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集。唐僧应物编。《崇文总目》著录为一卷。九华山是唐时佛教圣地。应物曾居九华山。此集当是应物集时人咏九华山诗而成。其集已佚。
唐.杜甫《同诸公登慈恩塔》诗:“君看随阳雁,各有稻梁谋。”雁称为“随阳之鸟”(见《书.禹贡》汉.韩安国传),秋由北而南,春由南而北,追逐温暖,觅食稻粱,以谋生息。后用以比喻为了功名利禄而趋炎附势、善自谋划的人。明.黄节《我诗》:“习苦蓼虫惟不徙,食肥芦雁得无危?”
据徐朔方《王骥德吕天成年谱》。王骥德《曲律》卷四:“郁蓝生吕姓,讳天成,字勤之,别号棘津,亦馀姚人,太傅文安公曾孙,吏部姜山公子。而吏部太夫人孙,则大司马公姊氏,于比部称表伯父。其于词学,故有渊源。勤之童年便有声律之嗜,既为诸生,有名,兼工古文词。与余称文
【生卒】:1308—? 【介绍】: 元建昌新城人,字仲文。朱礼子。顺帝元统元年进士,授翰林院典籍。 【朱彬作品 ==>】
【生卒】:518—576 字伯通,吴兴武康(今浙江德清西)人。侯景之乱,自乡里募众入援建康。侯景平,为吴兴太守陈蒨部将,深受信赖。及陈蒨(即陈文帝)即位,授以将帅之任,历平王琳、陈宝应,皆著大功,迁至郢州、江州刺史。废帝时,以平湘州刺史华皎功,进号征南大将军。宣帝时
【介绍】:戎昱《秋馆雨后得弟兄书,即事呈李明府》诗句。二句写秋夜独坐客馆中所捕捉到的室内外雨后景象。出句写烛光,对句写萤飞,动静结合,极真实地表达了孤寂无聊的羁旅思亲之情。
即“奇卜察克部”(1352页)。
【介绍】:宋信州玉山人,字德华。孝宗隆兴元年进士。知德安县,以惠爱得民心。后归里,建义学,教族子弟及乡人。官至朝奉郎、参议沿海制置使军事。
借指贤者隐居之所。大: 同 “太” 。唐杨炯《群官寻杨隐居诗序》: “轩皇驻跸,将寻大隗之居; 尧帝省方,终全颍阳之节。” 参见:○襄野童 【检索大隗之居 ==>】 古籍全文检索:大隗之居 全站站内检索:大隗之居
源见“刍狗”。喻不为世用之人。唐骆宾王《与程将军书》:“若下仆者,天地中一无用刍狗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