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汉书·阅王商传》

《汉书·阅王商传》


汉书
原文
    阅王商字子威,涿郡蠡吾人也。少为太子中庶子,以肃敬敦厚称。父薨,商嗣为侯,推财以分异母诸弟,身无所受,居丧哀戚。于是大臣荐商行可以励群臣,义足以厚风俗,宜备近臣。由是擢为诸曹、侍中、中郎将。元帝崩,成帝即位,甚敬重商,徙为左将军。而帝元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专权,行多骄僭。商议论不能平凤,凤知之,亦疏商。建始三年秋,京师民无故相惊,言大水至,百姓奔走相蹂躏,老弱号呼,长安中大乱。天子亲御前殿,召公卿议。大将军凤以为太后与上及后宫可御船,令吏民上长安城以避水。群臣皆从凤议。左将军商独曰:“自古无道之国,水犹不冒城郭。今政治和平,国无兵革,上下相安,何因当有大水一日暴至?此必讹言也,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上乃止。有顷,长安中稍定,问之,果讹言。上于是美壮商之固守,数称其议。而凤大惭,自恨失言。
    初,大将军凤连昏①杨彤为琅邪太守,其郡有灾害十四,已上。商亲部属按问,凤以晓商曰:“灾异天事,非人力所为。彤素善吏,宜以为后。”商不听,奏免彤,奏果寝格,凤竟以是怨商,阴求其短,使人上书言商闺门内事。天子以为暗昧之过,不足以伤大臣,凤固争,下其事司隶。
    于是左将军史丹等奏:“商位三公,爵列侯,亲受诏策为天下师,不遵法度以翼国家,而执左道以乱政,为臣不忠,罔上不道,臣请诏谒者召商诣若卢诏狱。”上素重商,知丹言多险,制曰“勿治”。凤固争之,于是制诏御史:“盖丞相以德辅翼国家,典领百寮,协和万国,为职任莫重焉。今乐昌侯商为丞相,出入五年,未闻忠言嘉谋,而有不忠执左道之辜。今或言商不以自悔而反怨怼,朕甚伤之。惟商与先帝有外亲,未忍致于理。其赦商罪。使者收丞相印绶。”
    商免相三日,发病呕血薨,谥曰戾侯。
                                               (节选自《汉书》) 
[注] ①连昏:“昏”同“婚”,姻亲。

译文
    王商字子威,是涿郡蠡吾人。(王商)年轻时任太子中庶子,以严肃恭敬性格忠厚知名。父亲死后,王商继承父亲的封爵为乐昌侯,他推让财产,将财产分给诸位异母弟弟,自己什么也没留下,在丧期之中悲伤哀痛。于是大臣推荐说王商品行可以勉励群臣,仁义足以使风俗淳厚,适宜为备用近臣。由此被擢升为诸曹、侍中、中郎将。元帝去世后,成帝即位,很敬重王商,改任左将军。而成帝长舅大司马大将军王凤独揽大权,行为骄横跋扈超越本分。王商议论朝臣时对王凤有不平之语,王凤知道了这件事,就疏远了王商。建始三年的秋天,京都百姓无缘无故惊慌起来,传言洪水将至,百姓奔走,相互践踏,老弱号呼,长安城中大乱。皇帝亲自驾临前殿,召集公卿大臣商议这件事。大将军王凤认为太后和皇上以及后宫嫔妃可以坐船,让官吏百姓登上长安城墙躲避洪水。群臣都听从王凤的主张。惟独左将军王商说:“自古以来,没有德政的国家,洪水尚且不曾淹没城池。现在政事安定,国家没有战争,君臣上下安定,为什么会有洪水一日之中突然出现?这一定是谣言,不应该让百姓登上城墙,使百姓更加惊慌。”皇上因此作罢。不久,长安城中逐渐安定下来,经查证,果然是谣言。皇上于是大为赞美王商的坚持留守,屡次称赞他的主张。而王凤大为惭愧,自悔出言失当。
    当初,大将军王凤的姻亲杨彤任琅邪太守,他的属郡有十分之四的地方发生了灾害,已经上报皇帝。王商亲自按顺次安排审查讯问,王凤就告知王商说:“灾害怪异是上天的事情,不是人的力量所能做到的。杨彤一向是个好官,应该从轻发落。”王商不听,上奏请求罢免杨彤,奏书果然被扣住不发,王凤竟然因此越发怨恨王商,私下搜求王商的短处,派人献上奏书揭发王商的家庭隐私。皇帝认为这是不必告人的隐私,不足以中伤大臣,王凤固执地争辩,就把这件事交给司隶处理。
    此时,左将军史丹等上奏:“王商位居三公,爵封列侯,亲受诏书为天下师,不遵守法度来辅佐国家,却执不正之道来扰乱国政,作为臣子是不忠心的,欺骗皇上是不符道义的,臣请诏谒者召王商到若卢狱。”皇上一向看重王商,知道史丹说话多半阴险,命令说:“不治他罪。”王凤固执地争论,于是(皇上才)制诏给御史说:“丞相用道德辅助国家,主管百官,协调诸侯各国,作为职责没有比这更重的了。今乐昌侯作为丞相,入职五年,没有听到忠言佳谋,却有不忠执不正之道的罪过。今有人说王商不知自悔反而不满怨恨,我很伤痛。念及王商与先帝有外戚的亲属关系,不忍心把他送到法官那里去。赦免王商的罪过。使者没收他的丞相印信。”
    王商被罢免丞相三天之后,疾病发作吐血而死,被谥为“戾侯”。

