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晋书·何琦传》

《晋书·何琦传》


晋书
原文

    何琦,字万伦,司空充之从兄也。祖父龛,后将军。父阜,淮南内史。
    琦年十四丧父,哀毁过礼。性沈敏有识度,好古博学,居于宣城阳谷县,事母孜孜,朝夕色养。常患甘鲜不赡,乃为郡主簿,察孝廉,除郎中,以选补宣城泾县令。司徒王导引为参军,不就。及丁母忧,居丧泣血,杖而后起,停柩在殡,为邻火所逼,烟焰已交,家乏僮使,计无从出,乃匍匐抚棺号哭。俄而风止火息,堂屋一间免烧,其精诚所感如此。
    服阕,乃慨然叹曰:“所以出身仕者,非谓有尺寸之能以效智力,实利微禄,私展供养。一旦茕然,无复恃怙,岂可复以朽钝之质尘默清朝哉!”于是养志衡门,不交人事,耽玩典籍,以琴书自娱。不营产业,节俭寡欲,丰约与乡邻共之。乡里遭乱,姊没人家,琦惟有一婢,便为购赎。然不为小谦,凡有赠遗,亦不苟让,但于己有余,辄复随而散之。任心而行,率意而动,不占卜,无所事。
    司空陆玩、太尉桓温并辟命,皆不就。诏征博士,又不起。简文帝时为抚军,钦其名行,召为参军,固辞以疾。公车再征通直散骑侍郎、散骑常侍,不行。由是君子仰德,莫能屈也。桓温尝登琦县界山,喟然叹曰:“此山南有人焉,何公真止足者也!”
    琦善养性,老而不衰,布褐蔬食,恆以述作为事,著《三国评论》,凡所撰录百许篇,皆行于世。年八十二卒。(选自《晋书·列传第五十八》,有删节)

【注】①默,通“墨”。

 
译文

    何琦,字王伦,司空充之的堂兄。祖父何龛,身为后将军父亲何阜,身为淮南内史。
    何琦,十四岁丧父,悲伤哀痛,超过了应有的礼节。性情沉稳敏捷,有见识,喜欢古学,学识渊博,居住在宣城阳谷县,侍奉母亲十分勤勉,整天都是和颜悦色。常常担心食物匮乏,于是出任州郡主簿,举荐孝廉,授予郎中,后来选补为宣城泾县县令。司徒王导举荐他作参军,他没有上任。等到遭遇母亲去世,伤心地为母守孝,以致泣而吐血,拄着拐杖起身,棺材停放在灵堂里,邻居遭遇火灾,烟火蔓延过来,家中无人可使,实在没有办法,就只要匍匐在棺材上嚎啕大哭。一会儿,风停火息,只有堂屋一间,免于火灾,这是被他的诚心所打动的结果。
    服丧完毕,感慨叹息说:我出去做官的原因,不是想用自己的智慧来博得点滴功劳,实在是为了获得俸禄,来供养家人。如果我一旦孑然一身,成了孤独的人,没有可以依靠,怎么还可用愚钝之身来玷污这个清明的朝代呢。于是,修养身心,不与外人交往,沉溺于玩弄古籍,弹琴读书,自娱自乐。不谋求产业,节俭寡欲,富有贫苦,与乡邻一起共度。乡里遭遇动乱,姐姐被嫁他人,何琦只有一个婢女在身边,于是替她赎身,还她自由。这样做,不是为了小的谦让,凡有所馈赠,也不苟且推让,只有自己有多余的,就会拿来派发给他人。任心做事,凭着心意去行动,不去占卜,也没有任何渴求。
    司空陆完、太尉桓温同时征召他,都不就认。征召他做博士,也没有去。简文帝时担任抚军,敬佩他的名声,又召为参军,最后借病坚决请辞。公车再征召他做通直散骑侍郎、散骑侍郎,没有上任。由此,君子都仰慕他的德行,没有不诚服于他的。桓温曾经攀登琦县界山,长叹说:这山南有人吗,为何你到此止步了。
何琦善于修养性情,年长而脸色不衰,穿粗布衣服,吃粗糙杂粮,一直以著述立说为事,著有《三国评论》,一   共撰写收录了一百多篇文章,都流传于世。死年八十二岁。



