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词典网 >历史百科>地名来历>旗鼓山

旗鼓山

在今安徽宁国县北。《方舆纪要》 卷28宁国县: 旗鼓山 “在县北十五里。左旗、右鼓二山并峙”。


猜你喜欢

  • 沈佺期北归至端州,作《峡山寺赋》。

    赋序云:“峡山寺者,名隶端州……斋房浴室,眇在云汉。神龙二年夏六月,余投弃南裔,承恩北归,结缆山隅,周谒精舍,因为之赋焉。”“二年”为“三年”之误。又沈佺期《自乐昌溯流至白石岭下行入郴州》:“岁物应流火,天高云初薄。”乃本年七月行至郴州时所作,亦系于此。

  • 青乌镇

    北宋置,属三泉县。在今陕西宁强县西北四十里。

  • 历阳湖

    即麻湖。在今安徽和县西三十里。《寰宇记》卷124历阳县:历阳湖,“《郡国志》云:昔有一书生遇一姥姥,待之甚厚。生谓姥曰:此县门前石龟眼赤血出,此地当陷为湖。姥后数往候之。门吏问,姥姥具以对。吏因以朱点龟眼,姥见遂走上西山,顾城遂陷为湖”。

  • 郑孝胥

    1860—1938 福建闽县(今福州)人,原名苏戡,字太夷。清光绪举人。光绪十七年(1891)任驻日本使馆书记官。次年,任驻大阪、神户领事。后历任广西边防大臣,安徽、广东按察使,湖南布政使。宣统三年(1911)入盛宣怀幕,主张铁路国有化政策。1923年投奔废帝溥仪,先后任懋勤殿行走

  • 刘郎归

    同“刘郎重到”。宋苏轼《三月二十日多叶杏盛开》诗:“刘郎归何日,红桃烁残霞。”

  • 高昌馆来文

    明代高昌馆汇编的汉文回鹘文对照的公文集。亦称《高昌馆课》。高昌馆为明清边疆民族语文翻译机构,专司中央政权下达的敕谕、所辖各地方政权与中央政权往复奏折以及朝贡等翻译事务。明永乐五年(1407)设置,隶四夷馆。此集约成于成化至嘉靖(1465—1566)年间。共收文书89件。内容多为当时新疆各地,包括哈密、高昌、土鲁番、亦力把里等20余个地方政权向明廷进贡、求赏的奏文,反映了新疆诸族与明廷的政治臣属关系

  • 俞宪编吴维岳《吴霁寰集》入《盛明百家诗》。

    卷首识语题“是岁癸亥秋仲,默庵散人俞宪识,时在读书园清省处”。《国雅品•士品四》:“吴中丞峻伯、俞廉宪汝成二公,初官西曹,比余舍,为社,每怜其高才深致。及归田,吴每自丰中相讯不废,俞同里,赓唱尤密,倏尔后先观化,抚兹遗编,重余嗟慨。吴句云:‘斋钟微出坞,涧

  • 兀鲁思

    ①元明时期蒙古的大领地。蒙古语音译。亦作兀鲁昔、兀鲁孙等。原意为“百姓”。随着蒙古部族、民族、国家的产生,也表示部族、民族联合体,并有了国家的含义。如蒙古部落联盟称为“蒙兀儿兀鲁思”。蒙古汗国建立后,称整个汗国为“大蒙古兀鲁思”。又随着封建制度的建立,分封给诸王的领地、属民亦称为兀鲁思。自成吉思汗建立万户、千户制后,万户、千户成了蒙古社会军政合一的组织形式,也具有领地、领民的性质,故兀鲁思较多地表

  • 判司簿尉

    官名合称。宋朝军巡判官,司理、司户、司法参军,县主簿,县尉,简称判、司、簿、尉。为选人第四等、第七阶。徽宗崇宁二年(1103)重定选人官名,换迪功郎。宋初选人第七阶本官阶的通称。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改为将仕郎。

  • 吕原

    【生卒】:1418—1462 【介绍】: 明浙江秀水人,字逢原。正统七年进士。授编修。景泰间进左春坊大学士。天顺初,入阁预机务,与李贤、彭时相得甚欢。贤处事果断,原济以持重,庶政称理。进翰林学士,遭母丧,归葬,以哀毁卒。谥文懿。有《介轩集》。 【吕原作品 ==>】