《汉书·阅王商传》    

猜你喜欢

  • 高密河

    又称密水。即今山东诸城市东北百尺河。《水经潍水注》: “应劭曰: 县有密水,故有高密之名也。”

  • 洛桥晚望

    【介绍】:孟郊作。洛桥,即天津桥,故址在今洛阳旧城西南洛水上。诗人初冬傍晚站在行人稀疏的洛桥之上,见树木楼阁掩映,明月与山雪交辉而有此诗,“笔力高简,同时除退之之奥,子厚之淡,文昌之雅,可与匹者谁乎?”(潘德舆《养一斋诗话》卷九)

  • 曹崈

    宋人,字宗山。第进士。仕至朝奉郎。志在及物。以江阴故废郡属毗陵,旧无产税则例,民输下盐钱,视他县独倍,力请均之,郡从其请,邑人德之。有《论语注》、《苕溪集》、《鍾山集》、《抱关前集》。

  • 阮公体

    【介绍】:徐晶作。阮公体,是指阮籍《咏怀》诗一类感怀时政、比兴讽喻的诗歌。此诗借咏秦始皇征伐之事讽今之时政。语意隐约,感情沉痛。

  • 李胜

    【生卒】:?—249 【介绍】: 三国魏南阳人,字公昭。有才智。魏明帝以其浮华,禁锢数岁。曹爽辅政,倚为腹心,为洛阳令。夏侯玄以为长史。累迁荥阳太守、荆州刺史。高平陵事件中,与曹爽等同为司马懿所杀。 【李胜作品 ==>】 

  • 昭化县

    ①五代梁开平三年 (909) 改鄜城县置,为禧州治。治所在今陕西洛川县东南。后唐同光元年(923) 复名鄜城县。 ②北宋开宝五年 (972) 改益昌县置,属利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西南昭化镇。元属广元路。明洪武十四年 (1381) 属保宁府。民国初属四川嘉陵道。1928年直属四川省。195

  • 能士匿谋

    匿:隐藏。指有才能的人不被重用,因而把好的计谋隐藏起来。《孔丛子.对魏王》:“故贤愚共贯,则能士匿谋。”(共贯:穿连在一起,不分高下。) 主谓 匿,隐藏。有才能的人将谋略藏于心中,不轻易外露。《孔丛子对魏王》:“故贤愚共贯,则~。”△褒义。多用于指才德兼备的

  • 终非池中物

    比喻有谋略有才能的人总会有所作为。《三国志.吴志。周瑜传》:“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词语终非池中物】  成语:终非池中物

  • 吕高

    字山甫,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嘉靖八年(1529)进士。历官山东提学副使,因得罪严嵩,被斥归。“嘉靖八才子”之一。 【生卒】:1505—1557 【介绍】: 明镇江府丹徒人,字山甫。嘉靖八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官至山东提学副使,转太仆少卿。嘉靖初与陈束、王慎中、唐顺之、熊过

  • 沓卢

    读音:tà lú代北人姓,后改为沓氏。(见《魏书·官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