猜你喜欢

  • 朱祖谋

    1857—1931 浙江归安(今湖州)人,原名孝臧,字古微,号沤尹,又自号上彊村民。清光绪进士。官至侍读学士、礼部侍郎。光绪三十年(1904)出为广东学政,与总督不合,引疾去。善词。初学南宋词人吴文英,晚又肆力苏轼、辛弃疾二家,作品融诸家之长,声情益臻朴茂,为时人所崇。辛

  • 吕母

    名不详,新莽时琅邪海曲(今山东日照)人。本为海曲富户,其子盲为县游徼,因小罪被县令冤杀。她遂散其家财,阴结穷苦农民,于天凤四年(17年)聚众起义,自称将军,攻破海曲县,杀县令,引兵入海,众至万余人。她死后,其众分投赤眉、铜马等起义军。(、)新莽末琅邪海曲人。有子名育,为县吏。犯小过为宰冤杀。母怨,乃入海招亡命至数千,自称将军,破海曲,杀宰祭子,复亡命海中。后病死,其众散入赤眉、青犊、铜马诸军。

  • 鄢商西县

    旧县名。豫皖苏解放区设。1947年由河南省鄢陵、商水、西华三县析置。以三县首字为名。1948年撤销,仍划归各县。

  • 钟(鍾)子仁

    明初福建上杭人。畲族。洪武十八年(1385),领导上杭畲、汉人民抗明,被知县邓致中镇压。 【检索钟(鍾)子仁 ==>】 古籍全文检索:钟(鍾)子仁     全站站内检索:钟(鍾)子仁

  • 千言万语

    指说了许许多多的话。极言言语之多。《鹖冠子.世兵》:“千言万说,卒赏谓何?”宋.李之仪《蓦山溪.少孙咏鲁直长沙旧词》:“千言万语,毕竟总成虚,章台柳,青青否,魂梦空搔首。”《警世通言》卷一三:“我前番去,借得一两银子,吃尽千言万语。”鲁迅《坟.杂忆》:“便

  • 大直若屈,大巧若拙

    屈:枉屈。极为正直的人,(由于不徇私情,)表面上好像枉屈;极为灵巧的人,(由于不逞能,)表面上好像笨拙。《老子》四十五章:“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n)。”(讷:言语迟钝。)河上公注:“大巧,谓多才术也;如拙者,亦不敢见(现)其能。”也单作 ① 【大直

  • 金文人名汇编

    【介绍】: 銘文作邑,見裘衛盉(集成09456),西周中期人,擔任司土之職。三年三月既生霸壬寅,參加了矩伯庶人以土地換取裘衛的玉器服飾的土地勘界和交接儀式。

  • 读音:Cháo晁姓的来源主要有两个。一是以祖名为姓氏,源于姬姓。周景王的小儿子王子朝被哥哥周敬王窃取了皇位,为避难逃至楚国。后代遂以王子朝名字的音近字为姓氏,是为晁姓。二也是以祖辈名为姓氏。春秋时蔡国有大夫晁吴,子孙后代遂以晁作为姓氏。晁姓早期在河南、陕西一带居住。汉唐时期在陕西集聚,并远徙辽宁东部。逐渐形成京兆(今陕西西安)、颍川(今河南许昌)郡望。宋代以后,逐步向大江南北扩展,尤其是在河南、山

  • 宫人

    ①官名。周代置。《即簋铭》有之。《周礼》亦有“宫人”一职,掌理宫室扫除,侍奉周王沐浴等事务。后亦沿此称。《史记孝武本纪》:“栾大,胶东宫人,故尝与文成将军同师,已而为胶东王尚方。”②指宫女。《汉书外戚传》:“孝成赵皇后,本长安宫人。”颜师古注:“宫人者,

  • 佥谐

    《书.舜典》载:帝舜征询意见以任命臣工之事,多有“佥曰”、“汝谐”之语。后遂以“佥谐”谓遴选、任命朝廷重臣。《梁书.江革传》:“广陵太守江革,才思通赡,出内有闻,在朝正色,临危不挠,首佐台铉,实允佥谐。”亦谓共同认定,一致认可。宋 王禹偁《慰上大行皇帝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