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文言译文>《旧五代史·王审知传》

《旧五代史·王审知传》


旧五代史
原文
    王审知,字信通,光州固始人。父恁,世为农民。唐广明中,黄巢犯阙,江、淮盗贼蜂起。有贼帅王绪者,自称将军,陷固始县,审知兄潮时为县佐,绪署为军正。蔡贼秦宗权以绪为光州刺史,寻遣兵攻之,绪率众渡江,所在剽掠,自南康转至闽中,入临汀,自称刺史。绪多疑忌,部将有出己之右者皆诛之。潮与豪首数辈共杀绪,其众求帅,乃刑牲歃血为盟,植剑于前,祝曰:“拜此剑动者为将军。”至潮拜,剑跃于地,众以为神异,即奉潮为帅。时泉州刺史廖彦若为政贪暴,军民苦之,闻潮为理整肃,耆老乃奉牛酒,遮道请留。潮因引兵围彦若,岁余克之,又平狼山贼帅薛蕴,兵锋日盛。
    唐光启二年,福建观察使陈岩表潮为泉州刺史。大顺中,岩卒,子婿范晖自称留后,潮遣审知将兵攻之。逾年,城中食尽,乃斩晖而降,由是尽有闽、岭五州之地。潮即表其事,昭宗因建威武军于福州,以潮为节度、福建管内观察使,审知为副。
    审知为观察副使,有过,潮犹加捶挞,审知无怨色。潮寝疾,舍其子延兴、延虹、延丰、延休,命审知知军府事。十二月丁未,潮薨,审知以让其兄审邽,审邽以审知有功,辞不受。审知自称福建留后,表于朝廷。唐末,为威武军节度、福建观察使,累迁检校太保,封琅琊郡王。梁朝开国,累加中书令,封闽王。是时,杨氏据江、淮,故闽中与中国隔越,审知每岁朝贡,泛海至登莱抵岸,往复颇有风水之患,漂没者十四五。后唐庄宗即位,遣使奉贡,制加功臣,进爵邑。
    审知起自陇亩以至富贵每以节俭自处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敛与民休息。三十年间,一境晏然。同光元年,审知卒。
(节选自《旧五代史·卷一百三十四》)

译文
    王审知,字信通,光州固始人。父亲王恁,世代务农。唐朝广明年间,黄巢攻进京城,江、淮一带盗贼蜂起。有个贼帅王绪,自称为将军,攻陷固始县。王审知的哥哥王潮,当时是县僚,王绪任用他做军正。蔡州贼寇秦宗权任命王绪为光州刺史,不久又派兵攻打他,王绪率领部下渡过长江,所到之处大肆劫掠,从南康辗转到闽中,进入临汀,自称为刺史。王绪多猜忌,把才能超过自己的部将都杀掉。王潮与为首的几名英豪共同杀掉了王绪,那些部众们寻求主帅,于是杀牲取血盟誓,在前面立了一把剑,祝告说:“跪拜,能让此剑跃动的人做将军。”到王潮祷拜时,剑从地上跃起,众人认为神奇灵异,就拥戴王潮为主帅。当时泉州刺史廖彦若当政贪婪残暴,军民深受其苦,听说王潮治理严整,年老一辈的人就捧着慰问的酒肉,拦路请求他留下。王潮因而领兵包围了廖彦若,一年多后攻克他,又平定了狼山上的贼帅薛蕴,兵势一天天强盛。
    唐朝光启二年,福建观察使陈岩上表推荐王潮做泉州刺史。大顺年中,陈岩去世,他的女婿范晖自称留后,王潮派王审知领兵攻打范晖。过了一年,城中粮尽,于是军士们杀掉范晖投降,由此王潮全部占有了闽、岭五州的疆域。王潮即上表陈述这些事,唐昭宗因而在福州设置威武军,任王潮为节度使、福建管区内观察使,王审知为副使。
    王审知任观察副使时,有了过失,王潮仍加以棍鞭责打,王审知没有怨怒之色。王潮卧病不起,不用他的儿子延兴、延虹、延丰、延休,而委任王审知掌管军政事务。十二月丁未,王潮去世,王审知将职权让给兄长审邽,审邽认为审知有功,推辞不接受。王审知自称为福建留后,上表告知朝廷。唐朝末年,任威武军节度使、福建观察使,接连迁升到检校太保,封为琅琊郡王。梁代建国,官位迁任到中书令,封为闽王。这时,杨氏占据江、淮一带,因此闽中与中原隔绝,王审知每年朝贡,航海到登莱靠岸,往返都有很大的风水之险,船只被卷翻淹没在海中的情况十有四五。后唐庄宗即位时,王审知派使者朝奉纳贡,庄宗诏令加封功臣称号,晋升爵位和增加封地。
    王审知起自田间,直到富贵,常常以节俭自律,选拔任用好官吏,减省刑罚,节约开支,减轻徭役与赋税,让百姓休养生息。三十年中,全境安宁。同光元年,王审知逝世。

