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地名来历>丹寨县

丹寨县

1941年由丹江、八寨二县合并设置,属贵州省。治所在原八寨县城(今贵州丹寨县)。取二县名各一字为名。


在贵州省东部、清水江上游。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面积940平方千米。人口15.5万。辖3镇、4乡。县人民政府驻龙泉镇。明天坝长官司(治天坝)地。清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废天坝长官司,雍正六年(1728年)置八寨厅,治今志八寨。乾隆十二年(1747年)徙厅治于龙井铺(今县城)。1913年废厅,改置八寨县,属黔中道(1914年改名镇远道)。1923年直属贵州省。1941年撤丹江县,其西部地并入八寨县,丹江、八寨各取一字,改名丹寨县。1949年属独山专区。1952年丹寨县改设丹寨县苗族自治区,属都匀专区。1955年改置丹寨苗族自治县。1956年撤自治县复置丹寨县,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8年并入凯里县,1962年析出复置。地处黔东低山丘陵西南部与黔南山地东部交界地带,雷公山支脉延伸县境。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森林覆盖率29%,为省内林业县之一,主产松、杉。农产以稻、小麦、玉米、油菜籽、马铃薯、烤烟为主,并产茶叶、油桐、油茶、五倍子、杜仲、木耳、山苍子、魔芋等。矿产有金、汞、铅、锌、磷、煤、铁、铜、重晶石、石灰石、白云石、硅矿石等。工业有省属金汞矿和县办酿酒、农机、印刷、粮油加工、陶瓷、铅锌选矿、冶炼、金属镁等厂。民族蜡染工艺精湛,被称为“蜡染之乡”。汞矿开采历史悠久,为省朱砂、水银重要产地。特产白皮纸。隆三、都丹公路经此。名胜古迹有金瓜洞、摆泥石龙、打鼓井、夹岩风光、鼓楼坡、番瓮苗寨、飞水岩瀑布、石桥白皮纸作坊、龙洞碑刻等。


猜你喜欢

  • 圆颅方趾

    借指各种各样的人。孙中山《社会主义之派别与方法》: “圆颅方趾,同为社会之人。” 参见:○圆首方足 见“方趾圆颅”。语本《淮南子精神训》“故头之圆也像天,足之方也像地。”后用“圆颅方趾”泛指人类。孙中山《社会主义之派别与方法》:“~,同为社会之人。”

  • 沐春

    【生卒】:1362——1397 字景春,沐英子,才能勇武类其父。十七岁随军征西番、云南,平定江西寇,因功官至后军都督府佥事。英死,嗣爵,镇守云南。在镇七年,大修屯政,开辟荒田三十余万亩,凿铁池河,灌溉宜良干涸田几万亩,百姓复业者五千余户。卒,谥惠襄。 【生卒】:136

  • 九龙泉

    ①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文乡南十五里。清同治《河南通志》卷8:九龙泉“泉有九窟,源深莫测。唐开元间旱祷有应,赐名九龙泉”。 ②在今陕西大荔县东南。《寰宇记》卷28冯翊县:“九龙泉在县东南八里。有九穴同为一注,因名九龙,今谓之鹅鸭池。”已湮。 ③在今甘肃西和县西八里

  • 喀尔喀吉鲁姆

    即“喀尔喀法典”(2207页)。

  • 诗圣的写作艺术

    文自成、范文质著。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90年1月出版。全书分诗美特征、写作技法、资料引得三部分。“诗美特征”部分论述了杜诗色彩美、凝炼美、含蓄美、曲折美、整体美等五种美学特征,和开头、结尾、语言、题画诗以及双线结构等审美方式。“写作技法”部分论述了杜诗的七种写作技法。作为附录的“资料引得”部分,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国内外研究杜甫的版本书目、专著、译著、年谱、图像和论文选目。

  • 论语

    书名。儒家经典之一。孔子弟子、再传弟子所记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由其再传弟子编辑成书。共二十篇。汉代有三种本子:古文本《古论》二十一篇(鲁恭王刘余得于孔子旧宅壁中)、《齐论》二十二篇和今文本《鲁论》二十篇。西汉末安昌侯张禹传授《鲁论》,兼讲齐说,善者从之,号称

  • 麻豆镇

    在台湾省台南县中部偏西、曾文溪下游。面积53.97平方千米。人口约5万。昔为高山族平埔人麻豆社址,荷占时为四大社之一。1662年,郑成功治台时曾到此勘察。清属嘉义县麻豆堡和佳里兴堡。1920年后设麻豆街,属台南州。1945年光复后设镇。地势缓倾,有曾文溪、番子田排水路等。

  • 北魏节闵帝

    见“元恭”(228页)。

  • 鹿唇

    珍奇野味。历史上“蒙古八珍”(北八珍)之一。一说所指之鹿为犴达犴(驼鹿),出没于森林和草原。鹿肉鲜美,富营养,为滋补佳肴,其唇更为珍馐。元代被宫廷列入“八珍”,用于御膳和“诈马宴”、“马奶子宴”等高级饮宴。清代仍作为蒙古王公和清朝皇帝之间的酬酢。近代以后,仍偶见于国宴,用以招待特殊的贵宾。

  • 晓店镇

    在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北部。面积109平方千米。人口5.4万。镇人民政府驻晓店,人口2600。相传清朝道光年间,此地路旁饭店拂晓营业,后村落因以为名。1949年后为晓店区,1957年设晓店乡,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2000年与塘湖乡合并置晓店镇。产稻、小麦、玉米、棉花等。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