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历史典故>相习成风

相习成风

相互沿袭成为风气。元刘壎《隐居通议.理学一》:“回思吾侪小人……日夕汲汲,惟黄册之文是务,举世陷溺,相习成风,曷尝有一之志于道哉。”《醒世姻缘传》第二六回:“动不动把一个大指合那中指在人前搣一搣,口说‘哟,我儿的哥呵’这句话,相习成风。”亦作“相习成俗”。清 戴震《孟子字义疏证.理》:“今虽至愚之人,悖戾恣睢,其处断一事,责诘一人,莫不辄曰理者,自宋以来,始相习成俗。”


偏正 互相效法,成为一种风气。宋·高登《蔽主下》:“各挟所能以媒进,阿谀软熟,~。”《镜花缘》12回:“话说吴之和道:小子向闻贵处世俗……置父母之柩多年不能入土,甚至耽延两代三代之久,~,以至庵观寺院,停柩如山,旷野荒郊,浮厝无数。”△贬义。多用于描写民风、民俗。也作“相习成俗”。


猜你喜欢

  • 窦店镇

    即今北京市房山区东南十八里窦店镇。清光绪 《顺天府志》 卷27良乡县: “西南二十五里窦店镇,有铺,北接七里店,南接黄土坡。”在北京市房山区东南部。面积30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窦店,人口4130。相传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曾屯兵于此,得名。原属河北省良乡县,1958年并入北京市周口店区;同年成立琉璃河公社,为窦店管理区。1960年升为窦店公社。1983年改乡,1990年置镇。产小麦

  • 槎陂

    在今湖南常德市东北。《新唐书地理志》武陵县: “东北三十五里有槎陂,亦 (崔) 嗣业所修以溉田,后废。大历五年,刺史韦夏卿复治槎陂,溉田千余顷。十三年以堰坏遂废。”

  • 潘郎挟弹

    《晋书》卷五十五《潘岳传》:“(潘岳)少时常挟弹出洛阳道。” 西晋文人潘安仁(岳)少年时常持弹弓外出以打鸟为戏。后将“潘郎挟弹”用作喻指少年游乐之典。 唐.刘禹锡《百舌吟》诗:“廷尉张罗自不关,潘郎挟弹无情损。” 【检索潘郎挟弹 ==>】 古籍全文检索:潘郎挟弹

  • 手起刀落

    手一提起,刀就落下。形容用刀动作的迅速。《水浒传》三○回:“武松道:‘原来恁地,却饶你不得。’手起刀落,也把这人杀了。” 其他 手刚提起,刀就落下。《水浒传》29回:“武松道:‘原来恁地,却饶你不得。’~,也把这人杀了。”△用于形容用刀的动作迅捷。

  • 苏轼与陈师道同游西湖。

    苏轼作词《木兰花令》(霜余已失长淮阔),次欧阳修韵以怀念恩师欧阳修。陈师道亦赋《木兰花令》(湖平木落摇空阔),见《后山集》卷二四。

  • 不容分诉

    见“不由分说”。元王仲文《救孝子贤母不认尸》4折:“官人行~,便将我吊拷绷扒。” 【检索不容分诉 ==>】 古籍全文检索:不容分诉     全站站内检索:不容分诉

  • 下洪州

    明永乐五年(1407)属新安府。治所在长津县(今越南东北部海兴省嘉禄)。辖境相当今越南海兴省东部地。宣德二年(1427)以后入安南。

  • 都官司

    官署名。隋始置,为兵部四司之一。司的长官隋初称为侍郎,以员外郎为佐官。炀帝时改为郎与承务郎。唐沿置,以郎中、员外郎为正副主官。都官郎中一人,从五品上; 员外郎一人,从六品上。掌俘隶簿录,给衣粮医药,而理其诉免。凡反逆相坐,没其家口为官奴婢。一免者,一年三番役。再免为杂户,亦称官户,二年五番役。每番时间为一月。三免为良人。所属有主事二人,令史九人,书令史十二人,计史一人,掌固四人。宋初都官司置判司事

  • 罗口

    罗水入洛水口。在今河南巩义市西南。《资治通鉴》:隋义宁元年(617),李密、翟让“将精兵七千人出阳城北,逾方山,自罗口袭兴洛仓,破之”,即此。 【检索罗口 ==>】 古籍全文检索:罗口     全站站内检索:罗口

  • 视有若无

    见“视有如无”。《歧路灯》78回:“究之这戏子见惯浑闲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