绍】:唐京兆武功人,字元佩。苏良嗣从孙。与弟弁、衮皆以友悌儒学称。以弁故,贬为信州司户参军。曾纂国朝政事。有《会要》。
读音:cè【源】 古有策疆,策氏当为其后(60,63)。【布】 广东(92)、台湾(68,261)、北京等地均有此姓。【人】 策敏,明时贺县人,成化中长沙县丞(21,24)。现行罕见姓氏。今河北之辛集、上海之文昌等地有分布。汉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亦收载。归“入声”部。《姓氏考略》 注云: “古有策彊,策氏当为其后。”明代有策敏,贺县人,成化中任长沙县丞。
1071—1142 宋河南府(治今河南洛阳)人,字彦明,一字德充。师事程颐,颐晚年得二士,其一即焞。靖康初,以种师道荐,召至京师,不欲为官,遂赐号“和靖处士”。金军陷洛阳,他流徙于山中四五年,拒刘豫之召,更走入蜀,至涪州。绍兴初,历崇政殿说书、权礼部侍郎兼侍讲,上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