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民族起源>祭索罗杆

祭索罗杆

又作“杆子祭”或“祭杆子”。旧时满族祭天仪式之一,为萨满教重大祭祀。分家祭与皇室、皇帝祭。家祭复分常祭与大祭。常祭每年春秋两次,择日致祭,仪式简单。大祭于冬至后祭祖的翌日举行,目的是祝全家平安、谢神保佑等。其仪式:于院中影壁后立索罗杆(高丈余,削其端使尖,下端插入石座,上端贯以斗形圆锡盘);屋内东南向设供桌,桌上西置米碟,主人率众外跪,祝诵者于桌西诵祝词、外撒米;主与众迎神。复抬桌于院东,主人率众跪,祝者复撒米、诵文,3叩首。屋内长桌上置身无伤、毛纯黑猪,灌洒领牲、烧香祷告后杀之。其骨、粪于是日晚埋于索罗杆前后,其颈椎骨一块串于杆尖端、肝、肠、膀胱等挂于杆上或放入圆锡盘,供乌鸦啄食,以3日内啄尽为吉祥。以碎猪肉和小米煮成“小肉粥”,请亲友、邻里、过路人食于院中,必当日吃光,如有余则必埋之。皇室、皇帝祭复分常祭和大典、大事祭。常祭岁以春二月、四月、秋八月、十月朔日于坤宁宫举行,皇帝亲诣致祭。祭前,制神杆(即索罗杆),向例以洁净松木稍留枝叶13节(后改为5节),径5寸、长2丈制成。祭制:皇子以下依次轮祭,王、贝勒各祭3杆,贝子、公各祭2杆,无爵秩者禁祭。祭仪包括迎神、供献、祝祷、供牲、行礼、撒胙、送神,司祝(由满族女萨满担任)持祭具、诵神歌,和以鼓乐。大典和大事祭于亲征、出师、凯旋时举行,皆于堂子立杆祭天,祭仪与常祭大同小异。努尔哈赤以“七宗恨事”对明起兵时,亲率诸贝勒及统兵诸将,鸣鼓奏乐,恭诸堂子,白天告祭,即为一例。

猜你喜欢

  • 杨绍先

    ?—535武兴国君主。略阳清水(今甘肃清水县西北西北)氐人。※杨集始之子。梁天监元年(502),以世子遣使赴北魏。次年,父卒,袭位。因年幼,国事皆委二叔杨集起、杨集义。受魏封为南秦州刺史、征虏将军、汉中郡公、武兴王。四年(505),其二叔闻北魏克汉中,甚惧,遂叛魏,率众断汉中粮道,拒招抚,立其为帝。次年,魏攻克武兴,被执送洛阳。武兴国灭,改置武兴镇,后改东益州。北魏孝昌(525—527)中,乘东益

  • 黔南路

    北宋大观元年(1107)分广南西路置。以位于唐黔中道之南得名。治融州(治今广西融水县南)。辖境相当今广西三江县、柳州市以西,河池市以东和忻城县以北地区。三年并入广西,称广西黔南路;四年,依旧称广南西路。 【检索黔南路 ==>】 古籍全文检索:黔南路     全站站内检索

  • 元丰改制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至五年的官制改革。宋初建官沿袭五代,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中书省、门下省列于皇城之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皆隶三司。中书省但掌册文、复奏、考帐;门下省主乘舆八宝,

  • 金文人名汇编

    【介绍】: 見夨令方尊(集成06016)、夨令方彝(集成09901),即亢西周早期後段人。方尊、方彜銘文記載康王某年八月甲辰,“王令周公子明保尹三事四方,受卿事寮。丁亥,令夨告于周公宮,公令同卿事寮。”十月癸未,“明公朝至於成周,令捨三事令,眾卿事寮,眾諸尹、眾里君、眾

  • 壶里乾坤

    同“壶中天”。明 杨慎《折桂令.道情》曲:“壶里乾坤,物外云林,平地烟霞,山水清音。” 见“壶中日月”。明朱有燉《神仙会》1折:“世间甲子管不得,~只自由。”

  • 驿使

    汉代驿站传递公文的信使。《后汉书李南传》:“乃有驿使赍诏书原停(马)棱事。” 【检索驿使 ==>】 古籍全文检索:驿使     全站站内检索:驿使

  • 金河设治局

    1932年改金河行政区置,直属云南省。治所即今云南金平苗族瑶族傣族自治县。1934年与平河设治局合置金平县。

  • 高怀贞

    初为尚书省令史。海陵王即位,得宠,为修起居注。奸佞贪私,士民鄙视。累迁礼部侍郎。世宗大定二年(1162),降为奉政大夫,放归田里。后复用为定国军节度使,戒以改过自新。金人。任尚书省令史。为海陵亲信。海陵立,任修起居注,累迁礼部侍郎。奸佞贪私,为舆论所不齿。世宗即位,罢官。后起为定国军节度使。

  • 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

    1577—1628 明时法国耶稣会士,字四表。万历三十八年(1610)来华,初在南京,寻赴杭州、北京传教。后作为代表返罗马,宣传利玛窦在华传教情况,鼓动传教士来华。四十六年率罗雅各等再度泛海来华,活动于南昌、杭州、开封、陕西等地。卒于杭州。精通语言学,尤长于音韵学,向华

  • 丹元子

    见王希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