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姓氏起源>

读音:bào

【源】见《千姓编》(15,21,63)、《中国姓氏集》(62)。或以水名为氏,河北有瀑河(91)。


罕见姓氏。《千姓编》并《万姓统谱》俱予收载。《中国姓氏大全》 亦收,其注云: “极罕见姓,河北省有瀑河,以河名为姓氏。”

猜你喜欢

  • 总角之交

    借指童年好友。清霁园主人《夜谭随录崔秀才》: “莫逆之交不足恃矣,然总角之交,应非泛泛也。” 参见:○总角之好 见“总角之好”。李约《秦始皇大传》25章:“‘当然,大人和主上是从小玩到大的~!’吴石赶快乘机拍马屁。”

  • 广源州蛮

    宋少数族名。居今广西靖西西南。山峻路险,产黄金、丹砂。颇有聚落,以韦氏、黄氏、周氏、侬氏最大,互相攻战。唐代于邕州(治今广西南宁)设邕管经略使,黄氏臣服于唐。交趾强盛转服役于交趾。侬氏本与交趾为仇,奉表于宋,请岁贡方物,后据邕州,进攻广州。侬氏又有宗旦者,

  • 《旧唐书•武宗本纪》本年正月条载:“(武宗)敕造望仙台于南郊坛。

    时道士赵归真特承恩礼,谏官上疏,论之延英。李德裕对曰:‘臣不敢言前代得失,只缘归真于敬宗朝出入宫掖,以此人情不愿陛下复亲近之。’”又载:“归真自以涉物论,遂举罗浮道士邓元起有长生之术,帝遣中使迎之。由是与衡山道士刘玄靖及归真胶固,排毁释教,而拆寺之请行焉。

  • 文书名。最初只作为一般书札。《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右师不敢对,受牒而退。《汉书·路温舒传》:“取泽中蒲,截以为牒。”至唐,始定为官府文书,属上行文之一种。唐制,凡下之上达,其制有六,牒为其一,乃有品以上之公文。至清,牒之使用,基本上属于平行文。在无直接隶属关系的中、低级各衙门之间来往行文时,其地位略高者对地位略低者用此。如州县官对儒学行文即用牒。又,唐、宋、明各朝颁发给出家僧尼之“度牒”,亦

  • 静塞军

    ①唐开元十九年 (731) 改障塞军置,治所即今天津市蓟县。《资治通鉴》: 唐天宝元年 (742),“范阳节度临制奚、契丹,统经略威武、清夷、静塞”。胡三省注: “静塞军在蓟州城内。” ②唐大历六年 (771) 置,属北庭都护府。治所在轮台县 (今新疆米泉县境。一说在今乌鲁木齐市

  • 当仁不让于师

    当做事合乎仁义的时候,就是对老师也不必谦让。 意谓做人应当勇于行仁。语出《论语.卫灵公》:“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序》:“当仁既不让于师,论道岂惭于前哲?”,明.高则诚《琵琶记.杏园春宴》:“〔净〕‘有问我求佳作,问我先生便知。’〔末〕‘又道是当仁不让于师。’”

  • 邵楚苌

    【介绍】: 唐闽县人,字待伦,一作待翰。德宗贞元进士。官终校书郎。工诗。有《题马侍中燧木香亭》诗,极形其亭之华侈,马氏惧以此获咎,遂撤毁之,由是诗名大振。 【邵楚苌作品 ==>】 

  • 策问

    选举制度。汉代皇帝常以经义及政事中的问题书之于策,召纳臣民应对,谓之策问,作为选拔人才的一种考试方法。因其意而阐发议论者曰“射策”,针对问题而陈述政事者曰“对策”。后世科举多采用之。 【检索策问 ==>】 古籍全文检索:策问     全站站内检索:策问

  • 子孙昌炽

    昌炽:兴旺,发达。 表示家族兴旺。语出《后汉书.西南夷传》:“永平中,益州刺史梁国朱辅上《远夷乐德歌诗》曰:‘愿主长寿,子孙昌炽。’”汉.王符《潜夫论.志氏姓》:“御史大夫张汤子安世为车骑将军,封富平侯,敦仁俭约,而好阴德,是以子孙昌炽,世有贤胤。”宋.王

  • 特授

    泛指超越常规授予某项官职。亦称特简、简授、简补、简放。南朝梁简文帝《让骠骑扬州刺史表》:“骠骑之号,历选为重。元狩之中,始自去病;永平之建,特授刘苍。”清代作为吏部铨选制度。为官缺补授方法之一。指凡不经开列,由皇帝特旨而授官之例。在京京堂以上、在外道府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