《旧五代史·王审知传》    

猜你喜欢

  • 绝壁天悬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桓公入峡,绝壁天悬,腾波迅急,乃叹曰:‘既为忠臣,不得为孝子,如何?’”原是指长江三峡的险峻,后因以形容崖壁陡峭。

  • 一揆

    《孟子.离娄下》:“地之相去也,千有余里;世之相后也,千有余岁。得志行乎中国,若合符节,先圣后圣,其揆一也。”意谓古代圣人舜和后代圣人文王的所作所为是完全相同的。后因以“一揆”谓同一道理,一个模样。《书序》:“雅诰奥义,其归一揆。”宋苏轼《醉乡记》:“其气和平一揆,无晦明寒暑。”【词语一揆】   汉语词典:一揆

  • 神人鞭血

    源见“驱石驾沧津”。指传说中神助秦始皇造桥时鞭石出血。金 元好问《杂著》诗之五:“六国孱王走下风,神人鞭血海波红。” 【检索神人鞭血 ==>】 古籍全文检索:神人鞭血     全站站内检索:神人鞭血

  • 八月十三日 《升庵诗稿》一册,周遵湖所赠。

  • 抚治道

    官名。明朝于陕西设有抚治商洛道,专理安抚流民等事,为本省布、按两司佐官参政、参议、副使、佥事的分道之职,以其中一人担任。专职道员名。明代在陕西置抚治商洛道,湖广又有抚民、抚苗道,以按察司副使或佥事任其职。清代设抚治兵备道于甘肃,一为西宁道,以兵备而兼治蒙番,驻西宁;一为安肃道,兼屯田,驻肃州。

  • 李辉武

    【生卒】:?——1878 湖南衡山人。周达武部将。咸丰、同治中,在两湖、江西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出援四川、甘肃阶州,赐号“武勇巴图鲁”,官至游击、副将至记名总兵、提督。同治六年(1867)赴陕西镇压捻军、回民起义,晋号“福凌阿巴图鲁”,任汉中镇总兵、甘肃提督。光绪四年卒

  • 辽诏明年改元天庆。

    《续资治通鉴》卷九十:“十二月己酉,辽诏明年改元天庆。”

  • 荆政芳

    明湖广溆浦人,字山甫,号南条。永乐四年进士。历官交趾按察佥事,在任廉洁审慎,各族民人皆服。调山东,致仕归。箧中惟俸金三两。家居不入城市,生计困窘,绝无怨悔。

  • 大赤县

    元置,治所在今云南宜良县西。后废。 古县名。元置,治今云南省昆明市东长水。属中庆路。元至元中废入宜良州。

  • 菑川国

    即甾川国。西汉文帝十六年 (前164) 分临淄郡东部置,封齐悼王子贤为菑川王,都剧县 (今山东寿光市南三十里)。封域较大,北濒勃海,南至今临朐县。景帝三年 (前154) 因参加七国叛乱,贤被诛,徙济北王志为菑川王。封域缩小,至元延中,仅辖今山东青州市东北部及昌乐县、寿光市西部地。东汉建武十三年 (37) 并入北海国。即“甾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